![]()
展覽名稱
陜西省美術博物館學術邀請展系列(第五場)
向往經典——劉萬鳴書畫藝術展
陜西省美術博物館
展覽日期
2025年9月25日至10月12日
展覽地點
陜西省美術博物館
(西安市長安北路14號)
展覽場地
陜西省美術博物館負一至三樓展廊
總策展/學術主持
王瀟
策展
馬海歐
展覽組織委員會
主任
王瀟
副主任
張嫻、白林坡
委員
馬海歐、穆亞威、邵歡歡、馮娟、寇曉燕
PREFACE
前 言
灰空兩抹禽飛影,橫懸三縷垂垂藤。
秋草蔽叢窺兔跡,動靜時空氣韻生。
現當代花鳥畫之邁進源自傳統、生活及西方來路。三三錯綜,氣象萬千。萬鳴基于傳統,師造化,察萬物,虛實相生,混沌初開,拓一片天地。
萬鳴于其作品名副其實,名先于畫而畫釋名,萬物生息,和鳴于世,動于靜中,生命激蕩。珍禽野雀沉浸再現勃勃生機,側耳所聞繞梁回音,眼、心、耳同受,形象、筆墨、氣息、精神、情感同存。蒙蒙天地,律動園林,野生花草樹石間蕭瑟飄零,動物獸禽精靈般筆墨活現。垂吊長臂猿,展翅高隼鷹,毛絨秋鴨塘邊賞孤荷,碧波青魚瞪眼撥水藻。風清氣正,萬籟俱寂,空谷靜謐,宿鳥幽鳴。
萬鳴指墨畫,五指戳掃,八面來風,隨性潑灑。線靈動多變以骨為立,墨滲化超然以肉為附。書寫恣意,形象活脫,氤氳空間,清風徐徐,氣韻生動,意境幽深,滿紙秋意蕭瑟景,亦落飄葉覆赭丘。
萬鳴入心、入情、入理之筆墨,枯潤苦甜相間相生,時蟬翼之輕盈,時麟皮之沙澀,時潤膏之滑嫩,時殘葉之婆娑。以靜為美,輕勾細描,白云渲淡,孤意高潔;以動為美,橫涂豎抹,萬毫齊發,雷電轟鳴。春鳥,情態圖寫生動矯健;秋禽,驚弓呆雞內美靜參。猛獸家禽,造型高古奇崛,若天國圣靈醇美安逸,出入畫面如山泉細流涓涓浸心,平淡天真,寂寂天籟。五官羅漢,勾形傳摹氣盛神全,若廟堂仙魂思游靈境,舉手投足如山海巨人振臂滾云。主題花鳥,擬人寓意,生機盎然,哲思、立意,畫境皆和諧高妙,共情于眾。
萬鳴承古創新,心手調和,注筆墨之精神,寫自我之性靈。融內蘊、內斂、內美于一體,溫柔敦厚,品格高潔,乃傳統正脈。
其復古出古,復興振興,道之所啟,鳴之所勉。
陜西省美術博物館館長![]()
2025年8月23日
Curriculum Vitae
藝術簡歷
![]()
劉萬鳴
1989年畢業于天津美術學院,1995年就讀于中國藝術研究院美術學研究生課程班。歷任中國藝術研究院研究生院常務副院長、中國藝術研究院國畫院常務副院長、中國國家博物館副館長。
現任全國政協委員、民盟中央委員、中國美術家協會副主席、中國國家畫院院長、中國美術家協會中國畫藝委會副主任、中國工筆畫學會副會長、中國藝術研究院博士生導師,曾任西安美術學院博士生導師、中國傳媒大學博士生導師、上海大學美術學院博士生導師、中國文化遺產研究院研究員、第三屆中國美術獎評審委員、故宮博物院中國畫法研究所客座研究員、第十三屆全國美展評審委員、第十四屆全國美展評審委員。
2012年獲中國青年藝術家提名獎,2014年入選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授予“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稱號,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中宣部2017年文化名家暨“四個一批”人才,中組部國家高層次人才特殊支持計劃領軍人才“萬人計劃”。
中國畫作品曾入選全國美展、全國畫院展及省部級展覽,曾獲得金、銀、銅、優秀等獎項十余次。
積極參與國家主題性創作,作為第一作者完成《遣唐使》《西電東送、西氣東輸工程》《黃河擺渡人》《南水北調工程》等中國畫作品。
曾在中國國家博物館等國家級展館舉辦個展,作品被中國美術館、中國國家博物館、中國藝術研究院等國家級單位收藏。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多次專題報道其藝術創作及成就。
出版《中國畫論》《劉萬鳴作品集》《畫道文心——劉萬鳴·書畫小品選》《中國近現代美術經典叢書——徐悲鴻》《中國著名藝術家圖錄——劉萬鳴》《劉萬鳴素描寫真集》《中得心源——劉萬鳴書法作品選》《咫尺大象——劉萬鳴中國畫小品選》等個人專著二十余部。其中《中國畫論》一書為普通高等學校藝術學科新形態重點規劃教材。
PartⅠ.
「天地浩然」
本單元所展出的畫作,絕非尋常意義上的風景描繪,它們是劉萬鳴先生藝術理念最為直觀與震撼的視覺呈現,是其所倡導的“寫實之境”的至高體現。劉萬鳴認為,真正的“寫實”,絕非被動地復制自然,其核心在于藝術家主體精神的投射與升華。它要求創作者必須具備超越技法的“大格局”與“大境界”,需要將個人的藝術生命深深地融入到家國命運與時代浪潮之中,心懷對民族歷史的敬畏與對天下蒼生的關懷,勇于主動承擔起“文以載道”“為時代立傳”的文化使命。
在此理念下,精湛絕倫的寫實技巧與造型能力是藝術家必備的,而倘若缺乏了這份深沉的家國情懷與歷史擔當的魂,筆墨終將流于形式的空殼,難以觸及中國畫藝術最為推崇的雄渾、博大的精神內核。
縱觀本單元畫作,其“浩然”之氣沛乎其間:畫面中,巍峨山岳仿佛鐫刻著民族的脊梁與風骨,奔流的江河恰似涌動著不息的時代精神,浩瀚的云霞則抒寫著開闊的文化胸襟。劉萬鳴先生以其深厚的學養與精湛的技藝,將理性的構圖、精微的刻畫與磅礴的抒情完美結合,實現了“致廣大而盡精微”的辯證統一。
這些作品不僅是對祖國河山的禮贊,更是一種文化自信的彰顯,一種在繼承千年傳統基礎上,勇于推陳出新、開創未來的宏大敘事。他們邀請觀者步入其中,在感受視覺震撼的同時,更完成一次與歷史對話、與時代共鳴的精神巡禮。
部分展覽作品
![]()
《微雨洗高林》 紙本設色 200cm×190cm 2014年
![]()
《平湖清遠 》 紙本水墨 355cm×193cm 2022年
![]()
《逸氣清秋》 紙本設色 240cm×62cm 2025年
![]()
《高臥安逸》 紙本設色 240cm×62cm 2025年
![]()
《驚雁東南飛》 紙本指墨 240cm×124cm 2025年
PartⅡ.
「齊物等觀」
本單元匯集了劉萬鳴先生大量的人物肖像寫生與書法力作,它們絕非主體創作之外的余興小品,而是藝術家維系其藝術生命力、錘煉其感知與筆力的核心修行。這些作品宛若一場精雅而深邃的內在探索,為我們揭示了作者宏大藝術殿堂背后的豐饒基石與多元維度。
藝術之樹若要參天而立,其根系必須深扎于自然、社會與生活的沃土之中。于是,我們看到他筆下的人物,不僅是造型精準的肖像,更是對時代風貌與個體精神的敏銳捕捉;其山水寫生,亦非簡單地摹形狀物,而是在與自然的直接對話中,捕捉天地間的生機與韻律;而其功力深厚的書法,更是將書寫性融入繪畫骨血,一線一面皆見書寫之韻,體現了中國書畫同源的至高理念。
“齊物等觀”,源于中國傳統哲學智慧,意在打破物我、門類之隔,以平等心觀照萬物。劉萬鳴先生正是以如此態度對待不同的藝術媒介與題材。于他而言,人物、山水、書法,雖形式各異,其道卻一。它們共同構成了一個相互滋養、循環促進的有機整體:書法訓練提升了其用筆的骨力與抽象美感;寫生實踐錘煉了其觀察自然、提煉生活的洞察力。這一切看似“旁騖”的深耕,最終都毫無滯礙地反哺并升華了他的主體創作,為其“大格局、大境界”提供了最為扎實而鮮活的養分,推動其藝術不斷向更為深邃高遠的領域堅實邁進。
此單元作品正是這“博觀約取、厚積薄發”創作理念的最佳見證。
部分展覽作品
![]()
《人物肖像寫真》絹本素描 25cm×16cm 2018年
![]()
《人物肖像寫真》紙本素描 17.5cm×16cm 2018年
![]()
《幽花池》書法 15cm×46cm 2020年
![]()
《雨云堂》書法 16cm×45cm 2020年
![]()
《手札》書法 24.5cm×54cm 2022年
編輯 | 殷 鑠
制作 | 殷鑠、劉根源
校對 | 安亞靜
初審 | 殷 鑠
復審 | 馮知軍
終審 | 陳 明
《中國美術報》藝術中心內設美術館、貴賓接待室、會議室、茶室、視頻錄播室,背靠中國國家畫院,面臨三環,功能齊全、設備完善,誠邀您到此舉辦藝術展、品鑒會、研討會等活動。
地址:北京市海淀區西三環北路54號
聯系人:王會
聯系電話:010-68464569 18611300565
![]()
《中國美術報》為周報,2025年出版44期。郵發代號:1-171
1.全國各地郵政支局、郵政所均可訂閱,264元/年
2.直接向報社訂閱,發行聯系人:吳坤 電話: 13071178285
新聞熱線
電話:010-68469146
郵箱:zgmsbvip@163.com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