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來源:東哥筆記
作者:李成東
東哥筆記199期:
換個角度思考,布局海外的,留學生群體其實是一個“人脈金礦”!
為什么說鄧老爺子很牛逼,小個子大格局,就知道人才的重要性,以及美國科技的領先性。1978年6月23日,鄧小平同志在聽取教育部關于清華大學的工作匯報時,在對派遣留學生的問題上指出:"我贊成留學生的數量增大……要成千成萬地派,不是只派十個八個。"這拉開了中國大規模派遣留學人員的序幕,中國留學史從此進入了一個全新的時代。
最近二十多年的中國科技大爆發,極大地受益于美國為中國培養了大量人才。所以特朗普上臺后逐步限制中國留學生去美國學習頂尖理工科!
![]()
人才流動決定國運興衰
東哥怎么看美國清除中國理工科留學生?美國之所以逐步限制中國理工科留學生,正是因為它意識到為他國培養頂尖人才最終會反哺和壯大競爭對手,動搖其科技霸權。
古代歷史的鏡鑒:秦國之所以崛起,全靠魏國輸送人才。魏國,培養了很多人,但留不住人才。
魏國作為戰國初期最強盛的國家(史稱“魏霸百年”),憑借李悝變法、西河學派(子夏講學)培養了大量頂尖人才,卻因政治生態惡化導致人才集體流向秦國
魏文侯時期(前 445-前396年)推行李悝變法,廢除世卿世祿制,主張“食有勞而祿有功”,吸引各國人才
吳起鎮守河西時,以5萬魏武卒大敗 50萬秦軍,為魏國奠定霸權基礎。秦國則靠商鞅制度奠基 → 張儀外交破局 →范雎戰略定型 →公孫衍/尉繚軍事實踐,形成人才接力推動秦國崛起的鏈條這些人才都是拜魏國所賜....
![]()
世界市場很大,我們要去輸出模式
非洲很落后,人均GDP和南亞國家相當!
人口規模:南亞(20億)>非洲(14.6億)>東南亞(6.9億)>拉美(6.6億)>中東(5.01億)
人均GDP:拉美(10880美元)>中東(8949美元)>東南亞(5690美元)>南亞(2445美元)>非洲(2050美元) 。
1)南亞最重要的國家是印度,非洲最重要的國家是南非/尼日利亞,東南亞最重要的是印度尼西亞,拉美最重要的是巴西,中東最重要的是沙特!
2)中東:關注超級工程與技術溢價,以及超高凈值消費市場(汽車、手機與美妝)。南亞/非洲:聚焦基建(電力、交通)、中低端消費品(手機、家電)。東南亞:強化數字生態(電商、支付)和綠色產業(光伏、儲能)。拉美:深耕汽車制造、生物醫藥等中高端領域。
3)東哥建議企業需把握人口結構變遷與消費升級的時間窗口,將中國經驗與本土創新結合,實現從"產品輸出"到"模式輸出"的跨越。
![]()
對比全球,為什么美國是最富有最強大的國家?
為什么美國是最富有最強大的國家?美國成為超級霸權國家的持續來源是什么?是因為美國吸收了全球最優秀的人才,因為美國吸收了全球的資本,然后人才和資本組合成全球最具創新力的科技企業。
美國吸納全球 40%的高技術移民,遠超其他國家。美國擁有全球最密集的研究型大學網絡(如哈佛、斯坦福、MIT),其研究生教育以科研為核心,培養了83%的諾貝爾獎得主和89%的圖靈獎得主。2023-2024學年,在美留學生總數達 112.7萬人,中國貢獻了四分之一。硅谷科技公司中,印度裔高管占比顯著(如谷歌、微軟CEO),清華校友超 2萬人,華人芯片工程師達25萬。最近引人注目的美國AI創業公司半數以上的核心工程師都是中國面孔。
同時美國還吸引了全球最多的資本。德意志銀行數據:截至2024年底外國投資者持有約18.4萬億美元的美國股票,約18.4萬億美元,占美國股市總市值(60萬億美元)的30%和7.3萬億美元的固定收益資產,總計約25.7萬億美元。比如我們知道中東沙特阿聯酋等靠賣中國石油天然氣轉了很多錢,但它們又把數千億的資金通過孫正義大規模的投資到了美國創業市場。
自由民主的燈塔,吸引了全球的頂級人才,打造了一流的企業和頂尖的科技,然后接著吸引了更多的全球資本。中國是自力更生,美國是借雞下蛋。
![]()
中國為什么要大量的培養非洲留學生?
理由顯而易見
非洲留學生是中國的戰略資產,而非負擔。
非洲留學生的“精英屬性”
中國的九年義務教育,不只是九年義務教育,還有公立學校教育水平整體相對一致,窮人富人差不多,能去卷學而思的還是極少數,中高考公平,高中大學的費用也不會高到承擔不起!
但大多數人沒有意識到在一帶一路的發展中國家,九年義務教育多是徒有虛表,公立教育整體質量很差。因為當地的大學就很少,所以精英也是把自己子女送私立學校,讀高中考大學!
所以這里存在幾個條件。一個是家庭經濟條件必須好(多子女),官員/商人和大農場主子女,一般的部落村長都不行。
去年東哥接待十幾個來中國的非洲記者聊,無一例外都是這種情況,沒有純底層農民和普通市民階層背景,有一個坦桑的家里有幾千頭牛,父親娶了4個老婆,生了十幾個小孩。
一個是家庭重視教育,舍得花錢,腦袋靈光,一般非洲家庭都有三五個小孩。如果有幾個老婆的情況,孩子更多,都走私立學校,教育是一大筆開支。守財奴,沒有遠見的,肯定舍不得。
一個是小孩子自己也爭氣,一般都是多子女家庭,內部也是有競爭的。非洲的大學也是要考試的,名額有限。如果是紈绔子弟,大概率是考不上,也不會去看書學習。中國這樣的情況很多,官員和商人子女讀書不行,早早混跡社會了,要么送三本混個學歷。
一個是小孩自己也要努力爭取名額,中國雖然不如歐美國家那么熱門/優先,但類似非洲情況,一個國家每年也就幾十到幾百個到中國名額。這個和改革開放后,中國學生爭取去歐美名額一樣。要么家庭非富即貴(權貴家庭),要么非常勤奮學習的。
“美國來的黑人可能來自底層,非洲來的黑人大概率是精英階層。”他們是非洲未來的決策者和影響力核心。
非洲留學生政策的“高回報率”
前段時間紫金礦業發布2025年半年報一千多億營收,230多億凈利潤。
非洲業務(銅+金)占紫金礦業總營收約25%-30%(約420-500億元)。
非洲項目凈利潤合計占紫金礦業總利潤30%-35%(約70-80億元),其中剛果卡莫阿銅礦為核心支柱,加納阿基姆金礦為新增增長極。
紫金礦業的非洲業務收入利潤貢獻比在快速上升,紫金礦業非洲業務如果是單獨公司IPO,市值4000億也不奇怪。
中國在非洲有幾萬億的商業利益,一年有上萬億的實際貿易順差,我們當然要積極拉攏非洲精英,吸引精英子女來中國留學。
輸出中國標準,影響未來發展
中國為什么要大量的培養非洲留學生?我認為理由是顯而易見的。
你要長期穩定從非洲賺錢,那么必然要培養親中的勢力和知識分子。尤其是中國企業更深入的開發非洲資源,就需要培養熟悉中國標準的技術人才(如埃塞俄比亞 80%鐵路工程師為留華學生),降低中企海外項目溝通成本。
2025年1-6月中非進出口總額:1639.91億美元(約合人民幣1.18萬億元),同比增長13.1%,創歷史同期新高。其中中國對非洲出口:1030.42億美元(同比增長21.6%)。中國自非洲進口:609.49億美元(同比增長1.1%)。中國順差420.93億美元,同比擴大70.3%。
中國對非洲出口主力:船舶和海洋工程裝備(增長41.6%)、工程機械(增長58.5%)、電動機及發電機(增長51.1%)。
農藥制劑(增長12%)、農業機械(增長41%)。
2024年中國和非洲貿易額2900億美元,后者算上水下的也就是3900億美元。中國和拉美貿易,整體上還算平衡,而中國對非洲貿易順差實際在1600億美元以上,也就是11400億人民幣。
2024年中國有多少非洲留學生?8.6萬。基礎補貼,本科生補貼3萬/年,碩博3.6萬–4.2萬元,加上其它在6-10萬。但根據教育部數據顯示,政府獎學金生年均補貼 低于6萬元(總額40億/6.3萬人),非洲學生占比僅16%,并非都能夠拿到政府獎學金,所以實際人均成本更低。
就假定平均每個非洲留學生補貼10萬,一年就是86億元。相比較于中國從非洲專區11400億元的貿易順差來說,九牛一毛。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