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長江下游兩岸
矗立著兩座卓而不凡的城市
回溯到100多年前
他們都是中國近代民族工業的發祥地
中國早期現代化的先驅城市
這兩個隔江相望
共推中國近代化進程的兄弟城市
一個是江南的無錫
一個是江北的南通
![]()
無錫
![]()
南通
本周六19:35
蘇超常規賽最后一輪
南通隊將在宜興市體育中心體育場
客場挑戰無錫隊
南通隊
VS
無錫隊
一個是踞江海之會的“江海明珠”
一個是抱太湖之懷的“太湖明珠”
雙珠薈聚,可謂珠聯璧合
阿錫,回首過往
從輝煌實業到產業合作
從醉人風景到優美音樂
江風湖韻的對話
從未停止且越聊越甜
PART01共譜“實業救國”的壯麗篇章
在清末民初的民族存亡之際
南通先賢張謇
無錫榮氏兄弟榮宗敬、榮德生
均以愛國為重
苦心探求救國途徑
共同譜寫了“實業救國”的壯麗篇章
![]()
張謇
![]()
榮宗敬(左)、榮德生(右)
1895年
張謇開始在南通籌建大生紗廠
之后創辦了墾牧公司、面粉廠、煉鐵廠、輪船公司、實業銀行等各類企業
建起了融上下游為一體的現代化產業集團
形成當時中國最大的民族資本集團
![]()
張謇創辦的大生紗廠
榮氏兄弟經過20多年的艱苦奮斗
在上世紀30年代初
在上海、無錫、漢口和濟南擁有面粉廠和紡織廠21家
到1936年,12個面粉廠每天產出面粉占全國的32.7%
9家紡織廠擁有的紗錠總數占全國26%
![]()
榮氏兄弟創辦的申新紡織一廠
除了興辦實業
張謇與榮氏兄弟有一個共同特點
就是把家鄉作為實現強國夢的立足點
張謇在南通開辦了370多所新式學校
創建了博物苑、醫院、公園、圖書館等早期現代社會公共設施
使南通成為全國“模范縣”、“中國近代第一城”
![]()
中國近代工業遺存第一鎮——南通唐閘古鎮
榮氏兄弟同樣身體力行,熱衷公益事業
1915年,他們開辦了蘇南第一家
私人設立的公共圖書館——大公圖書館
![]()
大公圖書館
1916年
他們資助修建無錫最早的城市公路
還捐資修造了上百座橋梁
最著名的就是——“江南第一大橋”寶界橋
![]()
寶界橋
榮氏兄弟興建梅園, 免費向游人開放
創辦了公益工商中學等10多所中小學
走出了錢偉長、孫冶芳等大家
還湊巨資創辦了聞名于世的江南大學
經過民國三十年發展
無錫從清末小城一躍成為全國工業重鎮
民族工商業發祥地
![]()
落成不久的江南大學主樓
鮮為人知的是
張謇與榮氏兄弟在事業上
相互支持幫助、學習借鑒
辛亥革命后,張謇在北京出任農商總長
榮德生曾專門拜訪
1919年
榮氏兄弟在無錫籌辦申新三廠時遇到阻力
張謇致函江蘇省長,對榮氏兄弟鼎力相助
申新三廠終于成功創辦
![]()
申新三廠
1920年5月10日
榮德生第一次來南通
在天生港下船后,受到隆重歡迎
5月12日,蘇社(江蘇地方自治團體)在南通成立
張謇被選為社長,榮德生為理事
南通的社會發展給榮德生留下深刻印象
他說:如各縣都能有張四先生其人,則國家不患不興
1921年2月17日
張謇親訪無錫
與榮德生泛舟太湖,相談甚歡
之后,張謇特別做《謝榮德生書》
其中寫道:名埠經營,摩擊百工之肆。致欽遲于枌社,彌企慕于梅園
由衷表達了對榮氏兄弟的感謝和敬意
PART02優美旋律唱響《太湖美》
阿錫!
這首歌,你一定耳熟能詳
太湖美呀太湖美 美就美在太湖水
水上有白帆哪啊 水下有紅菱哪啊
水邊蘆葦青 水底魚蝦肥
湖水織出灌溉網 稻香果香繞湖飛
2002年
歌曲《太湖美》被定為無錫市市歌
婉轉優美的曲調享譽海內外
令無數人沉醉
如今《太湖美》早已超越音樂本身
成為無錫最鮮明的文化符號
而《太湖美》的曲作者
正是南通籍著名軍旅作曲家龍飛![]()
龍飛
龍飛原名龔茂
1926年出生于海門臨江鎮音樂世家
19歲時進入新四軍蘇中公學三十隊
報名時他取名“龍飛”
矢志當穿云破霧、克敵制勝的蛟龍
抗戰勝利后
龍飛調入新四軍蘇中軍區前線劇團
后隨部隊轉戰華中、華東野戰軍
龍飛一生創作了《勝利腰鼓·序曲》《淮海戰役組歌》《納西篝火啊哩哩》《盼團圓》等上千首歌曲
任紅舉和龍飛到太湖之濱采風
面對碧波萬頃、湖天一色的旖旎風光
任紅舉寫下了《太湖美》的歌詞
之后興奮地把歌詞給“老搭檔”龍飛看
龍飛一邊用吳儂軟語吟誦著“太湖美呀太湖美”
一邊醞釀著音樂的總體構思
半個小時不到
清新優美的旋律便躍然紙上
![]()
太湖
1978年
南京軍區前線歌舞團的獨唱演員李惠蘭
首次演唱了《太湖美》
很快讓這首歌傳遍大江南北
![]()
詞作家任紅舉(左)、歌唱家程桂蘭(中)、作曲家龍飛(右)
1997年春節歌舞晚會上
歌唱家程桂蘭用吳語演繹的
《太湖美》一炮打響
喚起人們對祖國和家鄉深深的熱愛
2002年11月28日
無錫正式將《太湖美》定為市歌
授予詞曲作者任紅舉、龍飛
演唱者程桂蘭榮譽市民稱號
![]()
2025年央視春晚無錫分會場
小提琴演奏家呂思清與琵琶演奏家趙聰合奏《太湖美》把晚會推向了高潮
從1978年的一曲成名到如今的文化IP
《太湖美》始終承載著無錫人的家園情懷
PART03《太湖》郵票見證通錫情深
阿錫!
一首《太湖美》膾炙人口
一組《太湖》郵票牽動無數情思
1995年7月20日
《太湖》特種郵票首發式在無錫太湖飯店舉行
時任國家副主席榮毅仁為《太湖》郵票和郵品發行題字“太湖風光”
這套郵票的繪制設計者
正是南通籍著名畫家范揚
![]()
范揚
《太湖》郵票全套共5枚
分別為“黿渚春濤”“蠡湖煙綠”“寄暢清秋”“梅園香雪”“洞庭山色”
另有小型張1枚“包孕吳越”
一方小小天地
將太湖四季美景盡收眼底
這套郵票的發行
對無錫通過郵票走向世界
讓世界通過郵票了解無錫
產生了積極作用
![]()
![]()
![]()
![]()
![]()
![]()
范揚在接受《太湖》郵票的創作任務后
遍訪無錫美景
深度了解背后的歷史淵源和風物人情
做足功課之后
范揚選擇以宋代工筆之青綠手法
描畫他眼中的太湖山水
20多年彈指一揮
對范揚而言
《太湖》郵票是屬于他的美好而不可復制的青春才華見證
而吳越之地的太湖風光和園林名勝
也因這套郵票廣為國人知曉
成為無錫一張精致的城市名片
PART04產業合作成為跨江融合典范
阿錫!從古至今
我們跨越長江的對話從未停息
你在京杭大運河與長江南岸的十字路口
是歷史上著名的漕運中心和布碼頭、絲市
我在長江入海口北岸
通過密布的河網尤其是通揚運河
與大運河體系相連
![]()
南通往昔是優質棉花和淮鹽的重要產地
在內河航運時代
南通的鹽、棉、糧食等物資
通過長江漕船和運河船只
源源不斷地運往江南商業樞紐無錫
進行交易和轉運
這條“水上的絲綢之路”
曾是我們最活躍、最深厚的聯系紐帶
![]()
通揚運河南通唐閘段
在江蘇沿海開發和長三角區域一體化
兩大國家戰略背景下
2011年10月
由無錫市與南通市合作共建的
錫通科技產業園揭牌
成為兩市“共同參與沿海開發、實現跨江聯動”的重要載體
堪稱蘇南蘇中合作新模式的典范
2020年
錫通科技產業園與蘇通科技產業園
合并為蘇錫通科技產業園區
通錫合作邁入嶄新時代
一座宜商宜居的現代化新城
正在蘇通長江大橋北橋頭堡加速崛起
![]()
位于蘇通大橋北橋頭堡的蘇錫通園區
阿錫!
張謇先生在南通興實業而播文教
榮氏兄弟于無錫開紗廠而濟天下
我們雖隔江相望
但那“實業救國”的星火
早已化作今日你我
城市精神中的韌勁與擔當
阿錫!
通式三鮮、鐵板文蛤
清燴鱸魚片、鮮筍燒鮰魚
南通美味的原汁原味
與無錫菜肴追求的本鮮滋味共融相通

你那入口即化的水蜜桃
油而不膩的醬排骨
甜鮮滋味同樣讓人欲罷不能
我們的友誼就像這人間美味一樣
越處越長 越聊越甜

秋色闌珊 金風送爽
太湖的月光與狼山的鐘聲
遙相呼應 互訴衷腸
盼賽后與你相約太湖之畔
共品一壺碧螺春
從容漫步寄暢園
![]()
![]()
![]()
來源:綜合時代蘇商 、 無錫發布、無錫日報、中國之聲、中國檔案報、無錫文藝界、 幸福 蠡湖、東洲藝苑、情調無錫
編輯:王婷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