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文學家最近在宇宙深處發現了一顆“規則破壞者”——名為RACS J0320-35的超大質量黑洞。它誕生于大爆炸后不足十億年的早期宇宙,卻以超過理論極限2.4倍的速度瘋狂生長,給現有的天體物理模型帶來了新的挑戰。
按照傳統理論,黑洞的增長速度受到所謂“愛丁頓極限”的約束。這個極限由輻射壓力與引力平衡決定,超過后黑洞無法穩定“吞噬”更多物質。然而,RACS J0320-35卻顯然無視了這道“天文紅線”,每年能吞下相當于數百到上千顆恒星的物質量。
![]()
更令人驚訝的是,它在宇宙尚處“青春期”時就已膨脹到太陽質量的十億倍。這意味著黑洞在早期宇宙中或許并非緩慢成長,而是存在某種加速機制,使其在短時間內迅速壯大。
這一發現得益于NASA的錢德拉X射線天文臺與其他觀測數據的結合。研究人員通過分析不同波段的輻射,推算出該黑洞的質量和增長速率,并確認了其遠超理論值的“暴食”現象。
科學界一直困惑于一個問題:最初一代黑洞是如何形成并在極短時間內長到如此龐大?傳統觀點認為,它們可能源自大質量恒星的坍縮。但像RACS J0320-35這樣高速成長的案例表明,宇宙早期的黑洞可能比我們設想的更普遍、更“貪吃”。
未來,隨著詹姆斯·韋布空間望遠鏡等設備的深入觀測,人類或許能揭開這些超常黑洞背后的機制。這不僅關系到黑洞的成長史,也將幫助我們理解宇宙最初的演化軌跡。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