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想抬手摸鬧鐘,手臂卻像灌了鉛般沉重;久坐后起身,膝蓋僵硬得彎不攏 —— 這些細碎的 “卡殼” 時刻,是漸凍癥(肌萎縮側索硬化)患者最熟悉的煎熬。肌肉一點點失去力氣,關節(jié)慢慢變得僵硬,即便遵醫(yī)囑治療,周身的酸脹、緊繃感仍像一張網(wǎng),悄悄纏上日常。?
其實,不必硬扛這份不適。康復醫(yī)學中,針對性拉伸是緩解漸凍癥不適的 “低成本良方”。隨著運動神經(jīng)元受損,肌肉會逐漸失去神經(jīng)支配,容易出現(xiàn) “廢用性僵硬”,長期下去還可能引發(fā)關節(jié)攣縮,進一步壓縮活動空間。而科學拉伸能放松緊張肌群、維持關節(jié)活動度,甚至能減輕近半的酸脹不適感,為身體保留更多 “活動自由”。?
![]()
今天就為大家拆解 3 個關鍵部位的拉伸法,患者可根據(jù)自身肌力情況,自行操作或由家屬協(xié)助完成,全程動作輕柔,無需過度用力。?
一、頸部拉伸:緩解 “僵硬枷鎖”,改善抬頭困難?
漸凍癥患者常先出現(xiàn)頸肩肌肉無力,久而久之會伴隨僵硬,連轉頭、抬頭都變得費力。這個動作能放松頸側與后側肌群,每次只需 2 分鐘。?
操作步驟:?
坐姿或臥姿均可,保持上半身穩(wěn)定,雙手自然放在大腿或身體兩側;?
緩慢向左側屈頸,讓左耳盡量靠近左肩(無需貼緊),感受右側頸部有牽拉感,保持 15 秒;?
緩慢回正,再向右側屈頸,右耳靠近右肩,同樣保持 15 秒;?
前后伸展:緩慢抬頭后仰(幅度以不頭暈為宜),保持 5 秒,再緩慢低頭,下巴輕貼胸口,保持 10 秒。?
![]()
注意:?
若頸部肌力較弱,家屬可雙手輕扶患者頭部兩側輔助發(fā)力,力度以 “患者無疼痛感” 為限,避免突然用力拉扯。?
二、肩背拉伸:解開 “緊繃結”,減輕抬手酸脹?
肩背是上肢活動的 “樞紐”,一旦僵硬,穿衣服、梳頭發(fā)等日常動作都會受影響。借助毛巾輔助拉伸,能更溫和地放松肩背肌群。?
操作步驟:?
準備一條長毛巾,患者雙手分別抓住毛巾兩端(間距略寬于肩);?
雙手向上舉過頭頂,慢慢向左側移動毛巾,感受右側肩背有牽拉感,保持 15 秒;?
回正后再向右側移動,拉伸左側肩背,同樣 15 秒;?
雙手放于身后,毛巾繞過腰背部,雙手慢慢向兩端拉拽,感受肩前與上背部放松,保持 20 秒。?
注意:?
若單手無力,家屬可握住患者無力側的毛巾末端,協(xié)助完成拉伸,動作速度要慢,配合患者的呼吸節(jié)奏(拉伸時呼氣,回正時吸氣)。?
三、下肢拉伸:放松 “僵硬關節(jié)”,改善行走與坐姿?
下肢僵硬多集中在膝關節(jié)與髖關節(jié),尤其影響起身、行走和坐姿舒適度。這個坐姿拉伸動作無需起身,安全性更高。?
![]()
操作步驟:?
坐在床上或輪椅上(輪椅需固定剎車),雙腿自然伸直;?
膝關節(jié)拉伸:緩慢彎曲左側膝蓋,雙手抱住小腿后側,輕輕向身體方向拉,感受膝蓋后側有牽拉感,保持 20 秒,換右側重復;?
髖關節(jié)拉伸:向左側側身,右腿屈膝跨過左腿,右手扶住右膝外側,輕輕向左側按壓,感受右側髖關節(jié)放松,保持 15 秒,換左側重復。?
注意:?
若腿部無法自主彎曲,家屬可輕托患者膝蓋下方輔助,避免直接按壓膝關節(jié)前方,防止損傷。?
拉伸之外,這 3 點更要注意?
頻率把控:每天早晚各 1 次,每次 15-20 分鐘,單次拉伸時間不宜過長,避免肌肉疲勞;?
熱身先行:拉伸前可先用熱毛巾敷僵硬部位 10 分鐘,讓肌肉更易放松;?
![]()
動態(tài)調整:隨著病情進展,若某部位肌力明顯下降,可減少該部位拉伸幅度,重點維持未受累肌群的活動度。?
需要提醒的是,拉伸僅能緩解不適、延緩功能退化,無法替代規(guī)范治療。若拉伸時出現(xiàn)劇烈疼痛、關節(jié)變形等情況,一定要及時咨詢康復科醫(yī)生,定制個性化方案。?
漸凍癥的病程里,每一點 “舒服些” 的改變都格外珍貴。這些簡單的拉伸動作,或許不能逆轉病情,卻能幫患者在僵硬中爭得一份舒展,讓穿衣服、翻身這些小事少些阻礙。家屬不妨陪著患者一起做,既是康復輔助,也是溫暖的陪伴 —— 畢竟對抗疾病的路上,舒服一點,就多一分堅持的力量。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