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天在答疑家長的過程中,遇到躺平孩子該怎么激發自驅力的問題。
但凡牽涉自驅力不足,厭學和躺平的孩子,都不是偶然事件,都是經歷很多一段時間的積壓,慢慢變成了催不動,說不了聽,只想逃避和躺平。
逃避和躺平背后,有著深深的恐懼與價值感匱乏。
所以想要解決孩子的躺平,家長既不能完全放任不管,又不能硬碰硬的強迫,給有益的壓力,才能激活孩子的行動力。
01
對于躺平和厭學的孩子,要因人而異和分類討論,不能一個方法直接套用,很可能會南轅北轍。
因為孩子的性格不一樣,人際關系不同,以及父母的家庭教育方式與孩子的成長背景也不同。
所以看著情況一樣,也不能一概而論,躺平孩子的原因與動機大不相同,比如:
有些孩子是人際關系卡點,因為性格原因一直隱忍,直到忍不下去時內耗而導致分心,慢慢就跟不上導致了厭學與躺平;
有些孩子是自我要求高,又眼高手低,既做不到努力又想要好結果,還接受不了自己不如別人,所以產生內耗與厭學和躺平;
有些孩子是跟父母對抗,故意不學習,慢慢就開始不聽課,一步跟不上,步步跟不上;
還有些孩子是因為情緒與感情問題,無心學習,慢慢導致落課太多,被動逃避和厭學。
![]()
孩子的厭學原因不盡相同,且細節問題也大有不同,家長要采用的應對方式也不同。
但家長要先了解與弄清的一個關鍵問題是:
孩子的躺平與厭學是怎么來的?持續多長時間了?孩子目前內心的卡點是什么?家長要怎么做,才能慢慢溶解孩子的焦慮,讓孩子敞開心扉,觸碰卡點。
這時一味的給壓力,催促或說教以及講道理或硬碰硬,只會起反作用。
02
只有先捋清孩子內耗的來源,躺平的動機,了解孩子內心真實的想法。
才能幫孩子走出內耗,一點點推動孩子走出卡點,這時是可以試探性給一點壓力,來測試孩子的行動力。
如果一旦孩子能鼓足勇氣邁步,那壓力就可以再適當再給一點,同時也要給予正向反饋,來增加孩子的信心。
如果一旦孩子接受到壓力的信號后,很排斥或情緒激烈的反抗,這說明給壓力還不到時候。
這時父母需要再退回來,先允許孩子目前的現狀,等孩子狀態或情況好轉時再給一點壓力試探。
在給壓力的過程中,要小步慢走,切不可一下子用力過猛,會導致孩子直接關閉心門,完全抵抗。
![]()
同時,家長也要檢索自己的家庭教育方式,及時調整方法不妥的養育方式與思維模式。
最沒用的方式就是說教,講道理以及嘮叨和太操心,管得太細致。
尤其是在孩子內耗時,家長要遵循少說多觀察,先去解決自身問題,再想伸手幫孩子。
且不可自己都瀕臨崩潰了,還要一心去解決問題,不僅無法接住孩子,自己反而會變成新的問題。
03
對躺平和說不了聽的孩子,家長要換個角度看問題:
一方面,孩子躺平一定是有動機和內在需求。
躺平和內耗本質是一種逃避,假裝問題不存在,躲在自己的小空間里,啟動自我保護機制。
另一方面,說了不聽并不是孩子不愿意聽,或者覺得父母說得不對。
而是即便是正確的道理,孩子目前就是做不到也沒有辦法。
這時,家長就不要再步步緊逼孩子,先給孩子一些空間來自我修復。
然后一邊重建親子關系,一邊給孩子足夠多的正向反饋與看見。
![]()
等孩子愿意相信家長,敞開心扉的時候,家長此時就可以介入引導孩子走出卡點。
等孩子狀態良好時,就可以給孩子有益的壓力,讓孩子一步步走出自我限制,從逃避中直面問題,擁有邁步與直面的勇氣。
但即便是給壓力的過程,也不可一刀切,更不要得寸進尺,要以穩和慢的方式,循序漸進,并根據孩子的情況在施壓過程中采用彈性微調的方式穩步推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