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不可抗力的限流導致無法接收推送文章的問題,我們迫切需要以下操作:
點擊標題下方藍字 “一半杯 ” → 點擊右上角“...” → 點選“設為星標★”,這樣就更容易找到我們和收到推送文章!
保持愛讀文章,保持領先!
![]()
作者:勞拉·安·羅森伯里(Laura Ann Rosenbury),
作者任職:巴納德學院(Barnard College)院長。
查理·柯克在一所大學校園發表演講時遇刺身亡。這對高等教育、對我們的國家以及對言論自由而言,都是一個沉痛時刻。校園里與演講者意見相左,訴諸暴力從來都不是正當之舉。柯克先生是一個充滿爭議、引發分化的人物,但這點并不改變什么。
對非暴力表達分歧的承諾,理應成為校園肌理的一部分,就如同學生需要氧氣呼吸一樣顯而易見。高校需要再次申明我們對非暴力分歧方式的堅守,即便我們面對的是那些貶損或否定某些身份與世界觀的聲音。此時此刻,我們也應當鼓勵更多的分歧,而不是更少。
在這個日益極化的國家里,社交媒體算法讓人們比以往更容易困于信息“回音室”。因此,近一千人簽署請愿,敦促猶他谷大學撤回對柯克先生的演講邀請,并不令人意外。該校作出了恰當回應,發表聲明,重申其對“言論自由、學術探究與建設性對話”的承諾。
長期以來,高校一直以對開放討論與探究的承諾來抵抗極化與一元化思維,我們必須繼續如此。大學校園應當始終是學生可以提出并直面難題的場所,尤其是那些令人不適、甚至會帶來傷害感受的問題。高等教育的職責不是抹平沖突,而是將其引導進對話、辯論與學習。要做到這一點,教育者與學生必須直面那些讓我們反感的觀點,以及那些言語會帶來痛感的演講者。
然而,我們也需要新的策略。一些社交媒體上的聲音試圖通過指認柯克先生的極端觀點,來縮小其遇刺對更廣泛層面的影響,例如他曾辯稱為維護持槍權付出一定的槍支死亡代價是可接受的。這種做法好比把性侵受害者因穿著暴露而外出赴宴的事實拿來指責她本人。
我們不應妖魔化或神化任何個體立場,而應把精力放在對抗將我們從思想探索與論辯中推離、并令人遺憾地把我們推向暴力的從眾思維。為此,我們必須批判性地審視校園文化的演變及其需要改變之處。近來的高等教育討論多集中在政府的不當干預,但我們也必須承認,高等教育同樣面臨來自內部的攻擊。
在全國各地、許多校園里,人們太容易退回各自的封閉小圈層,排斥復雜與細微,只去選擇那些能夠加固既有世界觀的課程、演講者、同事、朋友與環境。過去兩年我所見的各類校園擾動(打斷課堂、毀壞設施、限制進入圖書館)正是這種圈層化心態的折射。抗議不應讓他人失聲,政治立場的倡議也不應削弱我們的學術使命。
為了開辟不同的道路,許多高校正在開設關于文明對話與交流的課程與項目。巴納德學院啟動了一項為期多年的新舉措,通過工作坊與研習小組來培育好奇心、拓展探究廣度,并幫助學生以同理心與開放心態與持不同觀點的人進行交流。
但我們都需要做得更多。我們必須鼓起勇氣,去探索與自身觀點相去甚遠的思想。這意味著要邀請多元的校外演講者走進校園。我們無需刻意追求某種“配比均衡”的觀點構成,我們所需要做的,是以尊重的方式與最廣譜的觀點進行接觸,不以干擾或暴力相向。
我在法學院任教時,有意識地通過要求學生為自己并不認同的立場辯護,來培育這種開放性。這包括讓支持墮胎權的學生反過來提出反對論證,反之亦然。起初,許多人抵觸,但在學期結束時,他們認識到清晰表述并捍衛相反立場的價值與重要性。
這種能力不應、也不該只限于法學院,它理應出現在每一間課堂與整個校園生活之中。高等教育的目的并不是讓某一種觀點凌駕于另一種之上,而是為學生提供審視并挑戰一切信念(包括他們自己的信念)所需的工具與訓練。這正是博雅教育的核心,教給學生如何思考,而不是教他們該想什么。
我們必須致力于“更好地表達分歧”,營造一種校園對話氛圍,讓觀點與立場的差異,始終停留在“差異”層面。我們不能任由對話墮入暴力或絕對化。如果我們守不住這份和平,高等教育的根本目的就將被我們自己所動搖。
勞拉·安·羅森伯里(Laura Ann Rosenbury)系巴納德學院(Barnard College)院長。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