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事不妙!近日白俄羅斯與波蘭的邊境線上直接部署了俄羅斯的“伊斯坎德爾”M型導彈,導彈只要一發射,只需要飛行3分鐘就可以攜帶著核彈頭,光臨波蘭的首都華沙。這也讓很多人詫異,波蘭為何會將俄羅斯激怒。
其實自從俄烏沖突之后,歐洲地界上反應最強烈的就當屬波蘭了。其實很多人或許忘記了,早在2014年俄羅斯吞并克里米亞的時候,波蘭是呼吁“烏克蘭反抗”聲音最大的那個國家,并且揚言俄羅斯一定是歐洲的最大威脅。
![]()
其實按照地理位置來說,波羅的海三國與俄羅斯的距離更近,后者都沒有享受到波蘭面臨的待遇,這到底是怎么了?
其實想要知道俄羅斯與波蘭之間的歷史淵源,只要記住一個人就行了,那就是居里夫人。這位享譽世界的大科學家是波蘭人,但在14歲之前,她學習波蘭語都是做賊一樣偷摸學習。因為當時的波蘭被沙俄占領,沙俄不允許波蘭人學習波蘭的文字。
![]()
歷史上,波蘭先后三次被沙俄瓜分,亡國時間長達120多年。二戰期間,德國與蘇聯一起又瓜分波蘭,蘇聯甚至屠殺了波蘭的數萬精英階層,制造了“卡廷慘案”。可以說波蘭與俄羅斯之間是老冤家了,雙方也太熟悉對方的套路了。按照歷史軌跡,波蘭看到了俄羅斯的下一步可能,所以在制止俄方行動上最賣力,因為下一個目標有可能就是自己。
再說說俄羅斯祭出的大殺器。“伊斯坎德爾”M型導彈,是俄方研發的一款先進的戰術彈道導彈系統,以其高精度、強突防能力和靈活部署著稱,是目前俄羅斯陸軍戰術打擊力量的骨干裝備。
![]()
射程480公里,卻可以裝備包括溫壓彈在內的各種常規彈頭,以及非常規彈頭戰術核武器。按照現在西方的裝備數據,這款導彈還屬于“無法攔截”級別。不僅是末端速度可以達到7馬赫,還擁有末端變軌和釋放誘餌彈技能,對手幾乎只能等著挨打。
更要命的是,這款重型大殺器一般都是以一輛發射車的形象出現在媒體前,但非特殊情況下很難是一輛車單獨作戰。最基層配置單位為營級,每個營為4輛發射車。也就是說,一般“伊斯坎德爾”M型導彈出現,對手就要面臨至少4枚的同批次攻擊。
![]()
自從2022年俄烏沖突后,“伊斯坎德爾”M型導彈多次光臨前線,每次都是帶走烏方指揮所、防空系統、彈藥庫、部隊集結點等高價值目標。這是目前俄軍"非對稱作戰"思想下的關鍵裝備,旨在用高精度、難以攔截的常規打擊手段,抵消對手在某些方面的優勢。也是俄羅斯戰略意志的體現。
可以說,俄軍將“伊斯坎德爾”樹立在白俄羅斯與波蘭的邊境附近,其警告意味非常明顯。但波蘭會怕嗎?
![]()
怕也沒有用,因為兩國之間的關系是上百年的仇恨,很難改變。兩國的關系就是一部濃縮了帝國瓜分、民族苦難、大國博弈和意識形態沖突的復雜歷史劇。除非回到蘇聯時代,否則波蘭很難屈服。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