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上方藍色字體關注本號 · 共同思考討論
毛主席真的是天生會打仗,是個天生軍事奇才嗎?一個從師范出生的青年,既沒有受過嚴格的軍事訓練,也沒有進過高級軍事院校,卻把留洋生、軍校生收拾得服服帖帖,無不佩服。
![]()
這是什么情況呢?
實際上是毛主席書讀得多,又能理論結合實際,發現了事物的本質而已。
通過不停的社會活動,毛主席切身實際地發現了中國當時最根本的問題農民問題,并且以此為出發點,在血浴火的戰爭實踐中摸索出來的經驗。
在實踐中不斷學習,主席也打過敗仗,而且他善于學習,善于總結,總能總結經驗,反敗為勝。
主席關注和提及的一場戰爭是白朗起義。
白朗起義是河南省寶豐縣陸林首領白朗,為反對袁世凱政府的統治,在1912年發動的農民旗起義軍,先后同北洋軍20余萬人作戰,給袁世凱的軍閥統治予以了沉重的打擊。
但是由于組織不嚴密,長期流動作戰,以及犧牲陜甘的戰略施策,在1914年8月徹底失敗了。
這場貌似平平的起義行動,或許是主席對革命熱情的真實寫照,因為這場起義反映了廣大貧苦農民的要求,也順應了當時資產階級民主革命的潮流,所以得到了廣泛的支持和擁護。
![]()
白朗起義軍作戰勇敢,勇往直前,不怕犧牲。在戰術運用上也比較靈活,能根據敵眾我寡的特點,善于避實積虛,機動作戰,或從內線跳到外線,或出其不意地襲擊手背薄弱或孤軍冒犯之敵,加上行軍快速,常常讓敵軍時不時跟追疲于奔命,圍追堵截一再落空。
在進攻城鎮的時候,非常注意依靠群眾,事先派人潛入,里應外合,或者聲東擊西,長途奔西,使敵人猝不及防。
從而以比較小的代價取得了較大的戰果。
這些經驗是白朗起義武裝得以存在、發展和堅持3年之久的主要原因,也是主席后來軍事成就的開路石。
我們讀歷史時,可以領會到毛主席在軍事戰術上的成功跟白朗起義軍是不是非常的相似?
所以說啊,白朗起義是主席的啟蒙老師,但是他的失敗也給了主席深刻的教訓,那就是起義軍內部組織松散,缺乏組織紀律,缺乏必要的訓練,沒有能及時向正規軍去轉化。
打富濟貧這種只能滿足農民暫時微小利益的行動,而沒有發動農民用暴力奪取地主豪身的土地,摧毀封建統治的根基,這就影響了部隊的大規模發展,以致無法在群眾中扎下深厚的根子。
![]()
農民階級雖然受到資產階級革命的影響,但但沒有無產階級及其政黨的正確領導,是難以完成徹底反封建任務的,是難以將起義戰爭引向最后勝利的。
后來,毛主席曾這樣點評白朗起義說道:
這些革命斗爭都是在農民還沒有得到革命政黨的正確領導時,就表現出這樣偉大的力量。如果有了黨對農民的領導,則農民力量之大是可以意料的。
所以他據此斷言,倘若國民革命能將農民給組織起來,就能打倒帝國主義與軍閥。
當時中國革命的歷史背景,從人口上說,中國人口4萬萬,農民占80%,那就是3億2千萬以上,而當時的經濟還是農業經濟,所以經濟中心還是在農業上。
雖然帝國主義的商品已經侵入到了中國的農村,但被壓迫最慘的還是農民朋友。農村中的農民無田耕、沒飯吃、無衣穿等諸多問題,是國民革命黨人們所忽略的一個大問題。
![]()
毛主席在中國農民問題一書中對中國當前現狀的精辟論述和科學分析,使得農講所里那些來自農村、做過農運的年輕人思想是豁然的開朗,對農民在中國革命中的歷史地位和偉大作用有了更明確的認識和深入的理解。
比如說搞革命就要刀對刀,槍對槍,要推翻地主武裝,就必須要建立農民自己的武裝,刀把子不掌握在自己人手里就會出亂子。那么這些思想可不是僅僅建立在口頭上的。
毛主席還組織學員調查研究地方政治組織、團防情形、兵禍及其影響等問題。
為了使學員畢業后回到農村,能文能武,成為農民武裝斗爭的組織者和指揮者,能夠經受艱苦生活環境的考驗,農講所把軍事訓練也作為了一個重要的學習內容,占全部課程的1/3,并讓畢業于黃埔軍校、曾任鐵甲車隊軍事教官的趙自選擔任農講所的軍事教官。
在第六屆畢業典禮上,毛主席指明了當前農民運動的迫切任務,并勉勵學員拜農民為老師,同農民做朋友,脫掉知識分子的皮囊,放下臭架子,敢于同反動勢力做斗爭,不怕艱苦,不怕犧牲,為農民求得解放,為農民謀利益,這才是我,我們的好學生。
![]()
當代年輕人都在讀的創業圣經|《毛澤東選集》才是真正的成功學
戰火中淬煉的頂級智慧:
? 游擊戰法則=互聯網時代破局戰術
? 矛盾論心法=決策焦慮終極解藥
? 實踐論指南=從想到做的科學閉環
驚人洞察:"調查就像十月懷胎,解決問題就像一朝分娩"——1930年手稿原話
? 跨界應用場景:
? 職場晉升的"農村包圍城市"策略
? 自媒體漲粉的"集中優勢兵力"法則
? 投資理財的"持久戰"思維
隨書解鎖:21個可直接套用的思維模型圖示
(第五卷新增:1956年論十大關系未刪減版)
所以說,這個講析所成了革命的搖籃。正如周總理后來說的那樣,毛主席接伴農民運動講習所進行農民土地問題的調查研究,出了二十幾種小冊子。
歷屆講習所的學生后來分散到湖南、湖北和其他各個地方,發動了廣大的農民運動。這就是在政治動員方面的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最好舉證。
1927年1月4日-2月5日,為了回答黨內外對農民運動的懷疑和指責,毛主席和夫人楊開慧回到長沙,以國民黨中央候補執行委員的身份視察了湖南農民運動,歷時32天,行程700公里。
每到一處,毛主席都會去認真聽取共產黨地方委員會、國民黨縣區黨部、工會、農協、婦女青年商會等群眾團體的匯報,邀請有代表性的農民及農運同志開調查會,最后寫出了著名的《湖南農民運動考察報告》。
瞿秋白在為該書序言中這樣講到:
中國革命家都要代表3萬萬九千農民說話做事,到前線去戰斗,毛澤東不過是開始罷了。
中國革命者個個都應當讀一讀毛澤東這本書。
![]()
在湖南農民運動考察報告中,毛主席強調要加強土地運動,放手發動群眾,解決當時中國革命的中心問題無產階級領導權的問題。
他還特別指出,只要采取放手發動群眾的政策,那么在很短的時間內,將有幾萬萬農民從中國的中部、南部和北部各省起來起事,如暴風驟雨,迅猛異常,無論什么大大力量都將壓抑不住。
他們將沖破一切束縛他們的羅網,朝著解放的路上疾跑。一切帝國主義軍閥、貪官污吏、土豪劣紳都將被他們埋入墳墓。
但是毛主席的正確主張,沒有被當時主持中央工作的陳獨秀等人接受,沒有得到中共中央的支持。
周恩來在后來說到北伐的時候,我們應該爭取群眾,爭取軍隊。可是這邊北伐,那邊上海的向導反映陳獨秀的主張,反對北伐,說現在是軍閥斗爭,廣東不應該北伐,應該防御,應該搞群眾斗爭。
我們黨放棄了對北伐戰爭的領導。那么此時期土地革命已經轟轟烈烈地起來了,毛主席的文章也出來了,但是黨中央卻不支持。
當時陳獨秀的確是有點怕革命,怕群眾。當時共產國際執行委員會也對中國問題做了一些不正確的分析,六、七、八三次會議對我國階級力量的分析都有錯誤。
![]()
1927年3月,國民黨二屆三中全會在漢口召開,會議通過了一項重要議案,就是成立了國民黨中央土地委員會,毛主席被任命為五名成員之一,其任務就是調查研究中國的土地狀況,提出解決土地問題的方案,呈送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會核準以后,交農政部執行。
這時的毛主席已在全國農民運動中享有盛名,特別是在湘鄂農民中享有更高的威望。當時農民運動已遍及全國17個省區,有組織的農民達到800余萬人,其中以湖南最多,有500余萬,遍布65個縣。
農民武裝也得到了迅猛的發展,全省有農民自衛軍7,000余人,而且還配備的有槍。許多地方建立了區鄉民主自治政權。
農運組織健全的一些縣份已經開始著手分配土地。然而,農民奪取土地的斗爭撼動了新的軍閥和整個地主階級。
利益受到觸動的高級官員和將領開始要求鎮壓農民運動。他們把農運會稱作是痞子會,認為農運會的行動和要求都過火了。
在這種情況下,主持中央工作的陳獨秀認為那里發生的一些情況是毛主席造成的,于是他將毛主席調出了湖南。
后續會怎么發展呢?
推薦《毛澤東傳》
一本超級精彩的書 ——《毛澤東傳》。
他改變了整個中國!這本書揭開了傳世領袖的9大核心密碼
《毛澤東傳》(最新解密版)震撼內容:
?? 1927年秋收起義手寫作戰令首次公開
?? 長征途中鮮為人知的3次生死抉擇
?? 延安窯洞里改寫中國命運的108天
淚目歷史現場:
"警衛員回憶:主席的拖鞋是用7塊補丁縫成的"
? 讀完收獲:
? 掌握偉人思維5大底層邏輯
? 破解22個關鍵歷史轉折點
? 理解《論持久戰》的當代啟示
特別收錄:從未曝光的私人書信及生活照
(附:中央文獻研究室審訂版新增32處珍貴史料)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