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2年,毛主席收到一封特殊的信,寫信人自稱是岳飛后代,訴說自己生活窘迫。此人已經60多歲,住在一條破舊的弄堂里,家里窮得只剩下一張磚頭搭的床。
![]()
這是怎么回事?堂堂民族英雄的后人,怎么會落魄到這種地步呢?
岳昌烈年輕時在當地是“名人”,12歲時就考中了秀才,后來還去杭州深造,古文寫得好,還會說英語、日語。
有才能本是件好事,可岳昌烈作為才子,太清高了。年輕時,他在紹興等地當過私塾先生,脾氣古怪,看誰都不順眼,總覺得別人配不上自己。時間一長,誰還敢請他?慢慢地,就沒人要他了。
在外面混不下去,岳昌烈只能灰溜溜回到老家,可回來后,他又不肯踏踏實實干活,四體不勤五谷不分,既不會種地,也不會做買賣,天天舞文弄墨,到處閑逛。
家里原本還有房子和院子,岳昌烈不會打理,房子塌了也不修,搞到最后連住的地方都沒了,只能在隔壁鐵匠家的弄堂里借宿。衣服、字畫什么的,全都賣光了換錢吃飯,有時候只能去討飯,漸漸地變得瘋瘋癲癲。
1951年,岳昌烈自覺快要活不下去了,突然想到一個辦法。新中國成立了,毛主席不是很關心老百姓嘛,像自己這樣生活困難的群眾,一定能得到幫助。
![]()
于是,岳昌烈給中央寫信求助,沒想到這一寫還真引起了注意。桐鄉縣政府接到上級轉來的信后,馬上派人去調查。工作人員找到岳昌烈時,吃了一驚。
岳昌烈本人住在一間破爛的小屋,除了幾塊磚頭搭成的床,什么都沒有。他穿著一身破舊長衫,瘦得皮包骨頭,說起話來還是滿口文縐縐的古文,給工作人員的感覺,更像一個“有精神疾病的書呆子”。
岳昌烈夸毛主席的《長征》詩寫得好,所以自己也和了幾首詩。說到最后,他紅著臉承認,實在是活不下去了,希望政府能救濟一下。
工作人員聽完,心里也挺同情他的,可當時國家剛成立,到處都缺錢,哪有余力管這種個人困難?調查報告交上去后,就石沉大海了。岳昌烈等了一段時間,就是沒有回音,失望、絕望之下,他決定再試一次。
1952年,岳昌烈再次提筆給毛主席寫信,這一次,他把自己的身世說得更清楚,還特意寫了一首詩:“詩成愁絕繡袍難,那得金貂酩飲閑……”
詩的意思很直白,自己為了吃飯發愁,沒有心情喝酒作樂;政府派人來看過自己,可沒有解決實際困難;自己對毛主席忠心耿耿,但距離太遠,夠不著啊!現在家道敗落很慚愧,如果能念在祖上寫《滿江紅》的份上,給點幫助,那就太感激了。
![]()
老人雖然窮,但腦子很好使,岳昌烈知道光說自己窮沒用,得讓毛主席知道自己的特殊身份,我是岳飛的后人,沒想到這一招起效果了。
毛主席看到信后,被深深打動。一個老人窮到這種地步,這讓毛主席心里很不是滋味,拿起筆備注道:“此人似應酌予救濟。”
毛主席的批示下來后,各級政府立馬行動起來,縣里先從救濟款中撥錢,解決了岳昌烈的吃飯問題,可這只是治標不治本,怎么才能讓他有個長久的生計呢?
經過反復商量,大家想出了一個好辦法,讓省文史館聘請他當員工,這個安排太妙了,岳昌烈有文化,會寫字,正好可以整理一些歷史資料。
從1954年開始,岳昌烈每個月能拿到35元津貼,后來還加了2元糧食補貼,養活自己足夠了。
岳昌烈找到了自己的價值,不用再受人白眼,更不用為吃飯發愁。1970年的一個深夜,岳昌烈起夜時,不小心掉進了泥坑,就這樣意外去世了,享年81歲。
![]()
可見,哪怕祖宗顯赫,也不能躺在功勞簿上吃一輩子,該自立還是要自立呀。
參考資料:《窮秀才上書毛主席》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