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航——黨的誕生地為何在上海》
![]()
9月13日下午,《啟航——黨的誕生地為何在上海》新書分享會在上海浦東圖書館舉行。本次活動由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主辦,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黨委組織部副部長兼黨校副校長葉福林教授、中國浦東干部學院繆開金教授、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副總編輯張俊玲等嘉賓出席活動。
新書分享會以“溯源建黨初心、傳承紅色基因”為核心,匯聚黨史研究領域權威專家與熱心讀者,通過深度解讀、思想碰撞與文化交流,為現場讀者呈現了一場兼具歷史厚度與時代溫度的紅色文化盛宴,生動詮釋了“上海為何成為黨的誕生地”這一重大歷史命題,為新時代黨史學習教育注入鮮活力量。
![]()
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黨委組織部副部長兼黨校副校長葉福林教授、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副總編輯張俊玲共同為新書《啟航——黨的誕生地為何在上海》揭幕。
![]()
本書核心著者、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黨委組織部副部長兼黨校副校長葉福林教授以“歷史之問”為切入點,深度分享了創作心路與核心內容。他從“自然稟賦”“政治環境”“經濟形勢”“文化氛圍”“社會條件”“理論傳播”“階級力量”“歷史突變”八大維度,系統闡釋了上海成為黨的誕生地的深層次原因,如通過剖析上海“東西交匯、南北通衢”的地理優勢,以及中西文化在此碰撞融合形成的思想解放氛圍,闡明這座城市何以成為馬克思主義早期傳播的前沿陣地,為早期黨組織搭建起與外界聯系的橋梁。葉福林教授表示,《啟航——黨的誕生地為何在上海》中的每一個故事都是對“歷史必然性”的生動詮釋——上海成為黨的誕生地,不是偶然的巧合,而是時代發展、社會變革與人民選擇共同作用的結果。
![]()
中國浦東干部學院繆開金教授強調《啟航——黨的誕生地為何在上海》是一部有“靈韻”的作品,其讓百年前上海的建黨歷程與機關活動,從文獻中的文字轉化為可觸摸、可共鳴的精神圖景。繆教授結合書中對上海“一治三界”治理格局、流動移民社會、發達通訊條件的剖析,強調上海獨特的城市環境是早期建黨的“隱秘搖籃”。他特別提到,書中對“工人階級成長”的描寫,是新時代踐行群眾路線的重要啟示,從早期共產黨人將目光從青年轉向工人階級,到黨員深入工廠傾聽工人心聲,這種“扎根人民”的理念,正是中國共產黨百年奮斗的制勝密碼。
![]()
華東師大出版社主題出版事業部編輯黃詩韻分享了出版感悟。作為主題出版的又一重磅力作,《啟航——黨的誕生地為何在上海》的策劃與出版,既是華東師大出版社深耕紅色文化傳播的自覺擔當,更是回應 “如何讓紅色歷史活起來” 時代命題的生動實踐。《啟航——黨的誕生地為何在上海》集結專家智慧,以嚴謹的學術邏輯與生動的敘事表達,力求突破傳統黨史讀物的敘事框架,解開“黨的誕生地為何落在上海”的歷史密碼。
葉福林、繆開金兩位專家以史實為基、以思考為引,將歷史與現實緊密聯結,引領我們穿行于上海的每一條弄堂、每一處碼頭,這種“看得見、摸得著”的歷史敘事,使黨的初心使命在真實可感的地理坐標與時代回響中愈發鮮明而深刻。
![]()
百年征程,從上海啟航;紅色基因,需代代相傳。《啟航——黨的誕生地為何在上海》的出版與分享,既是對黨的百年奮斗歷程的深情回望,更是對新時代新征程的有力號召。正如書中所傳遞的精神:了解“為何在上海誕生”,是為了更堅定 “向何處去”的方向;銘記歷史,是為了在新時代的征程中,凝聚起更磅礴的奮進力量,讓紅色初心在時代浪潮中永不褪色。
新書推薦
《啟航——黨的誕生地為何在上海》
葉福林 馬光霞 周春燕 高哲 滕曉雪 王蒙茹 編著
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
978-7-5760-6021-8
148.00元
為什么中國共產黨會在上海誕生?為什么早期黨中央機關長期駐扎在上海?帶著這個歷史之問和時代之問,本書結合詳實的文獻史料、生動的歷史故事、縝密的邏輯推理,從自然稟賦、政治環境、經濟形勢、文化氛圍、社會條件、理論傳播、階級基礎和歷史突變等方面,全面系統闡述了上海在中國共產黨誕生及其早期活動中獨特的要素和優勢,科學準確地回答了上海作為黨的誕生地和初心始發地的歷史緣由和光榮使命。本書為人們更好地探尋紅色文化基因、弘揚優良革命傳統、銘記黨的初心使命、實現時代賦予重任提供史實依據、智慧源泉和思維啟迪。
編輯:黃詩韻
制作:陳文霞
關注并設為星標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