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1日,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站在約旦河西岸馬阿勒阿杜明定居點的陽光下,簽署了批準“E1區”建造3401套定居點住房的文件。他的一句話“將不會有巴勒斯坦國”,不僅關閉了和談之門,也將以色列推向了孤立無援的境地。
![]()
一、一塊關鍵土地:E1區為何如此重要
耶路撒冷以東與馬阿勒阿杜明定居點之間,有一片被稱為“E1區”的土地。這片約12平方公里的區域看似普通,卻是巴以沖突中的關鍵棋子。
從地圖上看,E1區就像一把楔子,正好卡在約旦河西岸的中間位置。以色列在這里擴建定居點的計劃其實早有端倪——從上世紀90年代就開始規劃,每任總理都支持,卻又都在國際壓力下暫時擱置。
這片土地的戰略意義很明顯:一旦建成定居點,約旦河西岸就會被切成南北兩半,巴勒斯坦城鎮之間的連接被切斷。東耶路撒冷、伯利恒和拉姆安拉這些巴勒斯坦核心區域將失去地理上的連貫性。
用以色列財政部長斯莫特里赫的話說,E1區建設的目的就是“葬送巴勒斯坦國構想”。這已經不是簡單的定居點擴張,而是對巴勒斯坦建國夢想的系統性破壞。
二、政治豪賭:內塔尼亞胡的算計
內塔尼亞胡選擇此時強推E1區計劃,背后有著深刻的政治考量。
2023年組建的極右翼政府讓他不得不依賴強硬派的支持。這些盟友將定居點擴張視為核心議程,而內塔尼亞胡本人也面臨多項腐敗指控,需要鞏固自己的政治基礎。
加沙沖突仍在持續,國際社會注意力分散,這給了他一個“時間窗口”。但這場政治豪賭的代價可能遠超想象。
數據不會說謊——2024年以色列GDP增速已驟降至0.9%,遠低于2022年的6.3%。為了維持軍事行動,以色列動員了80%的預備役人員,導致各行各業出現用工荒,連特拉維夫的建筑工地都不得不停工。
三、外交困局:以色列正在失去朋友
內塔尼亞胡的決策正在讓以色列付出沉重的外交代價。
傳統盟友們的批評聲此起彼伏。歐盟、英國、德國都明確譴責這一行為違反國際法。英國首相斯塔默甚至在與以色列總統會談時表示,“承認巴勒斯坦國的時機已成熟”。
更嚴重的是,國際刑事法院已經加速對以色列“系統性種族隔離”罪行的調查,E1區計劃被列為關鍵證據。這意味著內塔尼亞胡和其他以色列高官可能面臨全球通緝的風險。
就連美國這個傳統盟友的態度也在轉變。雖然美國仍在安理會為以色列提供保護,但民主黨內部要求審查對以軍援的聲音越來越大。特朗普時代的“無條件支持”已經不復存在。
四、安全悖論:越鎮壓越不安全
具有諷刺意味的是,內塔尼亞胡以安全為名推行的政策,反而讓以色列更不安全。約旦河西岸針對以色列的襲擊事件增加了47%,形成了“襲擊-報復-再襲擊”的惡性循環。哈馬斯等組織將E1區計劃視為“侵略信號”,誓言以更激烈的襲擊作為回應。
耶路撒冷安全中心的報告指出,定居點擴張不僅沒有帶來穩定,反而催生了更多極端組織。“越鎮壓越反抗”的悖論正在這里上演。
與此同時,以色列國內情況也不容樂觀。國防開支擠占了民生預算,失業率攀升,特拉維夫街頭抗議活動此起彼伏。民眾對“以戰止戰”政策的不滿與日俱增。
內塔尼亞胡的推土機轟鳴著開進E1區,準備開始新的建設。但在國際社會眼中,這些混凝土正在澆筑的不是住宅,而是明日戰爭的墳墓。
歷史告訴我們,單方面改變現狀從來不會帶來持久和平。當最后一塊定居點的基石落下,內塔尼亞胡可能會發現,他親手挖掘的死胡同,盡頭只有歷史的審判。(參考資料來源:環球網、新華網、中國網、光明日報、國際在線)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