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發現沒有?娃的 “壞脾氣”,其實是在替爸媽的關系 “說話”!
我閨蜜向我訴苦:“我家兒子最近像變了個人一樣,動不動摔門扔東西。一開始我以為是青春期到了,后來才發現,根本不是娃的問題,是我跟他爸的問題!”
這話一下戳中我了。
其實好多時候,娃的 “不對勁”,就是家里情況的一面鏡子!你家啥樣,娃就啥樣。
其實,大人的情緒藏都藏不住,娃比我們還敏感。他們不像我們能忍能裝,心里有啥,全寫在臉上、表現在行為上。
尤其這3種表現,看著是娃 “不聽話”,其實是在提醒你:爸媽的關系該注意了。
![]()
1. 娃動不動就 “炸毛”
娃動不動就 “炸毛”,可能是裝了一肚子爸媽的壞情緒。我鄰居家有個小男孩,之前挺乖的,最近卻像變了個人。
有次在小區游樂場,別的小朋友不小心碰了他的玩具,他立馬吼:“你瞎啊!” 還差點推人家。
他媽媽當時特別尷尬,拉著他道歉,回來跟我吐槽:“這孩子怎么變得這么兇?”
后來聊深了才知道,最近她跟老公總因為工作原因吵架,雖然沒當著娃的面大吵,但語氣里的火氣藏不住。有次她老公摔了碗,娃在房間里沒出來,她還以為娃沒聽見。
后來孩子跟她說:“媽媽,我怕爸爸生氣,也怕你生氣。”瞬間就懂了,娃的脾氣,是裝了爸媽沒消化的情緒啊。
爸媽天天劍拔弩張,孩子心里慌:會不會吵到我身上?這個家會不會散?害怕、焦慮沒處說,就只能對著小朋友發火,對著玩具撒氣。
我們總怪娃 “脾氣差”,其實是我們先把家里的氛圍搞差了。
2. 娃總把錯往自己身上攬
娃總把錯往自己身上攬,比發脾氣更讓人心疼。前陣子帶娃去同學家玩,剛好碰到同學跟她老公因為娃的作業吵架。
沒吵幾句,同學家的小姑娘突然 “哇” 地哭了,一邊哭一邊扯著同學的衣角:“媽媽別吵了,是我不好,我明天一定好好寫作業,再也不拖拉了!”
我同學當時都愣住了,眼淚一下就上來了。
后來我查過,心理學家鮑爾比說過,娃的小腦袋還看不懂大人的復雜矛盾,他們只會想:是不是我做錯了?是不是我不夠好?
就像我家娃,有次我跟老公平常拌了句嘴,沒大聲,但語氣冷了點。結果娃睡前突然抱著我的脖子問:“媽媽,你是不是不喜歡爸爸了?是不是我不乖,你們才吵架?”
我當時心都揪了,我們以為的 “小吵小鬧”,在娃眼里就是天要塌了。
要是總讓娃這么想,時間長了,他就會變成 “討好型”:明明自己不想分享玩具,卻硬著頭皮給別人;明明自己委屈,卻不敢說,就怕爸媽又吵架。
你說這多讓人心疼?
![]()
3. 娃變得冷冰冰
娃變得冷冰冰,是在偷偷 “保護” 自己。我家孩子班里有個小女孩,之前特別開朗,見誰都笑。
但去年有段時間,她突然變得像個小刺猬。 同學跟她說話,她要么不理,要么懟回去:“你煩不煩?”
有次班里孩子摔倒哭了,她還在旁邊笑:“誰讓你自己不小心。”
后來她媽媽跟我聊,才知道那段時間她跟老公鬧離婚,天天吵,沒人顧得上娃。娃回家要么見不到人,要么見爸媽互相瞪著眼。
其實娃不是 “壞”,是怕了。
在天天吵吵鬧鬧的家里,娃沒有安全感,只能把自己裹起來。 對人冷漠點,就不會受傷害;對人兇一點,就不用害怕被丟下。
她心里其實在喊:“你們別吵了,看看我好不好?”
![]()
小書蟲媽媽心里話:
我們當媽后,總想著給娃買好衣服、好玩具,讓娃吃好喝好。但其實娃最需要的,是一個 “穩” 的家。 就像蓋房子,爸媽是承重墻,墻穩了,娃在里面才踏實。
其實我們當父母后,不用追求 “完美”。不用怕吵架,只要別讓娃受委屈;不用天天甜甜蜜蜜,只要讓娃知道 “爸媽很相愛”。
娃的世界很簡單:爸媽好好的,家暖暖的,他就會開開心心,安安穩穩地長大。
我們一起加油,給娃一個能 “安心撒嬌” 的家~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