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在戰爭還沒打完的烏克蘭,除了槍聲,還有另一種“出口”正在悄悄增長——“郵購新娘”,也就是說只要你有1.5萬元起步費,加上一點勇氣和運氣,就能像點外賣一樣“挑選”一個老婆。
![]()
這聽上去像段子,但背后是一個真實存在、規模龐大的國際產業鏈,也是一場關于人口、戰爭、性別和欲望的多線交織。
戰爭打亂了性別平衡,“剩女”變成“出口新娘”
烏克蘭“郵購新娘”火,不是一天的事,從蘇聯解體后的動蕩,到今天戰火連天的現實,這個國家的女性一直在全球婚姻市場里扮演著“熱銷產品”的角色,她們長得好看,這在商業包裝上成了天然優勢,藍眼睛、高鼻梁、皮膚白,配上“溫柔體貼”的人設,讓很多外國男性眼前一亮。
![]()
但這種“美麗出口”的背后,是一個非常現實的問題:男人少了。烏克蘭國家統計局的數據擺在那兒:2021年女性比男性多出了300萬。再加上俄烏沖突爆發,年輕男性紛紛被征召入伍,傷亡數字高得嚇人。
有人估算,烏軍傷亡已經超過70萬,平民死亡也超過4萬。征兵年齡直接拉到了60歲,意味著能拿槍的都得上,能談戀愛的卻越來越少。
這性別比例一倒,直接變成婚姻市場的災難。在基輔和哈爾科夫等大城市,很多女性已經認定“找不到合適對象”是人生常態。更可怕的是,聯合國報告顯示烏克蘭人口迅速縮水,從戰前的4500萬掉到了3500萬,外流的多是年輕人。
![]()
18到35歲這個年齡段里,有23%已經離開烏克蘭,當找不到老公變成全國女性的共同命題,“走出去”就成了看似最現實的選擇。
從相親到選妃,男人買老婆像買手機一樣熟門熟路
“郵購新娘”這個詞聽起來古怪,其實歷史挺悠久。早在17世紀的美國邊境小鎮,男人就靠登報找老婆,到了今天,模式更先進了,有網站、有App、有“相親游”,甚至還有“戀愛顧問”。
![]()
2023年全球“郵購新娘”平臺超過6000家,烏克蘭是頭部“供應國”。這些服務明碼標價:相親游一次3.8萬元,簽證代辦1.2萬元,語言班800元一個月,文化課、家庭輔導、資料認證一應俱全。看起來像是婚姻培訓班,實際是商業流水線。
一個典型的“烏克蘭相親團”,是這樣操作的:十幾個男的,被安排和上百個女的見面。每個人只有十幾分鐘時間聊一聊,現場還有翻譯幫忙溝通。有點像線下版“刷臉配對”,高的、白的、瘦的、活潑的、文靜的,任君挑選。
一位中國新郎形容:“就像皇帝選妃一樣,啥樣的都有,隨便挑。”這種話聽上去輕浮,但的確反映了這個產業的核心邏輯——她們是被挑選的對象,而不是平等的伴侶。
![]()
有些平臺還推出“戀愛導師”服務,教客戶如何“更高效”地追到老婆。從說什么話、穿什么衣服,到第一次約會送什么花,全程有指導,像極了職業獵頭搞定候選人的流程。
低成本、高成功率,婚姻變成了交易,愛情是額外附贈
“郵購新娘”的客戶是誰?答案挺直接的:在本國“混不下去”的男人,很多人不是找不到老婆,而是在本國的婚戀市場上沒有競爭力:沒錢、沒房、沒顏值、不會聊天,沒人愿意搭理,但一旦掛上外國護照、開出“我能幫你移民”“我能給你安全感”的條件,立馬變得有吸引力。
![]()
有專家說得直白:“他們在本國不值錢,但在烏克蘭卻成了香餑餑。”換句話說,是護照幫他們完成了“婚姻逆襲”。
對中國一些中年離異男或“剩男”來說,這種模式簡直就是救命稻草。國內動輒幾十萬的彩禮、房子車子,早把人勸退了。而在烏克蘭,花個幾萬塊就能“娶回家”,而且女方還“溫柔體貼、不會吵架”,聽上去簡直太理想。
但理想歸理想,現實并不總是美好,語言不通、文化差異、婚后矛盾,這些問題一個不落。有的烏克蘭新娘到了中國后完全水土不服,最后只能離婚了事,還有人被騙了,錢花了,老婆沒見著,遇上婚姻詐騙的也不少。
![]()
更嚴重的是法律風險。目前在中國、越南等國,涉外婚姻中介是被明令禁止的。公安部也明確表示,組織“網上團購越南新娘”涉嫌違法。一旦出事,不僅錢打水漂,連人身安全都可能有問題。
剝削還是選擇?當婚姻變成出口,誰才是真正的贏家
“郵購新娘”這個詞本身就帶著爭議。支持者說,這是互利共贏:男人娶到老婆,女人走出困境,各取所需,但反對者認為,這是一種赤裸裸的性別剝削,是把女性當商品買賣。
![]()
不少烏克蘭女性的故事并不美好。有人被騙,有人被困,有人被家暴卻無處求助。一位名叫卡蒂亞的女孩說,七歲那年她和媽媽被“買家”關了五天,一直到男人上班她們才逃出來。這不是愛情,是恐懼。
還有一個現象值得警惕:戰后烏克蘭女性成了某些國家色情產業的“關鍵詞”,“烏克蘭難民色情”搜索量激增,說明這些女性不僅在婚姻市場被物化,在網絡上也成了欲望的投射對象。
更深層的問題是:一個國家如果靠“女性出口”來解決人口結構問題,那它還有未來嗎?專家預測,如果戰爭持續,2030年烏克蘭可能再損失500萬人口。婚姻成了逃離戰火的船票,而國家則在慢慢失去它的未來。
![]()
一位烏克蘭的幼兒園老師說得很扎心:“我們不想做‘剩女之國’,我們想要和平、戀愛、生孩子。”這話聽起來溫柔,卻像一記耳光,打在整個世界對烏克蘭女性的消費邏輯上。
結語
婚姻本該是兩個人彼此選擇的開始,而不是一場跨國交易。但現實總是比理想更復雜。在烏克蘭這個被戰爭撕裂的國度里,郵購新娘成了不少女性唯一的出路,也成了全球婚姻市場最灰色的一環。
![]()
這不是某個國家的問題,而是全人類關于性別、戰爭和尊重的考題。要想解決這個問題,靠的是和平、制度和教育,而不是包裝再精致的婚介廣告。真正的婚姻,不該是買賣。真正的愛情,也不該靠護照去換,看似“最低花1.5萬就娶個老婆”,其實誰付出的代價最大,誰最無聲,答案不言而喻。
參考資料:
“剩女之國”烏克蘭,戰爭卷走男人,留下身材好又貌美女人咋辦?
2025-09-03 搜狐網
烏克蘭“郵購新娘”流行 專家稱中國剩男福音
2013-04-19 商洛日報
環球網:英美男子赴烏克蘭找“郵購新娘” 2013-04-17
中華網:郵購新娘?這個真的有哦 2015-11-27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