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聯成立于1922年,解體于1991年,延續了69年時間。這69年時間里,蘇聯一共出現了8位最高領袖。
由于有強大的為人民服務的精神支撐著,所以蘇聯歷任領導中,出現了一大批勞模。列寧、斯大林、勃列日涅夫等,全都一直堅持工作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所以蘇聯的最高領袖,在更新換代的過程中,只有兩種情況:要么是壽終正寢,自然換代。要么就是被別人趕下來。
在崗位上壽終正寢的,一共有5人,分別是:
列寧、斯大林、勃列日涅夫、安德羅波夫以及契爾年科。
被迫離職的,也有3人,分別是:
馬林科夫、赫魯曉夫和戈爾巴喬夫。
由此可見,蘇聯這幫領袖,憑借一顆拳拳之心,堅持為人民服務到生命的最后一刻的比例,還是非常高的。
![]()
斯大林和勃列日涅夫,在位時間較長
列寧和中山先生的情況非常相似,都是帶著本民族的勞苦大眾,推翻封建君主統治的領袖人物。結局方面,其實兩人也很相似。中山先生是帶著遺憾走的,列寧何嘗不是呢?
列寧在經歷了4年的俄國內戰后,好不容易在1922年站穩腳跟,建立了蘇聯。可到了1924年,他就病逝了。關鍵是,在1922年4月,蘇聯尚未成立的時候,列寧的身體就一直不怎么好,時常中風。就這樣,他還是堅持為人民服務到了1924年。
列寧走的時候,并未安排好后事。不過他曾在他的遺囑中特別點名斯大林,他認為斯大林過于粗暴,能否謹慎、妥善地使用權力,他沒有信心。
其實這等于是把斯大林排除出了接班人的行列。不過后來斯大林還是憑借自己強大的手腕,奪取了最高權力。那時候最有可能接班的,本來是蘇聯紅軍之父托洛茨基。按照現在很多人的說法,托洛茨基作為猶太人,如果他成了蘇聯一把手,那么猶太人就要實現他們的換家計劃,把俄國變成猶太人的國家了。
豈不知,蘇聯成立之初,高層有大量的猶太人。據記載,蘇維埃第一屆核心領導層有24人,其中16人都是猶太人。甚至連列寧都有四分之一的猶太血統。托洛茨基、加米涅夫、季諾維也夫等蘇聯早期的核心領導,全都是正兒八經的猶太人。
斯大林為了除掉托洛茨基以及他的部下,不惜發動了大清洗,將數百萬人牽連其中。光1937年到1938年,被處決的就有60多萬人。可見為了爭奪為人民服務的機會,這些人都很積極。
由于斯大林在二戰中,帶領蘇聯打贏了二戰,所以他的權威達到了巔峰,幾乎無人敢與之唱反調。所以斯大林到了生命的最后一刻,依舊沒有放下為人民服務的機會。
1953年2月底夜里,斯大林因腦溢血翻倒在了地板上,可他的臥室是不讓人進的,沒有命令誰進來誰就沒有好日子過。因此長達14個小時以后,大家才發現了倒在地上的斯大林。也因此,沒幾天后,斯大林就走人了。
從1924年接班,到1953年去世,斯大林為人民服務了29年時間,是蘇聯在位時間最長的領袖。
![]()
勃列日涅夫在1964年將赫魯曉夫趕下來以后,就成了蘇聯的一號人物。他在位期間,開始各種好大喜功的做法,可以說蘇聯的前程,就是在他手里被葬送掉的。
當然了,從數據上來說,蘇聯那時候可謂是蒸蒸日上,不僅核彈頭的數量超過了美國,而且經濟報表也十分好看。1975年的時候,蘇聯的國民收入已經達到了美國的67%左右。
但是他在位期間,提出了有限主權論,認為他們這個陣營里的其他小國家的主權,都是有限的。一切都應該服從大局,在整個陣營的利益面前,小國家的主權,沒有任何意義。
這當然是為了他出兵捷克斯洛伐克和東大找借口了。畢竟貿然占領或者攻打一個昔日的盟友國家,怎么都說不過去。可這番言論,也徹底將蘇聯釘在了霸權主義的恥辱柱上。
除此以外,勃列日涅夫還在1979年發動了針對阿富汗的戰爭。不過他1982年就去世了,所以把這個爛攤子直接留給了后人。
從1964年到1982年,勃列日涅夫為蘇聯人民服務了18年時間,是蘇聯在位時間第二長的領袖,僅次于斯大林。一共69年的蘇聯,他倆加起來就干了47年。
![]()
安德羅波夫和契爾年科等于是只拿了個體驗卡
這兩位蘇聯領袖,是最沒有存在感的。因為他們真的只是拿了一張體驗年卡,到期以后就自動失效了。
勃列日涅夫很早就身體不好了,1980年開始,甚至變得有些神志不清,經常不知道自己在哪兒,在干什么。但即便如此,他依舊擁有鋼鐵般的意志,堅持為蘇聯人民服務。
所以1982年勃列日涅夫因為心臟病去世的時候,壓根就沒指定接班人。安德羅波夫憑借克格勃老大的身份,就這么被推上了一把手的位置。
其實安德羅波夫比勃列日涅夫的身體還要差,從20世紀70年代末開始,安德羅波夫就病痛纏身,先后得了高血壓、糖尿病、動脈粥樣硬化、痛風、心梗等疾病。
即便如此,勃列日涅夫去世后,安德羅波夫依舊果斷忍著病痛,強烈要求為蘇聯人民服務一把。結果喜提15個月的體驗卡,就在1984年因病去世了。
安德羅波夫走的時候也很突然,所以也沒留下遺囑,要傳位給誰。就這么著,一向默默無聞的契爾年科就這么上位了。
為啥呢?這其實就是蘇聯高層內部妥協的一個結果。
當時保守派和改革派,都無法完全掌控局面,所以只能把這位保持中立的老爺子契爾年科給弄上來了。
其實契爾年科比安德羅波夫的年紀還大,上臺的時候就已經73歲了。干了13個月以后,在1985年3月也與世長辭,失去了為蘇聯人民繼續服務下去的機會。
![]()
幾個壽終正寢的,基本都沒安排好后事
這是比較奇怪的一點,無論是列寧、斯大林還是勃列日涅夫,都沒能妥善安排好繼任者是誰。這也導致了他們去世以后,內部出現了一番爭斗。
第一,列寧到斯大林
列寧去世后,斯大林、托洛茨基、加米涅夫、季諾維也夫等核心領導層之間,爆發了激烈的沖突,他們把人民完全放在了心上,為了奪取為人民服務的機會,簡直拼了。
這次爭斗,導致蘇聯元氣大傷,因為數百萬人卷入其中,不少人才因此喪命。由于托洛茨基是蘇聯紅軍之父,在軍中的地位非常高,所以斯大林在清洗過程中,將大量的軍事人才都給清洗掉了。
其中5名蘇聯的開國元帥中,有3人被處決。15名集團軍一把手,有13人被處決。57名軍長中,有50人被清洗。186名師級干部中,有154人被清洗。中層及低層軍官,被清洗掉的,有3.5萬人之多。
這等于是把整個蘇聯軍隊的指揮人員,都給收拾掉了。不得不說,斯大林的鐵腕是真夠強硬的。一般人根本做不出這種事。
也因此,在1939年蘇聯對芬蘭發起進攻時,由于指揮層斷檔,導致損失慘重。這也讓德國看出了蘇聯的虛弱,才會主動對蘇聯發起進攻。
![]()
第二,斯大林到赫魯曉夫
1953年斯大林去世以后,蘇聯再次出現權力真空。這個時候馬林科夫雖然繼位了,但并未得到最高權力,內部反對的力量并不少。比如說赫魯曉夫,掌握了黨務,而貝利亞則掌控著克格勃。多方勢力互相不服,甚至出現了集體領導的現象。
由于馬林科夫過于年輕,手段不夠狠辣,所以直接在1955年被赫魯曉夫排擠出了核心圈子。沒辦法,二戰老英雄朱可夫,堅定地站在了赫魯曉夫這邊。
當然了,馬林科夫并未走上極端,強勢反抗赫魯曉夫。也因此他并沒有像托洛茨基那樣,逃到海外還被滅口。
第三,勃列日涅夫到安德羅波夫
勃列日涅夫其實就是恢復了斯大林時期的集權統治,而且為了讓大家伙兒支持他,勃列日涅夫將蘇聯變成了一個個家族式管理的企業。
將軍的兒子未來是將軍,廠長的兒子未來是廠長,這一奇觀,就是在勃列日涅夫時期發揚光大的。除了他們要服務的對象不太滿意外,服務人員基本都非常滿意。
由于勃列日涅夫也沒安排好后事,所以才會讓安德羅波夫這個克格勃一把手繼位。安德羅波夫顯然是吸取了馬林科夫時代貝利亞的教訓,所以他也不跟你們討論什么,直接一屁股坐在了大位上,這反而讓蘇聯安穩了下來。怎么著?哪個諾夫和耶娃不服的?讓我看看你昨天晚上打麻將,丟的是哪張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