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共1454字,閱讀大約需要4分鐘
“明明干了一整年,黨建工作卻總被說‘沒亮點’‘缺特色’‘與業務兩張皮’?”這是許多國企黨建工作者的共同困惑。
在政策支持有力、實踐探索豐富的背景下,為何黨建工作難以“出彩”?答案或許藏在“品牌化思維”這四個字里。
近年來,紅帆動力通過服務500余家基層黨組織的實踐發現:黨建工作要擺脫“零散化”“表面化”困境,關鍵在于以品牌為紐帶,構建系統性、差異化的工作體系。
一、黨建品牌:
不止于“名稱”,更是企業發展的“紅色引擎”
提到“品牌”,不少人會誤以為是“起個響亮的名字、設計個亮眼的LOGO”,但真正的黨建品牌遠不止于此。它是黨組織在改革發展、生產經營中核心價值、特色經驗與未來目標的集中體現,是讓黨建工作“引領業務發展”的關鍵抓手。
為什么國企黨建需要品牌化思維?
1.破解“碎片化”困境:國企黨建常面臨“黨建活動與生產經營脫節”的問題,主題黨日、黨員教育、志愿服務等工作缺乏與企業戰略的深度關聯。品牌化思維能將零散工作串聯成線,形成“黨建引領發展”的一盤棋布局。
2.強化“辨識度”優勢:同樣是開展黨建工作,品牌國企黨建差異化的“標簽”。例如,某能源國企黨委以“紅色機組”為品牌,將黨員責任區設在發電生產一線,既保障了機組安全穩定運行,又讓黨建特色與生產任務深度融合。
3.促進“融合度”提升:品牌理念能推動黨建與企業生產經營目標同頻共振。如某裝備制造國企以“黨建+技術攻堅”為品牌,將黨員先鋒崗設在重大裝備研發項目組,使黨建工作成為突破“卡脖子”技術的“紅色引擎”。

二、構建支撐體系:
讓品牌從“概念”變為為企業發展“實效”
黨建品牌的生命力,在于“有特色、能落地”,不僅僅是有品牌名稱,更要有特色的黨建品牌支撐體系。品牌支撐體系不是工作總結的簡單羅列,而是“過去經驗提煉+未來目標規劃”的有機融合。
黨建品牌支撐體系可從三方面入手:
1. 深挖“家底”:從歷史實踐中萃取“閃光點”
梳理特色經驗:回顧國企黨建過往工作,篩選與生產經營深度結合的做法。例如,某石油國企的“黨員責任井”活動堅持10年,黨員帶頭負責高產井管理,單井產量提升15%,這一經驗可提煉為品牌下的“黨員攻堅創效”子品牌。
聚焦職工反饋:從一線職工的需求中找方向。若調研發現“青年技術人才培養不足”,可將“黨員導師帶徒”納入品牌支撐體系,讓品牌真正服務企業人才隊伍建設。
2. 錨定“方向”:以企業戰略為導向規劃路徑
結合中心工作定目標:品牌建設需與企業改革發展任務結合。如某汽車國企圍繞“新能源轉型”戰略,打造“黨建+綠色智造”品牌,將黨員創新工作室設在電池研發、智能駕駛等關鍵領域。
設定可量化的“品牌指標”:避免品牌空洞化,需明確“黨建工作如何服務生產經營”。例如,“紅色供應鏈”品牌可設定“黨員帶頭降本增效1000萬元/年”“供應鏈廉潔風險點排查覆蓋率100%”等具體目標。
3. 串聯“載體”:讓每項工作都成為品牌的“支撐點”
拒絕“大水漫灌”:品牌支撐體系不是“所有工作都往里裝”,而是選擇與品牌理念高度契合的載體。例如,“匠心黨建”品牌可聚焦技能比武、質量提升等活動,而非脫離生產的“純黨建”活動。
形成“品牌矩陣”:文化品牌下可設工作品牌,如“先鋒領航”文化品牌可涵蓋“黨員技術攻關隊”“青年黨員創新工作室”“離退休黨員政策宣講團”等特色工作品牌,既突出重點,又覆蓋企業各層面。
想讓黨建從“規范達標”到“創新領跑”,關鍵在于邁出品牌化建設的第一步。 如果你正面臨“黨建與業務融合難”“特色不鮮明”等困惑,不妨從梳理企業黨建特色經驗、錨定改革發展目標開始,讓品牌成為黨建工作開展的“導航儀”與“展示窗”。
稿件整理:咨詢1部
稿件來源:黃老師
![]()
掃描上方二維碼了解詳情
紅帆動力以“激發精神力量”為使命,圍繞“黨建+文化”,為全國各類組織提供黨建+組織文化咨詢服務,主要服務內容為黨建品牌建設、黨建展廳策劃設計、黨建統領下的組織文化建設、黨業融合經驗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