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讀歷史故事,
感悟人生真諦!
毛澤東主席曾高度評價:“許世友是員戰將,打紅了膠東半邊天,了不起,了不起!”
自1956年毛澤東主席倡導中央領導實行火葬,并率先在倡議書上簽字后至今,唯一土葬的中央領導只有許世友將軍。
許世友將軍的身世及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中的卓越貢獻,大家都非常熟悉。他1955授予大將軍銜,長期擔任廣州軍區司令員,最高職務擔任過政治局委員和中央顧問委員會副主任。
![]()
1974年參與指揮了西沙自衛反擊戰。1979年,在對越自衛反擊戰中,已74歲高齡的許世友將軍負責指揮東線兵團(下轄解放軍第41軍、42軍、43軍、54軍、55軍和50軍)作戰,司令部駐廣西,當時中央考慮許世友將軍年事已高,但他堅持特別規定:“不準許世友到前沿陣地視察”。但他堅持認為:“沒有指揮官不到前沿陣地視察還能打勝仗的事”,
![]()
當時參謀部的人為了確保許世友將軍前沿陣地視察的安全歸來而又不違反中央的規定,本是費了一番周折。他就是這樣一個忠真而又有個性的特殊人物。
而他也是一個熱血男兒,他也愛家,更愛父母。1979年許世友將軍寫了一封家書給兒子許光,并隨信寄去50元錢,要求兒子為他買一口棺材,信中說:“我死后不火化,要埋到家鄉去,埋到父母身邊,活著要盡忠報國,死了要孝敬父母。”
![]()
1985年剛過元旦,病情惡化的許世友就交代秘書給中共中央寫報告,說自己來日不多,對組織別無他求,請求中央批準他死后不火化,準許入棺土葬,理由是自幼參加革命,報效生母不足。活著盡忠,死了盡孝,葬在老母墳邊以盡孝道。
![]()
許世友的報告送到北京,中央領導和中央軍委領導傳閱后,報告送給鄧小平,請他拍板。鄧小平了解許世友,他思前想后,最后感到許世友畢竟是許世友,全國只有一個,便在報告上批示:照此辦理,下不為例。
1985年10月26日,中顧委副主任王震受鄧小平委托赴南京軍區,鄭重傳達鄧公的意見。他說:“許世友在60年戎馬生涯中,戰功赫赫,百死一生,是一位具有特殊性格、特殊經歷、特殊貢獻的特殊人物。鄧小平同志簽的特殊通行證,這是特殊的特殊。”
王震一連說了七個特殊。鑒于鄧小平對許世友的這些高度評價,誰還能提什么意見呢?
話外音:許世友之墓,位于河南省新縣田鋪鄉河鋪村許家洼,距縣城31公里。墓地在一個半山腰處,背靠著兩座山相接的鞍部。墓包高200厘米.直徑350厘米。整個墳墓前方后圓,簡樸莊重,長1150厘米,寬850厘米,占地面積約98平方米。墓地居高臨下,視野開闊。許世友要為母親盡孝看墳,選擇此處是再好不過了。
![]()
2014年10月24日許世友將軍膠東紀念館開館,膠東紀念館展陳面積1000多平方米。外觀采用膠東傳統民宅四合院的形式,以“軍愛民”精神為主題,集中打造“傳奇許世友”、“軍民血肉情”、“膠東子弟兵”三大板塊。展陳設計融合傳統與現代元素,通過實物、圖表、影音、雕塑、半景畫等多元化表現手法,全面展示三大板塊的深厚內涵。
![]()
在此,讓我們共同向許世友將軍致以崇高的敬意!
![]()
本文由原創,歡迎關注,帶你一起長見識!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