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84年,江陵張家被抄之時,餓死17口,尸體被同樣餓紅眼了的家犬殘食。
張居正長子張敬修被嚴刑逼供,留下血書為父親的清白抗辯而憤慨自盡;三子張懋修投井未死,被削籍為民,他唯一不肯釋懷的只有父親的尺牘文章手跡;明末張獻忠攻陷荊州,要張居正五子張允修出來做官,張允修絕食而死,張允修孫子自焚而死。
![]()
張居正是一代權臣,他的子孫也是天底下一流的公子哥。如果張居正真的是生活奢侈,表里不一,道德并不高尚的人,又為何會有如此家風。誠然,張居正不是一個完人,他是有道德瑕疵的人,但他以一己之力為風雨飄搖的大明王朝強行續命,是救時之相,是一代名相。
張居正時期的明朝已是風雨飄搖,內憂外患,是他站出來力挽狂瀾。
![]()
風雨飄搖的大明王朝
1368年,朱元璋在南京稱帝,建立大明王朝。明朝傳了276年,共歷經十六帝,中后期的皇帝大多是奇葩,致使明朝弊端連連,一直積壓下來,雖偶有明君,卻都在位不久。
在明初之時,有洪武之治、永樂盛世、仁宣之治,國力極其強盛。只是,洪武時期殺伐過重,永樂大帝窮兵黷武,明仁宗朱高熾、明宣宗朱瞻基時期才算讓大明穩和了下來,仁宣之治堪比大唐的貞觀之治,是明朝國力最強、政治最清明的時期。不過朱高熾、朱瞻基在位時間都不長,朱高熾只執政八個多月,朱瞻基在位十年就英年早逝。
1435年,朱瞻基去世,明英宗朱祁鎮即位。朱祁鎮少年即位,前期有太皇太后張氏主持國事,重用仁宣時期的舊臣“三楊”(楊士奇、楊榮、楊溥),明朝國力鼎盛。隨著太皇太后和三楊去世,朱祁鎮寵信的宦官王振開始興風作浪。隨著第一代專權宦官出現,明朝開始走下坡路了。其后,朱祁鎮和王振接連發動四次征伐云南麓川之戰,致使大軍疲憊、國庫虧空,北面蒙古部落瓦剌已經逐漸強大起來。
![]()
1449年,瓦剌入侵,王振攛掇朱祁鎮御駕親征。朱祁鎮拼湊二十萬大軍出征,一路上就跟玩似的,還跟隨王振去了他的老家蔚州。這樣的作戰就注定了失敗,也先在土木堡圍困朱祁鎮,發動總攻。最終,明軍傷亡過半,朱祁鎮被俘虜。土木堡之變讓明朝由盛轉衰。
土木堡之變后,于謙等人擁立朱祁鈺為皇帝。朱祁鈺在內憂外患之際即位,他重用于謙等被壓制的賢臣,對外抗擊瓦剌,對內廣開言路,減免稅負賑濟災民,節省宮廷開支,明朝穩定了下來。雖然后來朱祁鈺軟禁返回的朱祁鎮,但他確實是明朝的一代明君,在位八年為大明作出了很大的貢獻。
1457年,被軟禁八年的朱祁鎮復辟,重新登基。朱祁鎮即位后再次在位八年,并沒有大作為,還留下了一堆爛攤子,唯一的一件功績就是臨終之前下詔廢除殉葬制度。
![]()
1464年,兩度登基的朱祁鎮去世,明憲宗朱見深即位。朱見深前期還算清明,但他寵愛萬貴妃,寵信汪直、梁芳等宦官,晚年又沉迷于方術,縱情聲色,致使朝中奸臣縱行,西廠肆虐天下,外面又是水旱連連,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
1487年,朱見深去世,明孝宗朱祐樘繼位。朱祐樘是一代明君,他勵精圖治,驅逐奸邪,任用正直之士,明朝又出現中興盛世,被稱為弘治中興。不過,朱祐樘少年時為逃避萬貴妃的謀害,一直在隱藏中度過,身體不好,加上勤于政事,英年早逝了。
1505年,朱祐樘去世,明武宗朱厚照即位。朱厚照沉湎于玩樂,荒廢朝政,任用以劉瑾為首的“八虎”等宦官,致使宦官恣意枉為,奸臣大肆貪污受賄,培植私黨,重用家人。這時的明朝一片黑暗,反叛四起,外面又有強敵進犯。
![]()
1521年,朱厚照去世,因為沒有子嗣,堂弟朱厚熜即位。朱厚熜就是嘉靖帝,他在位初期整頓吏治,進行改革,明朝再次恢復了一定實力。只是這局面很快就結束了,朱厚熜迷信方士、寵信嚴嵩等人,20多年不上朝。這一時期嚴嵩父子亂政,貪污納賄,排除異己,很多正直之士被殺。朝廷內部混亂一片,外部也是,北方韃靼入侵河套,搶掠北京;東南沿海倭寇橫行,襲擾諸地;葡萄牙人移民澳門。嘉靖是一個有能力的皇帝,但沒用在朝政之下,他是一個哪怕他死后洪水滔天的人。
嘉靖一朝,明朝弊端已然不可挽回。朱厚熜去世后,隆慶朱載坖即位,在前期他革除前朝弊政,廢除海禁,社會較為穩定。不過,朱載坖當了六年皇帝就去世了,而且朱載坖為人謙和,不能制止內閣輔臣之間的傾軋,也是有一定弊端。
1572年,朱載坖去世,年僅十歲的皇太子朱翊鈞。朱翊鈞年幼,面臨的又是一個弊端連連的大明王朝,官員腐敗爭斗,內有“神運鬼輸,亦難為謀”的財政危機,外有強敵虎視眈眈。這些累積下來的弊端難以逆轉,明朝已經腐朽了,輕輕一推就倒了。
![]()
一代名相張居正
在大明風雨飄搖之時,張居正站出來了。張居正歷經嘉靖、隆慶又到萬歷,歷經嚴嵩、徐階、高拱三位首輔,他已經成為了首輔,獨攬大權。
萬歷年幼即位,一切都聽從于顧命大臣張居正。這時的張居正已經48歲了,從他23歲中舉進入翰林院,他已經在官場24年了。張居正深知大明的種種弊端,他開始了大刀闊斧的改革,政治、經濟、軍事各個方面都要改革。
張居正首先做的是整飭吏治,實行考成法。考成法就是官員考核制度,六部和都察院把所屬官員應辦的事情定立期限分別登記在三本賬簿上,由六部和都察院按賬簿登記,逐月進行檢查。這一考核制度不拘出身和資歷,只看政績,裁撤了一大批不稱職的官員,也提拔了一批能臣干吏。同時,這一制度也讓各級官員不敢懈怠,兢兢業業的督責稅糧,國庫日益充裕。
![]()
張居正改革最主要的還是一條鞭法。最初之時,張居正在全國陸續展開清丈土地,重繪魚鱗圖冊,田地比隆慶時期多出了兩百多萬傾,打擊了貴族、地主隱田漏稅的狀況,賦稅收入大大增加。張居正更明白,這改變不了問題,還要進一步改革賦稅制度,于是他雷厲風行地推動在全國實行一條鞭法。所謂的一條鞭法,簡化來說,一是重新丈量土地,二是徭役、稅收合一征收,三是簡化征收流程,地方官吏直接負責征收,且實物繳納改為折銀繳納。這一改革讓國庫日漸充盈,一舉扭轉了大明的財政危機。
在軍事之上,張居正任用了戚繼光、李成梁等名將鎮守邊關。同時,在邊疆又實行互市政策,既增加了國庫的收入,又保持了邊疆穩定正常,嘉靖之時常年犯邊的俺答長久沒有進犯。
正是張居正的十年改革,為大明王朝延續了五十年的國祚,他絕對是一代名相。
![]()
張居正縱然有瑕疵,依然是一代名相
常記先生柄政時,城狐社鼠盡摧之。書生自有屠龍劍,儒者從來作帝師。寂寞王侯多怨恨,蕭條國事賴扶持。昭昭史跡留嗟嘆,社稷安時宰相危!
海瑞曾評價過張居正,工于謀國,拙于謀身。這么說是對的,也是不對的,張居正要改革必然會觸動太多人的利益,謀國謀身不能兩全。歷來改革,哪個不是一樣,商鞅、吳起、王安石,誰不是得罪了一大批人。正如張居正自己所說“得失毀譽關頭若打不破,天下事無一可為者。”
雖千萬人吾往矣。張居正毅然以一身擔當天下安危,就算得罪所有人又如何?知我罪我,在所不計!
![]()
因此,張居正去世后,很快遭到了清算。各種奏折都是彈劾張居正的,羅織了各種罪狀。
王世貞在《嘉靖以來首輔傳》說,張居正乘坐一個由32個人抬的轎子回家歸葬,里面有童子伺候,焦竑也是如此說。
這兩個人都是明朝之人,不過兩個人都與張居正有怨隙,王世貞就是被張居正給罷官的。
王世貞還說張居正“性整潔,好鮮麗,日必易一衣,冰紈霞綺,尚方所不逮”;也有人說張居正晚年蓄養了很多姬妾,戚繼光就每年給他進獻海狗腎;也有人說張居正一頓飯吃上百道菜,還覺得沒有下筷子的地方。
總之,真真假假,極盡詆毀。
張居正真的是個奢華不已,表里不一的貪官嗎?在張居正去世兩年后,萬歷下令抄了張家老宅,《神宗實錄》里面記載:
江陵原住宅內,金二千四百余兩,銀十萬七千七百余兩,金器三千七百一十余兩,金首飾九百余兩,銀器五千二百余兩,銀首飾一萬余兩,玉帶一十六條,蟒衣、綢緞、紗羅、珍珠、瑪瑙、寶石、玳瑁尚未清點。
從這筆錢財來看,張居正確實有不少的財產。只是這些相比嚴嵩抄家之時僅白銀200多萬兩少多了,而且張居正的財產大多都是賞賜的,只在萬歷時期他接受賞賜200多次。
![]()
縱然張居正有道德瑕疵,他也是一代名相。
萬歷雖然清算了張居正,差點將他開棺戮尸,但并《明神宗實錄》中給了張居正一個比較公正的評價“十年海內肅清,四夷詟服,太倉粟可支數年,冏寺積金至四百余萬”。
到了崇禎年間,他換了幾十個大學士,但最恨的就是沒有張居正這樣的名相,心力交瘁的崇禎帝感慨道“思陵之季,撫髀思江陵,而后知:得庸相百,不若得救時之相一也!”
縱使得到平庸的宰相數百人,也不如張居正這樣一個救時之相。
只是,世間再無張居正。
魯迅先生說的有句話很對,有缺點的戰士終竟是戰士,完美的蒼蠅也終竟不過是蒼蠅。張居正有道德瑕疵,但他依然是一個救世名相。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