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提到腦惡性腫瘤治療,手術、放療、化療是常用手段,但手術常因腫瘤位置特殊或邊界模糊,難以徹底清除癌細胞,術后復發成了患者和醫生的心頭難題。如今,腦腫瘤術中放療(Intraoperative Radiotherapy, IoRT)這項創新技術,將手術與放療“無縫銜接”,為患者帶來了更安全、高效的治療選擇。
什么是腦腫瘤術中放療?
簡單來說,就是在患者全麻接受腦腫瘤手術時,先由醫生精準切除腫瘤,隨后神經外科與放療科專家在手術室內立即開展放療。不同于常規放療需在術后分次進行,術中放療直接針對腫瘤切除后的空腔,通過精準控制射線范圍和劑量,專門消滅可能殘留的癌細胞,既能“鎖定”微小病灶,又能最大程度減少對健康腦組織、顱骨和皮膚的損傷,解決了傳統放療“殺敵易傷己”的痛點。
![]()
▲新型移動式術中放療設備
![]()
▲術中放療使用的施源器(Applicator)
這項技術的優勢,能實實在在幫患者減輕負擔。
1.腫瘤清除更徹底,惡性腫瘤常侵襲性生長,手術難除凈殘留細胞,術后常規放療易受周圍組織阻隔、誤傷正常組織,而術中放療可直接照射病灶,降低復發風險,副作用也更輕;
![]()
▲術中放療的局部照射模式精準有效地殺滅腫瘤組織
2.能守護正常腦組織,借助計算機導航和實時影像,射線從腫瘤瘤床開始照射,劑量和范圍精準可控,避免健康腦組織受損;
3.大大縮短治療時間,術中放療與手術同步完成,腦轉移瘤患者術后大概率不用再做傳統放療,惡性膠質瘤患者后續放療劑量也能降低、時間縮短,既省時間又省費用;
4.多項研究證實,它能顯著延長腦轉移瘤、腦膠質瘤患者的無復發生存期和總生存期。
不過,術中放療并非人人適用,需結合患者身體狀況、腫瘤類型和位置綜合評估,且對設備精度和醫療團隊經驗要求高,目前不是所有醫院都能開展,更適合腦轉移瘤、腦膠質瘤這類易殘留、復發率高的腫瘤。
71歲的L女士就靠這項技術重獲新生。她2010年做過乳腺癌根治手術,2024年6月因劇烈頭痛、認知障礙就醫,查出右側枕葉有個直徑6厘米的囊實性病變,疑為乳腺癌腦轉移。我院神經外科團隊評估后,為她實施了腫瘤全切除手術,同步開展20分鐘術中放療。術后一周,L女士癥狀全消順利出院,病理確診為乳腺癌腦轉移。后續她僅需化療和靶向治療,無需常規放療,隨訪1年2個月來,病情穩定且無復發,已恢復正常生活。
![]()
▲L女士手術前的磁共振圖像顯示巨大的右枕葉腫瘤
![]()
▲術后一周復查頭顱磁共振證實腫瘤全切除,周邊正常腦組織無放射性壞死等異常跡象
如果您或家人正面臨腦惡性腫瘤治療困境,不妨和神經外科、放療科專業醫生聊聊,看看是否適合術中放療。這項安全、便捷又高效的新技術,正為腦腫瘤治療之路點亮更多希望。
專家介紹:
陳曉雷:解放軍總醫院第一醫學中心神經外科醫學部主任醫師,教授,中國研究型醫院學會精準神經外科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兼秘書長;北京中西醫結合學會神經外科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
出診時間:每周四下午
俞偉:解放軍總醫院第一醫學中心放療科副主任醫師,副教授。中華醫學會放射腫瘤治療學分會青年學組委員;中國研究型醫院學會腫瘤放射生物與多模態診療專業委員會常委兼秘書長。
出診時間:每周三上午,每周五上午
出診地點:解放軍總醫院第一醫學中心


主管|解放軍總醫院政治工作部
主辦|宣傳處融媒體中心
來源 |第一醫學中心
撰文 |陳曉雷
攝影 |徐興華
刊期 |第2933期
總編:熊 剛
主編:張 奎
編審:張 密 李笑一
編輯:劉超英
郵箱:jfjzyy01@163.com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