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9月5日下午,在2025年中國圖書館年會期間,題為“邁向‘十五五’:全國古籍保護新征程”的第6分會場在榆林市會展中心第九報告廳召開。此次會議由國家古籍保護中心、中國古籍保護協會、國家圖書館出版社主辦。國家圖書館副館長魏崇,中國古籍保護協會常務副會長張志清,以及來自全國各地古籍保護領域知名專家學者、各省級圖書館(省級古籍保護中心)和各級各類古籍收藏單位古籍工作者、中國古籍保護協會從事古籍保護技術研發與應用的單位會員代表等160余人參加會議。會議聚焦“十五五”期間全國古籍保護事業發展方向,圍繞古籍保護發展遠景、發展目標、實施路徑和具體任務等相關議題進行深入探討,與會專家從各自專長和領域,為“中華古籍保護計劃”框架下“十五五”時期古籍保護發展規劃提供思路和意見。
![]()
會議分為主旨發言、專家發言、工作分享三個環節,由國家古籍保護中心辦公室副主任薩仁高娃主持。主旨發言環節,魏崇以《“中華古籍保護計劃”從“十四五”到“十五五”》為題,系統總結“十四五”期間我國古籍保護工作成果,從“十五五”的時代方位和文化使命出發,分析當前面臨的挑戰與機遇,希望統籌把握好大保護與小保護、專業導向與大眾導向、古籍的文物屬性和文獻屬性、保護傳承與發展創新、分布建設與集中服務五個關系,提出融入時代、大眾傳播、活化利用、數智創新、挖掘價值等五點工作思路,并進一步明確了后續工作路徑,對“十五五”期間古籍保護工作進行了展望。
![]()
在專家發言環節,張志清以及南京圖書館副館長陳立、上海圖書館研究館員仲威、清華大學教授周絢隆、首都圖書館館長毛雅君,先后以《為深入開展“中華古籍保護計劃”打造堅實的社會基礎》《系統謀劃 精準實施——全面深化“十五五”古籍保護標準化體系建設》《石刻文獻學術價值與碑帖拓本普查意義》《最好的保護是整理》《多元賦能 守正創新——公共圖書館古籍保護工作實踐與探索》為題做精彩發言。
張志清從古籍保護事業的社會基礎出發,提出促進事業和產業的同步發展是古籍保護高質量發展的必由之路。他認為,創新和自我突破是古籍保護行業永遠的主題,要從企業合作、學科建設和人才培養、收藏生態和新典藏建設、新媒體和閱讀推廣、社會力量橫向合作等角度,為“中華古籍保護計劃”打造堅實的社會基礎,并建議開展中華文化典籍傳承基因標識轉化項目。他認為,通過各界的團結協作、共同努力,才能形成全民共護國寶的良好氛圍,讓古老的中華文明在新時代綻放光彩。
![]()
![]()
陳立聚焦“十五五”古籍保護標準化體系建設,結合當前古籍保護相關標準建設情況及中國古籍保護協會團體標準研究專業委員會相關工作,強調標準化對古籍保護提質增效的意義,從標準制定的規劃、規范和實施落地等方面,提出了清晰可行的路徑和具體建議。
仲威從碑帖拓本的藝術價值、學術價值、文物價值等角度,闡述開展碑帖拓本普查的重要性與必要性。他認為,拓片普查的關鍵在于摸清數量與質量,編目著錄和版本鑒定都是工作重點。同時,他結合多年碑帖研究經驗,提出傳拓久遠、拓工精湛、名家遞藏、名人題跋、傳拓裝潢的“五好標準”。
周絢隆從古籍整理出版角度,認為古籍兼具文物與文獻雙重屬性,整理出版是實現其保護與文化傳播價值的關鍵。他將“十四五”期間古籍工作總結為國家高度重視、數字化加速、館藏開放擴大、整理力度加強四大特點,出版體現出聚焦重大項目、地方文獻整理興起、稀見文獻披露及深度整理深化四大特色。針對“十五五”,提出加強AI等技術應用、應對稀缺項目與資金壓力、深化古籍整理規模、推進數字化準備、提升整理質量、加快人才培養六點發展方向。
毛雅君從公共圖書館古籍保護工作實踐與探索出發,提出從古籍存藏條件、古籍文物定級、古籍資源戰略儲備、古籍修復能力、古籍代存制度等角度守正夯實古籍保護基礎,從科技賦能、合作賦能、文化賦能角度創新探索古籍保護路徑,從頂層設計、標準執行、資源共享、科研轉化、人才培養等角度,對“十五五”發展愿景進行了展望。
在工作分享環節,中國古籍保護協會秘書長吳凱、國家圖書館出版社副總編輯張愛芳分別從科技賦能社會力量參與、出版工作的古籍保護的實踐角度進行了分享。
![]()
吳凱以《廣筑津梁 匯聚眾智——科技賦能社會力量深度參與古籍保護》為題,從社會組織角度,分享中國古籍保護協會以科技賦能推動社會力量深入參與古籍保護實踐。如原生性保護方面,推廣低氧氣調、智能恒溫等技術并推進標準研制;再生性保護方面,推動技術裝備展示和數字化案例征集;傳承性保護方面,運用沉浸式展覽、知識圖譜、VR互動普及古籍文化。針對“十五五”工作,他提出暢通信息渠道、推進跨界協作、加強宣傳推廣、強化標準與評估體系建設四點建議。
張愛芳以《經典再生 文脈永續——出版工作在古籍保護中的使命與實踐》為題,重點介紹了國家圖書館出版社在“中華古籍保護計劃”框架下取得的成果,包括累計出版珍貴古籍1200余種、成書超萬冊,推出《中國國家圖書館藏敦煌文獻》等重大工程,仿真復制回歸《永樂大典》等多部珍本,建設“中華再造善本數據庫”等專業平臺。相關成果不僅屢獲國家級獎項,部分還被選作外交禮品,有效推動了古籍的傳承與利用和中華文化“走出去”。
![]()
最后,薩仁高娃在總結發言表示,此次會議的召開,是各級各類古籍行業相關單位和同人凝心聚力、共謀“十五五”發展的重要會議,研討內容貫通古籍工作上中下游,涵蓋保護、研究、整理,對于推動全國古籍保護事業邁向新征程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相信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十五五”時期全國古籍保護事業必將更加輝煌。
![]()
■ 文章來源:國家古籍保護中心
編輯 | 鄧旭欣 監制 | 張頎 審核 | 弘文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