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是和中國是近代以來歐美(澳洲、紐西蘭也算)國家以外整體發展水平最高的兩個國家。在西方文明占據世界主流的情況下,中日兩國在歐美國家的“獨角戲中”唱出來自東方的最強音。
![]()
當然,中國和日本發展道路不盡相同。日本自明治維新之后快速實現崛起和強大,并通過戰爭手段試圖稱霸亞洲;二戰后日本在百廢待興的基礎上通過10多年的發展快速復興,一度成為西方世界二號強國,近四十年日本發展有所減緩,但整體社會和科技水平依然處于世界前列;
中國的發展同樣令世人矚目。在上世紀積貧積弱的年代,通過“積小勝為大勝,以空間換時間”的抗戰策略,利用中華大地“地大物博”的先天優勢,生生耗死日本的有生資源,為二戰印太戰區的勝利打下扎實的基礎;建國后,頭30年的中國依然為二戰的消耗買單,后40多年快速崛起,迅速成長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整體綜合國力、軍事實力、外交實力等穩居世界前二,并且如今在第三次工業革命中,中國已經走在世界最前列,AI等領域蓬勃發展;
![]()
那么,假如中國人才密度同樣達到日本的十倍,是否有望創造更大的奇跡?答案顯然是的。日本人口1.24億人,中國人口14多億,從人口總量來看中國是日本的11倍多,因此隨著中國社會整體進步和發展,中國的人才密度達到日本的十倍完全具備可行性。
近幾十年,日本每年諾貝爾獎平均1人左右,迄今為止日本諾獎人數多達28人;如果中國的人才密度是日本的十倍,意味著中國每年諾獎人數將達到10人,這簡直是一個“驚為天人”的數字。要知道,中國大陸目前諾獎人數也只有2人,幾乎“幾十年才出一個”。可見,人才密度十倍于日本的中國,在科學技術和文化創作領域將是何等的強大;
此外,體育產業也將出現“人才濟濟”的優勢。1.24億的日本國民,整體體育水平亞洲前三,日本男足、女足、女排、男排、女籃都是世界級球隊,日本男籃也是亞洲新貴。尤其是日本足球笑傲亞洲,憑借技術優勢在世界舞臺上也有一席之地,反觀中國足球常年落后,如果中國足球人口是日本足球人口的10倍,且在中國球員的身體素質比日本更加強壯,那中國有望奪得世界杯;
![]()
當然每個國家的資源都是有限的,發展什么樣的產業需要綜合人口、技術水平和資金投入,并不是說日本當前的優勢產業就能夠適應其他國家,比如日本的風月產業、動漫、電影、歌曲等就不能只是靠人口數量堆積起來就能夠模仿。
因此,本文無意吹捧日本,只是覺得如果在中國人口已經是日本人口十倍的情況下,如果同樣能夠在各行各業的精英領先于日本十倍,那么完全有機會與美麗國一爭高下。
對此, 你怎么看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