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3日,北京天安門廣場舉行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盛大閱兵。金秋陽光下,長安街軍容整肅、鐵流滾滾,既是對歷史的莊重回望,更是向那場偉大勝利致以的最高敬意。
![]()
銘記歷史:14年抗戰的苦難與精神譜系
自1931年九一八事變起,中國開啟長達14年的艱苦抗戰,淞滬、武漢等大會戰接踵而至。中國軍民以3500萬傷亡的巨大代價,贏得最終勝利,經濟損失難以估量。這段歷史交織著苦難與輝煌,鑄就了“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愛國情懷,“視死如歸、寧死不屈”的民族氣節,“不畏強暴、血戰到底”的英雄氣概,以及“百折不撓、堅忍不拔”的必勝信念。這是中華民族的精神底色,須臾不可忘卻。
![]()
今昔對照:從“小米加步槍”到體系化現代國防
與80年前相比,今日閱兵裝備全部為國產現役主戰裝備,不僅有傳統陸海軍空力量,更展示了無人智能、水下作戰、網電攻防、高超聲速等新型作戰力量,“含新量”顯著提升。當無人作戰方隊亮相,網友感嘆“不再是科幻,而是真實的戰場科技”。從“沒有槍、沒有炮,敵人給我們造”,到鐵甲奔流、鷹擊長空、長劍倚天,國防現代化實現歷史性跨越,彰顯捍衛和平的實力與決心。
![]()
致敬英雄:從參閱到觀禮的莊重安排
考慮到抗戰老兵年事已高,今年閱兵不再組織老兵方隊參閱,改為邀請老戰士、老同志、老民兵、支前模范代表和烈士親屬到現場觀禮。一位老兵熱淚盈眶:“看到如今的閱兵,想起當年浴血奮戰,這盛世如我們所愿。”這份跨越時空的致敬,讓歷史與現實同頻共振,告慰先烈、激勵后人。
![]()
國際回響:從驚嘆到雜音的復雜光譜
閱兵在全球引發廣泛關注與贊嘆。西方媒體報道更趨客觀謹慎,CNN、NBC等對受閱部隊的精準步伐與裝備現代化程度表示驚嘆;英國《衛報》用“震撼”形容展出規模。社交平臺上,多國網友盛贊“真正的力量與自信”“令人印象深刻的展示”,阿拉伯地區網友表達現場觀禮的期待,韓國網友稱其“非常漂亮”。
![]()
同時,也有雜音出現。部分外媒在承認規模與先進的同時,隨即渲染“中國威脅”,搬出所謂分析師與前將領,稱過去30年中國國防開支增長約13倍,甚至質疑裝備“未經歷實戰”。對此,需清醒認識:中國展示軍力是為和平,而非挑釁;中國堅持走和平發展道路,中國軍隊始終是維護世界和平的堅定力量。
![]()
中國姿態:透明開放與敘事自信
面對復雜輿論,中國應繼續堅持透明開放。本次閱兵的高透明度與開放性,本身就是自信與從容的體現。與某些國家閱兵的遮遮掩掩不同,中國敞開大門,歡迎全球媒體與公眾觀察、評論。同時,要以紅色主題展覽、抗戰題材文藝創作、校園紅色教育等多種方式,講好中國故事、傳播中國聲音,讓青年一代讀懂先輩的赤子之心,并將“團結”從歷史記憶轉化為全社會的行動共識。
![]()
時代價值:銘記歷史、開創未來
九三閱兵的意義,在于“銘記歷史、緬懷先烈、珍愛和平、開創未來”。歷史警示我們,人類命運休戚與共,唯有平等相待、和睦相處、守望相助,才能消除戰爭根源、維護共同安全。我們銘記歷史不是為了延續仇恨,捍衛勝利也不是為了獨占榮光,而是為了與世界共享安寧。
![]()
精神傳承:以抗戰精神照亮前行之路
八十年滄桑巨變,抗戰精神歷久彌新。站在新起點,我們要賡續偉大抗戰精神,以堅定信念、百折不撓的意志和敢于斗爭的決心,走好中國式現代化道路,續寫無愧于歷史與時代的新篇章。愿和平的種子播撒全球,讓人類家園沐浴安寧與美好。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