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生,我爸的手越來越沒力氣,連筷子都握不住了……” 診室里,女兒的聲音帶著哭腔。62 歲的老陳被確診為漸凍癥(肌萎縮側索硬化癥)后,家人跑遍醫院,試過不少方法,卻總覺得 “沒什么起色”。直到神經科醫生建議加用甲鈷胺,半個月后,老陳說 “手指沒那么麻了,能勉強自己端水杯”—— 這個常被當作 “普通神經營養藥” 的甲鈷胺,竟成了漸凍癥患者的 “意外幫手”。
![]()
先搞懂:甲鈷胺不是 “普通維生素 B12”
提到甲鈷胺,很多人會把它和普通維生素 B12 畫等號,覺得 “不過是補營養的”。但其實,甲鈷胺是維生素 B12 的活性形式,不用經過肝臟代謝就能直接被人體利用,在神經修復中的作用遠比普通 B12 更直接。
過去,甲鈷胺常用來治手腳麻木、神經痛,比如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患者幾乎都用過。正因它 “用途太常見”,反而被忽視了在漸凍癥治療中的價值。直到近年臨床觀察發現:漸凍癥患者長期補充甲鈷胺,能在一定程度上延緩神經退化速度 —— 這對 “神經細胞不斷死亡” 的漸凍癥來說,意義重大。
對漸凍癥患者來說,甲鈷胺的幫助體現在這 3 點
1. 保護運動神經元,延緩肌肉萎縮
漸凍癥的核心問題是 “運動神經元凋亡”,而甲鈷胺能促進神經髓鞘(保護神經纖維的 “外衣”)的合成,減少有害物質對神經元的損傷。
就像老陳的情況:確診時他的左手肌力只剩 3 級(能抬舉但握力弱),醫生在常規治療基礎上加了甲鈷胺,3 個月后復查,左手肌力仍維持在 3 級,沒有像預期那樣快速降到 2 級。神經科主任解釋:“雖然不能逆轉損傷,但甲鈷胺能‘拉住’正在退化的神經,讓肌肉萎縮慢下來。”
![]()
2. 改善神經傳導,緩解 “麻、僵、痛”
很多漸凍癥患者除了無力,還會伴隨手腳麻木、肌肉僵硬甚至刺痛 —— 這些都是神經傳導受阻的表現。甲鈷胺能提高神經遞質的合成效率,讓神經信號傳遞更順暢。
40 歲的漸凍癥患者小李就深有體會:“之前腿麻得像踩在棉花上,晚上經常麻醒。吃了甲鈷胺后,麻勁兒輕了不少,能多睡 1 個多小時。” 臨床數據也顯示,約 60% 的漸凍癥患者在使用甲鈷胺后,感覺神經異常癥狀有明顯緩解。
3. 減少并發癥,提升生活質量
漸凍癥患者后期容易出現吞咽困難、呼吸無力等并發癥,而甲鈷胺對自主神經功能的調節作用,能間接改善這些問題。比如部分患者反饋 “吃了甲鈷胺后,喉嚨沒那么發緊了,吃飯沒那么容易嗆”—— 這是因為它幫助調節了咽喉部的神經肌肉協調性。
![]()
重要提醒:別把甲鈷胺當 “神藥”,這些誤區要避開
雖然甲鈷胺對漸凍癥有幫助,但不少人容易走進 “誤區”,反而影響效果:
- 誤區 1:自行加量,覺得 “多吃效果好”
甲鈷胺的常規劑量是每次 0.5mg,過量服用可能導致皮疹、惡心等副作用。漸凍癥患者的用量需根據病情調整,必須遵醫囑。
- 誤區 2:只吃甲鈷胺,放棄常規治療
甲鈷胺是 “輔助治療”,不能替代利魯唑、依達拉奉等漸凍癥核心用藥,需和其他治療方案配合使用。
- 誤區 3:癥狀緩解就停藥
神經修復是長期過程,突然停藥可能導致癥狀反彈。即使感覺好轉,也要在醫生指導下逐漸調整劑量。
![]()
寫在最后:給漸凍癥家庭的一點希望
漸凍癥至今尚無根治辦法,但像甲鈷胺這樣 “被低估” 的輔助手段,正在為患者爭取更多 “有質量的時間”。就像老陳的女兒說的:“只要我爸還能自己端杯水、說句話,對我們來說就是最大的安慰。”
如果你身邊有漸凍癥患者,不妨提醒他們:在醫生指導下試試甲鈷胺 —— 這個看似普通的小藥片,或許能帶來意想不到的幫助。但請記住:任何用藥都要遵醫囑,別盲目嘗試偏方,科學治療才是對患者最大的負責。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