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年6月,正是全國人民吃荔枝的好時節,一部應時的《長安的荔枝》橫掃全網。
這部由當年爆款《長安十二時辰》原班人馬操刀的電視劇一經上映,便掀起了一股“大唐荔枝熱”。
然而眼尖的觀眾發現,兩部電視劇的出品方早已改頭換面,主控從阿里變成騰訊。
![]()
而曾經貴為《長安十二時辰》投資方之一的印紀傳媒,更是早已宣布破產。
這家總市值曾高達490億元的上市傳媒公司,風頭一度蓋過華誼兄弟、光線傳媒,誰能想到短短幾年就迅速崩塌。
而其背后的老板肖文閣更是玩起了失蹤,為這場影視資本大戲添上了又一個問號。
![]()
01
2009年春天,北京昆侖飯店的水晶燈分外耀眼。
肖文革手中的鍍金打火機不斷開合,發出清脆的響聲。
此時一份《建國大業》的廣告植入合同,正無聲的躺在臺上,等待著貴客的到來。
作為在中國廣告圈混跡了十多年的老炮,肖文革信心滿滿——這將是一份足以載入中國電影發展史的大合同。
為了這一天,肖文革已經足足等了16年。
![]()
1993年,肖文革創立了DMG娛樂傳媒公司,公司另外兩個合伙人是對夫妻。
男的叫丹·密茨,是來自美國好萊塢的導演;
女的叫吳冰,八十年代曾是全國體操冠軍,退役后從事武替,也拍了許多動作電影。
三人能走到一起,完全是因為“大家都是電影的狂熱愛好者”。
DMG創辦之初,大家都想電影圈搞出動靜來,奈何90年代的中國商業電影剛剛起步,電影院少、觀眾更少。
肖文革三人商量之后,決定從給人拍廣告片開始。
先鋒和先烈,往往就在一念之間。
肖文革的廣告業務做的風生水起,另一邊,很多國營電影制片廠卻在賣地求生。
影視圈和廣告圈本就不分家。1998年,華誼兄弟的王中軍王中磊通過投資馮小剛電影,順利踏足影視圈。
![]()
從2003年開始,民營電影公司開始成為中國電影票房的主力,其中的佼佼者,一個是綁定張藝謀的新畫面,另一個就是牽手馮小剛的華誼。
民營資本的入局,推動了中國電影市場的發展,中國電影院的銀幕總數在2008年底突破了5000塊的大關。
此時,人脈深厚的肖文革打聽到了“內幕消息”——影視行業將被列為重點發展行業。
大干一場的時候,終于到了!
2009年的春天,肖文革更嗅到了一個絕佳的良機:18年沒拍電影的中影集團董事長韓三平,居然要重新拍片了。
02
![]()
2007年,54歲的韓三平成了中影集團的董事長兼總經理。因為掌管全國電影事務,權傾一時的他被業內稱為“韓爺”。
成為中影董事長后,他一直想拍一部《建國大業》,反映了抗戰勝利到新中國建立的歷史。
作為北京電影制片廠曾經最年輕的副廠長,韓爺親身經歷了中國電影市場的巨大變化,深知主旋律電影想要賣出電影票的不容易。
就在電影籌備會上,名導陳凱歌出了個主意:想讓更多人進電影院,必須要搞全明星陣容。
沒想到這句話,竟然帶來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一開始,幾乎沒有演員愿意加入。
但隨著姜文、張國立、葛優、陳凱歌、馮小剛等大腕的加入,影視圈的“人精們”都主動表態要來參演,不少演員甚至托人表態:
就算不說話,露個臉也行。
于是《建國大業》的明星越聚越多,等到周星馳想要參演,劇組給到的回復說:
“抱歉,連跑龍套的機會都沒了。”
最終,《建國大業》劇組集合了172位專業演員,其中明星、名導83位。
![]()
所有人都知道,這是一部必火的電影。
所以當肖文革在昆侖飯店等到韓三平,想要投資《建國大業》時,盡管兩人是老相識,但韓爺并不打算讓DMG從中分一杯羹。
不過肖文革遞上了準備好的方案,只說了一句話,就打動了韓三平:“我不是來分錢的,我是來幫著賺錢的。”
![]()
肖文革拿來參與《建國大業》的資格,是中國電影產業一直想學,卻始終沒有學到手的盈利模式——在電影中不動聲色,恰到好處的廣告植入。
在肖文革的操盤下,中國交通銀行成為了植入品牌。
片中蔣經國在上海的辦公地點,就設在中國交通銀行的舊址。“交通銀行”的標識,在電影中清晰可見。
《建國大業》總投資3000萬元,最終的票房達到了4.3億元。隨著影片大火,電影本身和植入品牌都成了贏家。
多方皆大歡喜,背后最開心的還是肖文革,不僅因為他在片中撈到了國民政府行政院長何應欽的角色,比明星更像明星。
![]()
更重要的是,他的DMG從此在影視圈一炮而紅。
3
2010年,隨著中國電影拿下“百億”票房,越來越多的中國人,習慣帶著一家老小,走進新開的電影院,用一張電影票打發時光。
好萊塢大片、香港片、內地片紛紛搶占各大檔期,比拼用電影講故事的能力。
盡管投資的多少,票房的高低,很多時候跟影片質量并不能劃等號。
有了《建國大業》的成功,感覺時代烙印太強的肖文革改名為肖文閣,DMG也搖身一變成了印紀傳媒。
2010年,印紀傳媒出品了電影《杜拉拉升職記》。
![]()
在這部根據熱銷小說改編的同名電影中,肖文閣把用在《建國大業》的那一套原樣復制——拉來大量廣告贊助并植入到電影里。
男女主角開的車,用的手機和電腦、吃的巧克力,統統成了有預謀的電影道具,難怪有網友說:
這不像是電影,更像是超長廣告片。
即便如此,《杜拉拉升職記》最后票房達1.3億,而且早在上映之前,印紀傳媒就通過廣告植入收回了全部投資。
這就是肖文閣的電影哲學——中國電影要向好萊塢最成功的商業片學,票房只占總收入的30%,票房外收入占到70%。
憑借合伙人丹·密茨夫婦在好萊塢的一系列活動,印紀傳媒成功代理在國內發行了《神秘代碼》《暮光之城》《生化危機:戰神再生》等一系列好萊塢大片。
![]()
不過由于行業監管對于進口影片的數量限制,肖文閣很清楚,代理業務根本做不大。
于是在出品合拍片《環形使者》后,肖文閣決定玩一票大的:拍一部真正意義上的好萊塢大片。
2013年5月1日,印紀傳媒與漫威合作拍攝的《鋼鐵俠3》在國內正式上映。
僅零點的首場公映,就一舉斬獲1250萬元票房。
![]()
最終,《鋼鐵俠3》收獲了7.54億元國內票房,位列當年國內票房榜亞軍。
直接推動印紀傳媒2013年的凈利潤飆升到2.76億元,相較于2012年的1022萬元,翻了超過25倍。
在好事媒體的推波助瀾下,印紀傳媒被稱為“拳打光線,腳踢華誼”,出身本就成謎的肖文閣儼然成為“中國電影新教父”。
![]()
這也成為了肖文革跳出影視行業,到更大的市場大撈一票的底氣。
4
2014年,已經停牌半年的四川高金食品披露了重組方案:將以資產置換的方式,引入印紀傳媒。
一家影視娛樂公司,竟然借一家生豬屠宰、加工、銷售的食品公司上市?
偏偏一個愿意買,一個愿意賣,生意就這樣做成了。
![]()
2015年1月8日,印紀傳媒以借殼上市的方式,正式登陸深交所。
在此后的5個月里,印紀傳媒的股價從上市當天9.8元/股的收盤價,一度高漲至44.6元,總市值接近500億元。
因為一度持有70%以上的股權,肖文閣所持股份價值高達349億元,不僅首次入選當年福布斯全球富豪榜,并被稱為“神秘四川首富”。
印紀傳媒的好消息一個接一個——計劃收購臺灣東森電視、可能收購派拉蒙影業部分股權、準備收購美國福布斯部分股權。
以上這些是給市場看的,股民們更在意的真實的業績。
偏偏印紀傳媒的業績數字,著實令人玩味。
借殼上市時,印紀傳媒進行了業績承諾:2014到2016年,印紀傳媒三年歸母凈利潤分別不低于4.3億、5.58億、7.19億元。
上市后的三年里,印紀傳媒的確做到了承諾的業績。
2014年到2016年的凈利潤分別為4.36億元、5.74億元、7.31億元。
![]()
一切都是剛剛好,可交出這樣的成績單,并不能讓人安心,反而更讓人擔心。
2014年,印紀傳媒的應收款項為11.95億,占總營收的48.56%,但壞賬計提卻只有1496萬元,僅占應收賬款的1.21%,而余下的11億,則通過會計準則,增加了公司的凈利潤。
在接下來的兩年里,仍然是同樣的手法——2015、2016年應收賬款分別為12.58億、15.62億,壞賬計提4054萬、5740萬。
但是按照記賬法則,已滿三年的壞賬,必須要全部計提。
那些趴在賬簿上的數字傀儡,終將在最后的盛宴中化作絞索。
2017年,印紀傳媒的蓋子終于蓋不住了。
這一年,公司的應收賬款狂飆到21.55億元,壞賬計提比也升至7.5%,達到1.75億元。
5
2018年5月的子夜,前央視主持人崔大眼的微博發送鍵如槍栓般咔噠作響。
那條寫著“大小合同”的微博徹底揭開了影視圈“陰陽合同”的黑幕,一場“行業地震”隨之而來。
一邊是某著名毯星被追繳稅款并追加罰款合計8.8億,一邊是作為曾影視公司避稅天堂的霍爾果斯,被打上政策補丁。
![]()
那是所有影視圈老板們坐立不安的時刻。
公司的茶水間飄著黑色幽默:“去年比誰家明星片酬高,今年比誰家債務窟窿深。”
華誼兄弟財報9.7億商譽減值,慈文傳媒凈全年虧損10.94億,中南文化更是違規擔保導致股權凍結。
印紀傳媒財報顯示:公司在2018年營收3.62億元,同比減少83.44%,凈利潤更是-20.06億元。
然而隨著股份解禁期結束,瘋狂套現的肖文革卻成了贏家。
![]()
早在2018年上半年,肖文革將其持有的印紀傳媒股權兩次減持,直接套現24億元。
再加上頻繁質押股權,到2018年6月,肖文閣持有的印紀傳媒股票已全部質押,質押融資資金合計超過80億元。
2018年7月,質押股票紛紛到期,卻根本沒有等來肖文革的回購。
由于資金鏈斷裂,肖文革被多家公司告上法庭,不僅持有的股份被凍結,還被法院列為失信被執行人。
僅僅三年,昔日的四川首富就成了老賴,而他留下的爛攤子,坑慘了幾萬股民。
而始作俑者的三人,丹·密茨早在公司上市后消失,吳冰雖然兼任董事長、財務總監等多個重要職位,卻長期以治病為由滯留在美國。
![]()
肖文革本人,在2018年之后就沒有再公開露面過,去向無人可知。
6
2019年4月,印紀傳媒公布了2018年的業績,虧損高達17.86億,成為首個“戴帽”的影視A股。
半年后,印紀傳媒從深交所退市,3.5萬股民的錢血本無歸。
此時,由印紀傳媒聯合出品的《長安十二時辰》正掀起全民觀看熱潮。
歷史就是這么詭譎——當印紀傳媒的股票代碼從深交所退市時,長安城的的宏偉影像仍在視頻網站滾動播放。
哪一幕是真,哪一幕是假,真的不太分得清。
![]()
那些被印紀股票套牢的股民不會想到,自己竟成了資本大戲里沒有盒飯的群演。
泡沫破裂的轟鳴聲中,有人聽見喪鐘,有人聽見收銀機的金屬脆響。
影視行業的真正遺產,從來不是富豪榜上的數字,而是每一個人物故事的弧光。
只可惜資本并不相信。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