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據央視新聞28日報道,朝鮮領導人金正恩將來華出席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紀念活動。消息一出,整個中文互聯網都為之一震。
![]()
金正恩已經6年沒有訪華,這一次借著抗戰勝利大閱兵的契機,再來北京,無疑對中朝關系、東北亞格局都具有重要的意義。目前他在參加閱兵之外的其他行程還沒有披露,不過想必應該會利用這次難得的機會,看看6年沒來的兄弟之邦又有了什么新的變化。
![]()
本次韓國方面也派遣了國會議長禹元植來北京參加慶典,但韓方此前應該并不清楚金正恩會來。李在明上任之后,一直急于和朝鮮取得聯系。在知道這個消息后,他會不會緊急給禹元植安排個任務,讓后者努力嘗試與金正恩接觸,朝方又會如何應對這種突發的可能性?這些都可能是本場慶典背后的精彩博弈,但目前為止,一切還是未知數。
![]()
意外第二名,竟是金正恩
出人意料的是,排名第二的是朝鮮領導人金正恩。在西方媒體、韓國官方甚至外交圈,幾乎沒人預料到這事,直到中方官宣之前,幾乎毫無風聲。
為何這么安排?邏輯其實非常清晰明了:中朝傳統“革命友誼”;中國宣布這是“鞏固和發展同朝鮮的傳統友誼”的堅定立場,國家級重大場合擺第二,是給足尊重。
![]()
展示中方主導發布節奏;金正恩的行程可能最后才定,甚至壓過其他許多元首。不像普京早有預案,朝鮮出席信息完全被中方牢牢掌握。
政治意味濃厚;當前中朝關系因俄烏戰火、朝鮮向俄提供軍援一度有過微妙變化。但這次安排,正是表明:無論外界如何猜測,中方依然在掌控局勢,且愿意給朝鮮優待與正面信號。
背后的外交儀式意義,遠比地圖上來客的地位更深。第二名的位置,是顯性的“嘉獎”“示好”,也是對兩國關系深度的顯性表達。
![]()
中朝之間也該有新一輪高層交往了
順帶一提,今年上半年,俄羅斯舉行“勝利日”閱兵,二十多國領導人受邀出席,卻不見朝鮮領導人的身影。不過朝鮮也不是一點表示都沒有,派出了軍事代表團參與閱兵,同時朝鮮領導人還率高層拜訪俄羅斯駐平壤大使館,表明了對俄朝合作的高度重視。
當時韓國媒體還煞有介事地分析說,朝鮮領導人這幾年來,基本沒有出席多邊外交場合的經歷,不排除是刻意為之,畢竟朝鮮的外部環境確實不容樂觀,不具備開展多邊互動的條件。
![]()
攪動棋局的各方心態
這場在北京上演的外交大戲,自然也牽動著其他主要玩家的神經。日本政府的心情恐怕最為復雜。他們早早便通過外交渠道,呼吁歐亞各國不要參加中方舉辦的九三大閱兵,聲稱中國的活動“過度聚焦歷史、反日色彩濃重”。
中方的回應則坦蕩而有力,強調活動旨在“銘記歷史、緬懷先烈、珍愛和平、開創未來”。言下之意,一個能正直坦蕩面對歷史的國家,根本不會對此心存疑慮。日本如果真心悔改,就應該像德國那樣向受害國真誠道歉,而不是對二戰歷史始終抱著一種心虛的態度。這種心虛,恰恰說明其歷史修正主義并未根除,這對世界和平構成了持續的威脅。
![]()
對于美國來說,心情同樣五味雜陳。俄羅斯和朝鮮,是當今世界上少數敢于公開與美國唱反調的國家。現在,這兩個國家的領導人要同時出現在北京,即便他們之間不舉行單獨會面,這種場面本身就足以讓華盛頓感到深深的擔憂。
這次慶典的主旨是紀念戰勝法西斯80周年,聚焦的是共同擊敗邪惡力量的正義歷史。美國在二戰中也曾做出過重要貢獻,本應理直氣壯地參與其中。然而,忙于關稅戰等“門戶私計”的特朗普政府,顯然未能重視這一歷史事件的重大意義,至今未與中方溝通派遣高級別代表團出席,這顯然不符合歷史大義。如果美國在此基礎上還要對別國的紀念活動說三道四,那就有“和全世界逆行”的嫌疑了。
![]()
有趣的是,行事一向不按常理出牌的美國總統特朗普,此前曾開玩笑說想訪問中國。一些中國專家學者甚至公開呼吁,歡迎他來現場親眼看看閱兵。雖然他來華存在諸多現實阻力,或許還有一些“心魔”需要克服,但誰也說不準,當他看到普京和朝鮮領導人齊聚北京時,會不會一時沖動,也來一場說走就走的訪問。這個問題的答案,很快就能揭曉。
![]()
中俄朝的戰略新坐標
在這次北京的盛會中,俄羅斯總統普京的出席是早已敲定的重頭戲。他將于8月31日至9月3日訪華四天,這在此前俄羅斯三號人物沃洛金訪華時就已協調完畢。普京與朝鮮領導人是否會在北京會談,成了各方關注的又一焦點。
俄朝關系眼下正處于“全面鼎盛期”,這種突飛猛進,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朝鮮在俄烏沖突中做出的關鍵戰略抉擇。不過,隨著美國開始斡旋、施壓俄烏進行和談,地緣政治格局也在發生新的變化。俄朝關系也可能進入“親兄弟明算賬”的階段,朝鮮需要為未來提早打算。
![]()
因此,朝鮮領導人此次訪華,也是在適應地緣政治的最新變化。他需要重新校準在大國間的位置。值得注意的是,今年上半年俄羅斯舉辦“勝利日”閱兵時,雖然有二十多國領導人出席,但朝鮮領導人并未現身,僅派出了軍事代表團參與。盡管他隨后率高層拜訪了俄羅斯駐平壤大使館以示重視,但這與他親自出席北京慶典的規格顯然不同。
![]()
結語
北京的這場慶典,早已超越了單純的歷史回顧。它更像是一個大舞臺,各方力量在此交織、碰撞,展露各自的戰略意圖。中方不僅邀請了各國政要,還邀請了來自俄、美、英、法、加等14國的50位國際友人或其遺屬代表,這表明中國不會忘記任何幫助過中國人民的朋友,中美關系的希望,或許終究還是在民間。
這場由朝鮮領導人意外訪華所掀起的漣漪,正在深刻地改變東北亞乃至全球的力量平衡與外交走向。它或許只是一個序幕,一場更為宏大和復雜的國際關系演進,才剛剛開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