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經江蘇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評審,無錫地鐵5號線一期工程土建施工08標項目成功入選江蘇省“綠色建造試點項目”名單。此前,該項目已被列為省級“智能建造試點項目”,此次再獲省級認定,不僅是對無錫地鐵在裝配式技術、資源循環利用、智慧管理和綠色施工等方面扎實舉措的高度肯定,更是江蘇省建筑業向綠色化、智能化轉型升級的生動典范。
![]()
項目簡介
無錫地鐵5號線土建08標項目采用設計、采購、施工一體化模式(EPC),范圍為坊明路站~新陽路站~新洲路站~新華路站(不含)三站三區間土建工程的施工圖設計及施工。
其中,無錫地鐵第三期建設重點車站——新陽路站、坊明路站,以“智能建造、綠色低碳”為核心,設計采用裝配疊合整體式2.0版技術,實現預制裝配率高達90.2%,具有提升安裝精度、降低人力成本、加強安全保障、減少環境污染等優點。
![]()
裝配式技術
像“搭積木”一樣建車站
作為國內首批大規模應用裝配疊合整體式技術的地鐵項目,新陽路站和坊明路站主體結構由452塊工廠預制的大型構件(含墻板、層板等)組成,如巨型“樂高”般精準吊裝拼接。其中每塊構件都配有專屬二維碼,實現生產到吊裝全流程質量數據透明可追溯。
![]()
預制構件吊裝
通過裝配式技術的應用,項目顯著減少傳統材料(如方木、模板等)及建筑垃圾,在理想狀態下能使現場人工需求降低80%,提升施工效率20%,縮短工期20%。此外,現場設置專門區域進行分類存放,對可回收物、可再生材料、有害垃圾等精細化處理并定期清運;同時,現場通過采用可重復利用的圍擋、護欄、上下通道、水箅子、管溝等材料,進一步強化綠色建造實踐。
![]()
預制構件智能拼裝
智慧工地
織就立體管控一張網
在施工現場,智慧工地監管系統構建起立體管控網絡:工人安全帽內置定位芯片,實名制考勤及活動軌跡實時呈現于管理平臺;動態監控,實現AI攝像頭全覆蓋,自動識別預警安全隱患;揚塵監測儀聯動圍擋噴淋,實現“塵起即降、精準節水”。
![]()
智慧工地監管系統
![]()
視頻監控管理系統
此外,盾構施工智能系統實時采集刀盤、螺旋機、盾尾及姿態等參數,為施工提供“數字護航”;盾構駕駛室還安裝了防瞌睡喚醒裝置,司機需每30~60秒按壓確認清醒,否則自動報警,有效杜絕分心操作風險。這一系列信息化、數字化措施,為復雜城市環境下的地鐵施工織就了安全、文明、綠色的智能管控網。
![]()
防瞌睡喚醒裝置
綠色施工
描繪可持續發展底色
項目將綠色施工理念貫穿全周期,滲透于每個細節:通過收集降水井井水用于場地沖洗、噴淋降塵及消防儲備,實現水資源高效循環;采用可重復利用的承插型盤扣腳手架、裝配式圍擋及集裝箱房,防護棚、通道均以定型化形式呈現,減少建材消耗;各區域廣泛使用空氣能熱水器、變頻空調及節能燈具,有效降低能源消耗,從水、材、能多維度構建資源節約型施工模式。
![]()
沖洗臺車輛抓拍系統
裝配式圍擋
同時,綠色理念更融入創新實踐:3D打印技術制作的直螺紋套絲檢查工具,可以精準控制絲扣長度,提升質檢效率;應用輕砂養護劑改善混凝土和易性及可泵性,促進膠凝材料水化,顯著增強抗裂性;通過建筑垃圾分類存放并交由專業機構處理,資源化率大幅提升。從每一度電、每一滴水到每一方土,項目全力打造全周期綠色工程,追求最優綠色效益。
![]()
![]()
3D打印直螺紋套絲檢查工具
綠色建造,創新領航。下階段,無錫地鐵將以發展綠色低碳的新型建筑工業化為載體,以數字化、智能化升級為動力,創新突破智能建造核心技術運用,實現工程建設高效益、高質量、低消耗、低排放,不斷推進城市軌道交通多元融合可持續發展,為推動“雙碳”目標的達成及建筑行業的綠色轉型貢獻堅實力量。
![]()
信息來源:無錫地鐵建設有限責任公司
作 者:吳浩舟、楊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