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不應被單一標準定義”
長時間脫發、手腳焐不熱、注意力無法集中……14歲的初中女孩,身高1.57米,體重70斤,這看似是“理想身材”,實則隱藏諸多健康隱患。
據《法治日報》報道,暑假期間,一些愛美的青少年采取極端化減肥方式,通過極端節食、偏執運動等盲目減肥,“減”出一系列問題。與此同時,一些減肥產品商家、減肥機構把目光瞄向未成年人,打出“專為兒童設計”“校園萌主”等旗號,讓一些未成年人心動,讓正在成長發育中的未成年人走向對“過度瘦”的追求。
青少年扎堆減重,根源在于“白幼瘦”審美低齡化。這一趨勢的形成,離不開多方面因素推動。
其一,社交平臺上,存在諸多有關畸形審美言論。比如,“小蠻腰超兩指寬即算粗”“白幼瘦才是極品”等,將錯誤審美包裝成潮流,讓青少年產生“瘦才完美”的認知。
其二,同齡人之間,形成攀比氛圍。減肥群中“多吃一粒米就罪惡”的共識,使敏感的青少年為避免被排擠,被迫加入極端節食行列。
其三,商家與減肥機構,刻意誘導青少年消費。其打著“專為兒童設計”等旗號,將減肥曲解為“身材管理能力”,甚至還有商家將“三無”商品偽裝成零食,對未成年消費者稱“代謝強則瘦身快”,全然不顧健康風險。
青少年盲目減重的危害,體現在生理與心理雙重層面,且影響深遠。生理上,青少年處于身高與智力發育黃金期,營養不足不僅致脫發、免疫力下降,還會限制身高,更延緩智力發育,影響學業;心理上,過度關注體重易引發焦慮,進而誘發厭食癥、貪食癥,或致自卑、抑郁,影響人際溝通。
本質上,解決青少年減肥亂象,需多方協同發力。相關部門要強化監管,嚴打虛假宣傳的減肥機構與不明產品商家,明確“兒童減重師”準入標準,杜絕無資質指導的行為。
另外,學校也應增設健康教育課,傳遞“健康即美”理念,保障體育課課時,引導關注身體活力而非體重;家長則需密切關注孩子飲食與心理,發現刻意節食時耐心溝通,準備均衡膳食,給予“當下就很好”的肯定,助其建立健康自我認知。
青少年追求美本無可厚非,但美不應被單一標準定義。唯有破除畸形審美、規范減肥市場、加強教育引導,才能讓青少年在成長中綻放活力。
(黃河評論信箱:zghhpl@163.com)
![]()
編輯:任思凝
二審:王亞平
三審:王長善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