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這條微博發出時,我應該已經不在人世。”8月14日凌晨,曾效力于武漢eStarPro俱樂部的職業選手兮然(原名徐若愚)在微博發出長文告別。文中敘述了父親患心血管疾病與尿毒癥、家庭經濟崩潰、職業挫折以及長期抑郁癥焦慮癥的折磨。
![]()
幸運的是,在網友、俱樂部和警方的共同努力下,兮然最終被找到并送往醫院。8月21日,他發文報平安:“已基本穩定謝謝大家。”但這起事件揭開了職業電競光環下的殘酷真相。
![]()
01 電競明星夢的背后
無數年輕人夢想成為職業電競選手,尤其是那些不愛學習、只想靠打游戲謀生的孩子們。他們幻想的是掌聲、榮譽和財富,卻不知道職業電競的真實面貌。
事實上,職業電競與普通人的游戲娛樂截然不同。當游戲變成工作,娛樂感也就消失了。一位職業選手坦言:“平均每天要打12小時以上,經常玩到頭痛、眼睛痛、手指痛。”
![]()
02 超高強度的工作節奏
職業選手的訓練強度遠超常人想象。據公開的電競作息表顯示,選手一天的工作時間高達15個小時,從朝九到晚十二。
武漢AgFox電子競技俱樂部的日常訓練更為殘酷:上午11點起床,半小時體能鍛煉后,從中午1點到凌晨12點,全部被訓練、團練和復盤填滿,只有短暫的吃飯和自由活動時間。
![]()
03 電競職業的殘酷淘汰
電競行業競爭激烈,更新換代極快。選手需要不斷學習新的游戲技巧和戰術策略。每年都會新增非常多的電競新秀,只要狀態不好,很容易面臨淘汰的命運。
職業選手的黃金時期只有16-24歲左右。AgFox電子競技俱樂部創始人潘書立指出:“進入電競俱樂部的選手,哪怕天賦再高,也必須全力以赴,在18-23歲這個電競行業的黃金時段,去爭奪盡可能多的獎杯。”
![]()
04 缺失的正常生活
職業電競選手的生活幾乎全部被訓練填滿。他們很少有時間陪家人和朋友,甚至很難陪女朋友。一位選手直言:“玩電子競技是找不到女朋友的。”
身邊的朋友在選手們訓練的時間里可能在逛街、唱歌、聚會、旅游,但是選手們只能在訓練時加急訓練。沒有固定假期,寒暑假、法定節假日、周末雙休……在賽事準備期間,這些都是不可能的。
![]()
05 所需職業素養極高
成為一名職業電競選手需要具備多種條件:
技術能力:需要高超的游戲操作技巧和戰術理解能力。
心理素質:比賽充滿壓力和競爭,選手需要在關鍵時刻保持冷靜。
團隊合作:需要良好的溝通能力和團隊精神,能夠與隊友默契配合。
身體素質:需要保持良好的身體素質,包括反應速度、手眼協調能力、耐力等。
持續學習:需要不斷學習和提升自己的技能,以適應游戲的變化。
![]()
06 成功者的艱辛之路
即使是最成功的電競選手,也付出了常人難以想象的艱辛。英雄聯盟職業選手明凱(廠長)每天訓練到凌晨3點,長期過勞導致他在25歲時身體就出現了問題。
他坦言:“那段時間是我最困難的時候。”為了走出低谷,他不得不有意識地進行有氧運動,開始健身。
電競選手的職業生涯非常短暫,許多選手過了23歲,就必須考慮今后如何轉型。他們清楚地記得教練曾說的那句話:“如果沒有成績,連呼吸都是錯的。”
電競場上不需要那么多職業選手,卻需要更多清醒的玩家——那些真正懂得游戲是娛樂而非苦難、是生活而非生命的玩家。
如果你身邊也有一心想走電競這條路的朋友,就把這篇文章轉發給他吧!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