兜兜轉轉三個月,協和醫學院“4+4”試點班的“董小姐”事件,終于迎來大結局。
國家衛健委的調查通報一錘定音,這位被眾人托舉的“學霸”徹底現了原形——從入學資格到論文答辯,再到臨床實習,一路造假堪稱“全方位包裝”的學術贗品。
諷刺的是,這位“假學霸”不僅順利畢業,還被醫院當作典型宣傳,要不是網友扒皮,恐怕還能繼續風光下去。
![]()
成績單造假、論文抄襲,連開題報告都能“自由發揮”
董小姐的“傳奇”始于2019年,她靠著偽造的北京科技大學成績單(4門課16學分)混進了協和醫學院“4+4”試點班。
離譜的是,這份假成績單竟然輕松通過了教務處審核,愣是沒人發現異常。
進了協和之后,她的學術造假之路更加肆無忌憚。
2021年開題報告寫的是“人工智能影像技術在脊柱畸形中的應用”,結果2023年答辯時直接換成“跨模態圖像融合技術在醫療影像分析中的研究”,題目大變樣,卻連審批手續都沒走。
這操作,簡直是把學術規范當空氣。
![]()
更魔幻的,是董小姐的論文“創作”過程。
2023年初她的姑姑,時任北京科技大學國際合作與交流處副處長的班某娟,直接安排團隊教師馬某淵給她“送素材”。
馬某淵二話不說,把自己帶的碩士生的論文草稿發給了董小姐,讓她“參考”(其實就是抄)。
更絕絕子的是,她的論文還玩起了“一魚兩吃”。
同一篇病例研究,換個標題分別發在英文期刊《Gastroenterology》和中文《中華醫學雜志》上,通訊作者都是協和醫院的吳某。
這波操作,屬實是把學術不端玩出了新高度。
實習靠關系,手術擺拍當宣傳素材
如果說學術造假還能勉強解釋為“急功近利”,那她在臨床實習中的操作就更讓人無語了。
協和醫院胸外科的邴某興醫師,私自安排她參與北京市第六醫院的“熒光腔鏡精準肺段手術”,還讓她“協助腔鏡固定”。
說白了就是擺拍,然而更大跌眼鏡的還在后頭。
醫院竟然拿這些擺拍照片當宣傳素材,硬生生把她包裝成“優秀實習生”。
不僅如此,骨科主任仉某國還專門給中日友好醫院的脊柱外科主任移某打招呼,幫她調整規培輪轉計劃,妥妥的“關系戶”待遇。
![]()
19人被問責,但處罰“雷聲大雨點小”?
按理說,這次協和的處理速度比武大強多了,至少沒徹底裝死,直接甩出5家機構19人問責名單。
董小姐的姑姑班某娟被留黨察看一年、撤職,取消研究生指導資格;幫她偽造成績單的教務處注冊中心主任李某寬被免職;協和教務處處長馬某因審核失職被降級免職;導師邱某興雖已退休,但仍被批評教育并取消帶研究生資格。
但細看這些處罰,網友卻覺得“不痛不癢”,黨內警告、誡勉談話、暫停招生資格……聽起來嚴重,實際上連工資都不受影響。
![]()
唯一算得上“重拳”的,可能就是董小姐的學位被撤銷。
但比起哈佛、東京大學對學術造假者的終身禁入學術界,咱們的處罰還是顯得“溫柔”了不少。
![]()
協和“4+4”試點班整改,其他學生“清白”?
此外,通報里還特意強調,協和“4+4”試點班的其他學生都經過核查,沒發現問題。
只是網友們并不買賬——“董小姐能混進去,別人就真沒問題?”
畢竟,她的造假鏈條涉及教務處、導師、醫院多個環節,如果不是系統性漏洞,怎么可能一路綠燈?
不過協和這次也算吸取教訓,宣布了一系列整改措施:加強成績單核驗、論文答辯后第二年再查重、畢業生統一參加3年規培。
只是這些措施能否真正堵住漏洞,還得看執行力度——再嚴格的制度,也架不住“人情社會”的侵蝕。
![]()
結語:學術造假何時休?
董小姐事件不是孤例,而是整個學術評價體系畸形的縮影。
當論文數量決定職稱晉升,當“關系”能輕松繞過規則,再完美的制度也會被鉆空子。
協和這次的處理,算是給學術界敲了一記警鐘,但要想真正重塑學術誠信,光靠“罰酒三杯”遠遠不夠。
畢竟學術凈土一旦被污染,重建的代價遠比想象中更大。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