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推送規則改版了,未被星標的公眾號文章無法展示完整封面,很容易錯過。為防走丟,小伙伴們都加個星標吧,步驟如下~
很多人刷到那些從耳朵里掏出超大塊耳屎的視頻時,總是忍不住看了又看......看完心里除了莫名的“酸爽”,還有滿滿的不解:
醫生都叫我們不要掏耳朵,可一直不掏,要是耳屎把耳朵堵死了,自己豈不是也要跟視頻里的患者一樣?

作為一名醫生,我可以負責任地告訴你:真的有可能會堵住,但我們還是不要去掏,因為越掏可能就越堵。?????????????????
這句話聽起來有點矛盾,為什么明知會堵還不讓掏?都掏出來了怎么還會堵呢?別急,接下來慢慢細說。
![]()
耳垢會栓塞
但發生率很低
耳屎(也稱耵聹)是由外耳道皮脂腺和耵聹腺的分泌物與脫落的皮膚、皮膚定植的正常菌群以及偶爾脫落的毛發混合形成。作為耳道里的疏水、保護性覆蓋物,它具有保護外耳道皮膚免受水漬、感染、創傷、異物損傷的作用。
正常情況下,耳屎是不會越屯越多的,因為它會隨著人的咀嚼或說話,漸漸自己排出來,不需要特別收拾。
但凡事都有例外,耳屎也有堵住耳朵的時候(耳垢栓塞),如:
![]()
耳垢栓塞
患耳部皮膚病(如濕疹)導致耳道皮膚細胞大量脫落,造成耳垢蓄積;
耳部損傷嚴重/多次耳道感染后導致耳道變窄,容易發生耳垢栓塞;
耳道進水或耳道局部創傷后,產生了大量超過耳道清除能力的耳屎;
天生耳道內毛發過多,將耳屎限制于耳道之內,難以正常排出;
耳垢隨年齡增長逐漸變硬變稠厚,排出耳道的速度變慢,促使耳垢蓄積;
![]()
![]()
![]()
![]()
![]()
![]()
可以看到,出現耳垢栓塞的情況基本都有特定的誘因,不是隨隨便便就會發生的。
另一方面,如果小概率情況真的發生在你身上,因耳垢栓塞引發聽力障礙、耳痛、耳鳴、耳堵塞感等癥狀,那確實是得掏。但不是讓我們自己掏,而是要去醫院耳鼻喉科請醫生做專業的診斷,再用專業的器材小心地取出來,必要時還需要配合其它治療。不是自己搗鼓一下,或者找采耳師傅就能解決得好的。
簡而言之,沒事的時候自己掏耳朵沒必要且有風險,“有事”的時候,自己掏也解決不了。
![]()
亂掏耳朵
后果可以很嚴重
不就是掏個耳朵嗎,還用得著去醫院,是不是有點小題大作?
![]()
這樣真不行!耳道里的皮膚是很敏感、很脆弱的,一不小心就容易擦傷耳道壁、損傷鼓膜、戳傷鼓膜造成穿孔。關系到脆弱的耳朵,永遠不要對自己的手法太過自信。
來硬的不行,那軟的可以嗎?比如,只是拿棉簽或硅膠耳勺?
![]()
當然也是不建議的,因為很可能將耳屎(尤其是油性耳屎)推向更深處,造成或者加重耳垢栓塞。很多人本來耳朵沒有堵,結果老是管不住手拿棉簽去懟,最后反而堵了要跑醫院。

如果真的覺得耳朵油油的不neng不舒服,或者怕耳屎流出來有損形象,可以用柔軟的紙巾輕輕擦拭外耳廓。保持表面潔凈干爽就好,可別再往里搓了。
![]()
網上流行一種帶內窺鏡的掏耳棒,能直接手機連藍牙觀察耳道情況。雖然工具看起來很有科技感,但我個人還是不建議自行購買操作,尤其不建議給孩子用。
![]()
第一,沒有受過專業訓練的人,手法不穩,攝像頭能幫到看到位置,卻不能幫你控制力度和深度,小手一抖有可能釀成大禍。
第二,小朋友對癢、痛的忍耐度較低,耳道受異物刺激時可能下意識扭頭躲避,掙扎,從而導致意外發生。
第三,使用這種工具容易形成對耳道過度清潔的追求,有事沒事拿出來照照,掏一掏,會破壞耳道正常微生物環境,增加耳道外傷和感染的機率。
至于那些往耳朵里灌牛奶、塞竹簽的迷幻采耳操作,強烈建議大家不要嘗試。否則你很可能喜提“外耳道炎”、“鼓膜穿孔”等耳鼻喉科急診套餐......
![]()
孩子什么時候
去醫院掏耳朵
在這里,我知道有家長要問:孩子年紀小還不會用語言自我表達,萬一耳朵真堵住不舒服了,他也不會和爸爸媽媽說,這可咋整?
事實上,常規體檢時,兒保醫生都會給寶寶體檢耳道,觀察耳道及鼓膜的健康,發現問題會聯系耳鼻喉醫生處理。所以我們一直強調,一定要定期帶娃去兒保。
如果還沒到做兒保的時候,這里推薦家長一個居家觀察耳屎堵塞的方法:
①請另一個人固定娃的頭部和身體;
②拉直耳道、擴張耳道口。用拇指、中指向后下輕輕拉耳垂,食指向反方向按壓;
③推開耳屏前皮膚,露出耳道口;
④用一支直光遠射小電筒(手機閃光燈是不行的),向耳道內垂直照射,這樣就能看到耳屎了。
PS:如果看不到,可能是耳道沒拉直,或者沒選對光源,光是散的;或者,小嬰兒耳道絨毛遮擋,這種情況需要電耳鏡才能更好的看見。
![]()
小嬰兒耳道有豐富的絨毛,有時會影響窺視
如果發現耳道耵聹持續大塊堵塞不能掉出,就需要面診小兒耳鼻喉醫生協助處理。
當然了,除了耳垢栓塞之外,還有兩種情況,是需要我們帶孩子去醫院掏耳朵的:
1、引起不適的耳道異物(碎頭發、小蟲子)
碎頭發體積細微,一旦巧合入了耳道,是很難拿出來的。如果進入得比較深,會因為鼓膜的震動,帶來明顯的癢感。
如果沒有產生什么不適,通常能自行排出。但如果產生明顯不適,還是請醫生協助清理去除吧。
![]()
耳道碎頭發
小蟲子進入耳道后,可能因不當的刺激造成昆蟲啃咬以及更深的鉆入,建議立即面診醫生處理。
![]()
![]()
2、長時間反復耳朵進水(能聞到餿臭味)
偶爾耳朵進水,其實并不需要特別恐慌。
但如果長時間反復進水,導致耳道潮濕,甚至散發餿臭味,還是盡快面診醫生檢查吧。
總結一下:平時在家沒啥事別掏耳朵,真堵耳屎或者耳朵進東西不舒服了,就去醫院找耳鼻喉科醫生掏。技術杠杠的,誰試誰知道~
end
免責聲明:本文數據更新于2023年9月。文章的目的是提供一般的醫療、健康、用藥的科普信息,不能代替任何個人的醫學診斷和治療。個人的醫學問題請及時咨詢醫生。對這篇科普文有任何建議,請給我們留言。
注:封面圖片來源包圖網,正文圖片來源網絡、soogif。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