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洪學智被任命為志愿軍副司令,毅然奔赴了艱險的朝鮮戰場。
彼時的他已經將生死置之度外,唯獨心中剩下了一件牽掛多年的事。那就是尋找丟失多年的女兒——醒華。
![]()
臨行之前,他將這個艱巨的任務交給了妻子。
含淚告別丈夫后,張文便踏上了漫長的尋女之路。沒想到的是,最后找到女兒的過程竟然充滿了戲劇性。
夫婦倆最后有沒有和女兒相認?面對“陌生”的父母,女兒究竟作何抉擇?
![]()
忍痛割愛
1939年,抗日進行到了最艱難的時刻。
日軍為了將華北打造成“南進”的后方基地,在此地部署了堅如鐵桶的封鎖,并制造了一系列慘烈的軍事行動。
為了支援晉察冀抗日根據地,延安派出了一支抗日干部隊伍。而率領這支部隊的正是洪學智將軍。
![]()
在接到命令后,他立即帶著自己的妻兒以及干部和他們的家屬上路了。
在他的指揮下,部隊一日疾馳數百里,東渡黃河,又跨越了離石、方山和婁煩,終于抵達了日占區——陽曲。
這里是山西省出入太原的北大門,也是延安與晉察冀之間聯絡的咽喉要道。
![]()
由于戰略位置太過重要,日軍在此地加崗增哨,修筑炮樓,設置了極為森嚴的防線。
就在不久前,數百名北上抗日的學生經過此地時,就遭到了敵人瘋狂的炮攻,幾乎全軍覆滅。這一場慘痛的教訓至今還深深印在人們的心中。
![]()
因此,當眾人踏入陽曲的地界后,便開始默契地警備起來,生怕漏掉一點風吹草動。
當天晚上,洪學智便召開了全體會議,準備安排接下來的行軍路線。
經過一番商議后,眾人一致認為,只有一條路最安全,那就是繞道東峪,過同蒲路,再走霸王嶺。
![]()
這條路雖然要多費一些周折,但勝在敵人的據點少,眾人面臨的危險也小。
不過,這條路唯一的威脅就是,設在高村的那座炮樓。所以,這就要確保他們在穿過敵人的封鎖線時,要保持絕對的安靜,不能出一點聲音。
![]()
部隊里的大人自然是沒問題,但那些剛出生的嬰兒就不能保證了。若是他們到時候突然啼哭起來,肯定會給部隊造成不可設想的后果。
于是洪學智在仔細思考后,做下了一個艱難的決定:所有人全部輕裝,有孩子的家屬一律將孩子寄養到老鄉家。
![]()
湊巧的是,當時洪學智的女兒也剛出生沒多久。這就意味著夫婦二人也要忍痛割愛了。
至于什么時候能將孩子接回來,還能不能接回來,誰也不知道。
![]()
作為父母,他們誰也不愿意與自己的孩子分離。但在國難面前,他們只能暫時將個人感情放到一邊。
就這樣,到了夜半三更的時候,張文抱著女兒的襁褓,悄悄推開了一戶老鄉家的門。這家人正好有事外出了,于是她便將襁褓輕輕放到了炕沿上。
![]()
最后,她含淚看了一眼女兒的樣子,便轉身離開了。
當一切都安排妥善后,部隊便在當天晚上秘密轉移了。
自此,洪學智夫婦與孩子天各一方,十幾年都未能再相見。
![]()
踏破鐵鞋無覓處
抗日勝利后,夫婦二人曾嘗試找回女兒,但每次都因為戰事繁忙,時間緊張被匆匆召回。
到了建國后,兩人更是公務繁重,每天忙得不可開交。但即便如此,他們想要找女兒的心卻始終沒有動搖過。
![]()
期間,他們曾回到陽曲縣,尋遍了全村的人,卻始終沒有一點女兒的消息。
其實這也不奇怪,十年的仗打下來,摧毀了不少村莊。為了躲避戰亂,百姓們逃的逃,搬的搬,當年的村子早就物是人非了,想要找到孩子哪里這么容易。
![]()
就這樣,直到朝鮮戰爭爆發,洪學智再次奔赴戰場,他還是沒能與女兒重逢。
要知道當時我軍要面對的敵人是強大的美軍,很多將士在臨行前都做好了最壞的打算。
洪學智不怕犧牲,但他心中卻始終牽掛著一件事,那就是找到女兒。
![]()
臨行之前,他緊緊握著妻子的手,囑咐她無論如何都要找到孩子;若是他回不來,也一定要將女兒撫養長大。
聽著丈夫“遺言”般的告誡,張文用力點點頭,隨后流下了辛酸的淚水。
洪學智走后,張文便開始了漫長的尋女之路。
![]()
當時農村各地都開始翻新,陽曲縣也早就大變了模樣。張文幾乎將所有村莊都走遍了,還是沒有收獲。
就在她即將絕望之際,她突然想到,個人的力量是薄弱的,可以尋求群眾力量嘛!
于是到了1951年夏天,張文拿著一封介紹信,直接找到了陽曲縣委大院。
![]()
縣委書記郭守瑞得知她的經歷后,立即將消息傳遞給了各鄉鎮、各村,發動群眾力量幫她尋找女兒。
結果沒過兩天,還真找到了幾個知道實情的人。
![]()
據他們所說,當年東峪莊有戶老夫婦確實抱養過一個孩子,不過因為無力撫養,他們便將孩子送到了思西村,至今還沒人領回。
張文收到消息后頓時激動無比。隨后,她便連忙找到了思西村的村長,并在他的帶領下,開始挨家挨戶地敲門詢問。
![]()
結果,大半個村子都走遍了,卻始終沒找到抱養孩子的那戶人家。
原本剛有了一絲希望的張文,心情再度低落下去。村長見她走了大半天,連口水都沒喝,于是便提議先到一個老鄉家歇歇腳,休息一下。
![]()
就這樣,兩人來到了附近的一個農戶家。這家女主人一見是解放軍過來了,非常熱情地招待了兩人。
張文抱著試一試的心態,再次提起了女兒的事。沒想到,女人聽到前因后果后,突然驚呼:“你要找的人就是我啊!”
![]()
母女團聚
原來,當年張文寄養孩子的人家是在東峪莊一戶叫任寶娃夫婦的家中。
當時為了不拖累老鄉,她并未留下只言片語,只給孩子戴了一頂繡著五角星的小帽子以及一雙繡花鞋。
![]()
二老回到家后,便立即發現了炕上的孩子。他們瞬間便猜出這是“紅軍”的孩子。
第二天一早,得知有一隊八路軍經過了村子,他們便更加確信了這個想法。
夫婦倆下定決心,一定要好好將英雄的孩子撫養長大。只是他們家中只有米湯,根本喂不了奶水。
![]()
看著孩子一天天瘦下去,二老自責不已,于是他們便開始四處找條件好的人家收養。之后孩子又輾轉了兩戶人家后,最終被送到了思西村的白銀翠家。
這戶人家當時剛夭折了一個孩子,白銀翠正沉浸在喪子的悲痛中。
![]()
當得知八路軍的孩子無處可去后,她便連忙將孩子抱回了家,從此視如己出。
由于孩子是紅軍的后代,她特意給孩子取名為“紅紅”,本意是讓她不要忘本。
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她也盡量滿足孩子的一切需求,從未讓其吃過一點苦。
![]()
到了紅紅上學的年紀,即便家里困難,她還是砸鍋賣鐵,咬牙送孩子上了學。為此,她還將兩個年幼的兒子打發到外地做苦工。
可以說,白銀翠對孩子與親生母親無異。
![]()
雖然她始終知道,有一天孩子的親生父母會找來,孩子也會離開自己,但她還是無怨無悔地將全部心血都加注到了孩子身上。
時間轉眼來到1951年,當張文來到她家后,她便立即將紅紅領了過來。
![]()
張文看著當年的小帽子和繡花鞋,忍不住抱著女兒痛哭起來。在場的所有人都不禁為之動容。
直到此時大家才知道,原來女孩的名字叫張醒華。
而小小的醒華得知母親尋找自己的經歷后,也瞬間紅了眼眶,緊緊抱住了母親。
![]()
眾人經過商議后,決定讓醒華跟著張文回北京。白銀翠雖然不舍,但她知道只有待在洪學智夫婦身邊,女兒才能接受更好的教育,于是便含淚告別了孩子。
醒華回到親生父母身邊后,也沒有忘記養育自己多年的養父母。此后,她便經常回去看望二老,依舊將他們當作親人。
![]()
這是發生在戰爭年代的真實故事。從中大家就能體會到,那時軍民之間的關系是多么的親密,彼此信任,就像一個大家庭一樣溫馨。
相信這份感動和溫暖會永遠存留在國家之中,會永遠環繞在軍民之間。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