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上方小卡片關注一下,記得星標!
我是槽三刀,一個喜歡吐槽的布衣青年!
近日,山東一女子自稱“第三方”查消防器材遭質疑的新聞,引發了網友的廣泛關注。
![]()
2025年8月10日,山東濟寧一商家遭遇自稱“第三方”的消防檢測員檢查消防器材。
視頻顯示,一名身著藍色工作服、佩戴“金源消防檢測員”工牌的女子要求檢查店內滅火器,商家張女士質疑其身份和權力,反問“她有什么權力”。
張女士表示,對方未出示執法證件,僅口頭聲稱代表第三方機構。
轄區應急管理局回應稱,任何第三方機構不得以公司名義進行消防檢查,且該公司不具備執法權。
經核查,涉事的“金源消防”雖在安徽擁有消防維保檢測一級資質,但未在山東備案,其檢測行為超出合法執業范圍。
專家指出,消防檢查屬于行政職能,第三方機構僅能提供技術服務,無權強制檢查或處罰。
商家和公眾可通過“社會消防技術服務信息系統”查詢機構資質,發現可疑行為應及時向公安機關舉報。
目前,張女士已向當地警方報案,案件正在進一步調查中。
三刀認為,這樣的“檢查”往往伴隨著隱性的商業目的。
自稱“消防檢測員”的人員上門后,先是指出消防器材的種種“問題”,繼而推薦特定品牌的滅火器、滅火毯,價格遠高于市場同類產品。
如果經營者提出質疑,對方便會暗示“不配合可能影響后續正規檢查”,利用公眾對消防執法的敬畏心理施加壓力。
這種以檢查為名、行推銷之實的行為,不僅擾亂了市場秩序,更損害了行政執法的公信力。
另外,消防執法權是法律賦予的公權力,其行使必須遵循法定主體、法定程序、法定內容的原則,任何組織和個人都無權擅自轉讓或變相行使。
但現實中,一些所謂“第三方機構”,“行業協會”卻以“委托檢查”,“協助管理”等名義,堂而皇之地開展消防檢查活動。
這些機構既無明確的法律授權,也缺乏規范的監管機制,其檢查標準隨意性大,甚至可能為商業利益量身定制“問題清單”,形成“檢查-罰款-推銷-再檢查”的利益閉環。
![]()
從法律認知層面來看,多數人清楚消防執法權應由消防部門行使,第三方無權強制檢查,但實際操作中,普通經營者難以準確分辨對方身份的合法性。
對方出示的“工作證”,“授權書”看似正規,卻可能只是企業內部標識或未經備案的自制文件;即便口中提及的“與消防部門合作”,“受官方委托”,也難以當場核實。
如果直接拒絕,反而會擔心遭遇后續“報復性檢查”;如果選擇配合,則可能被迫購買高價產品,甚至為不存在的“隱患”支付費用。
這種無奈與糾結,讓公眾在權力不對等的關系中處于弱勢地位。
更為值得警惕的是,此類亂象有一定的普遍性和隱蔽性,從城市商鋪到工業園區,從中小企業到個體商戶,類似的“第三方檢查”屢見不鮮。
有的以“免費培訓”為名進入企業,實則全程推銷消防器材;有的冒充執法人員擅自拉走滅火器“年檢”,返還時索要高額費用;有的甚至偽造執法文書,以“罰款”相威脅強迫購買產品。
這些行為不僅涉嫌違法,更對消防安全本身構成潛在的威脅。
所以,那些所謂的“第三方”,無論以何種名義介入,都不能替代法定執法主體的職責,更不能借執法之名謀取私利。
請【 點贊 】,點【 在看 】,把文章【 轉發 】給您身邊的人,謝謝!
微信最近更新規則啦,只有星標這個公眾號的讀者,才能看到正常的內容更新。記得:點公眾號頭像圖標—點右上角“...”—點“設為星標”,這樣就不會錯過更新啦~
點擊上方小卡片關注一下,記得星標!
謹防失聯,可關注下面小號
鄭重聲明:
文章素材來自官方媒體,作為自媒體創作者,始終本著客觀、理性的態度進行時事的相關評論,無不良輿論引導。
此外,對于事件的真實性,自媒體創作者很難把控,所以也請大家理性閱讀。
另,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謝謝!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