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僅供醫學專業人士閱讀參考
死亡風險降低30%,5年生存率達66%,恩扎盧胺翻開mHSPC治療新篇章
近年來,隨著對轉移性激素敏感性前列腺癌(mHSPC)病理生物學機制的深入理解,多種聯合治療策略逐漸成為臨床關注的焦點。特別是在不同瘤負荷患者中,個體化治療方案的探索尤為重要。其中,對于低瘤負荷的mHSPC患者,局部治療聯合新型內分泌治療(NHT)及雄激素剝奪治療(ADT)模式已在多項研究中展現出顯著療效。該方案不僅有效延緩了腫瘤進展,還顯著延長患者的生存。以恩扎盧胺為代表的新一代內分泌藥物的出現,無疑進一步強化了內分泌治療的深度和廣度,提升了整體治療效能,為mHSPC治療帶來了深刻變革。同時,多學科診療(MDT)的深入推進,進一步促進了治療方案的個體化與精準化,助力患者最大獲益。
值此契機,醫學界腫瘤頻道特邀 江西省人民醫院朱遵偉教授 ,結合其豐富的臨床經驗,深入探討低瘤負荷前列腺癌的診療現狀與面臨的挑戰,圍繞最新研究進展與臨床實踐展開系統闡述。旨在為廣大臨床醫生提供切實可行的理論指導和實踐參考,助力推動前列腺癌診療向更加精準和個體化的方向邁進,最終實現患者預后改善與生命質量的提升。
跨越困境:低瘤負荷
前列腺癌的多維破局之路
朱遵偉教授 表示,前列腺癌是男性泌尿生殖系統最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其發病率在全球范圍內呈上升趨勢。據世界衛生組織數據,2022年我國新發前列腺癌病例達13.4萬例,死亡病例達4.8萬例,分別居所有腫瘤第9位和男性腫瘤死亡第7位 [1] 。與美國相比,我國前列腺癌患者的五年總生存率更低 [2,3] ,主要原因在于前列腺特異性抗原(PSA)篩查普及率較低,導致相當比例患者初診即為中晚期或出現遠處轉移,錯過了最佳干預時機。
在談及低瘤負荷mHSPC所面臨的診療挑戰時, 朱遵偉教授表示 , 國際指南已明確推薦ADT 聯合NHT作為其標準治療方案。然而,在臨床實踐中,由于藥物經濟性、可及性以及醫保覆蓋等現實因素,部分患者仍選擇單純的ADT治療,從而影響預后改善。與此同時,當前mHSPC負荷評估在臨床上仍主要依賴骨掃描和常規CT,而這些手段在微小骨轉移或淋巴結轉移的識別方面存在一定局限,可能導致對瘤負荷的低估, 進而影響治療決策的準確制定。盡管PSMA PET/CT憑借其高敏感性在疾病分期和風險分層方面展現出巨大潛力,但受限于設備可用性、檢測費用及醫保政策等因素,其在國內的臨床推廣應用仍面臨較大阻力,同時部分醫生對其適應證及影像解讀的系統培訓尚不完善,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其在mHSPC診療中的規范化應用。
針對這些挑戰, 朱教授指出 ,要提升低瘤負荷mHSPC患者的長期預后,亟需在多個層面實現突破。首先,構建涵蓋基因組學、轉錄組學、生物標志物及影像學等多維度的精準風險評估體系,為個體化治療提供更為精確的依據。同時,推動政策支持,降低技術門檻,促進新興設備的普及應用;并加強臨床醫生的培訓,提升其對新技術的應用和解讀能力,以促進治療方案的精準制定與有效實施。其次,應持續推進新藥研發,深化雄激素受體信號抑制劑(ARSI)與免疫治療、PARP抑制劑等多種治療手段的聯合策略研究,優化組合方案,提升療效與安全性,豐富臨床選擇,推動個體化精準治療的落地。此外,建立覆蓋診斷、治療、隨訪各階段的全程管理路徑,強化MDT協作,將有助于治療依從性和患者生活質量的雙重提高。最后,積累和分析真實世界數據對于驗證國際指南在中國臨床環境中的適用性至關重要,同時也為制定更符合國情的治療策略提供堅實的科學依據。
迎來曙光:恩扎盧胺為轉移性
前列腺癌患者重獲治療新機
在我國臨床實踐中,約三分之二的前列腺癌患者在初診時已出現轉移 [1-3] 。對于那些失去手術根治機會的轉移性前列腺癌患者,系統性治療成為其延長生存和改善生活質量的關鍵策略。基于此, 朱遵偉教授指出 ,對于轉移性前列腺癌患者而言,激素敏感期無疑是至關重要的治療階段;這一階段若能實施及時且有效的治療策略,不僅有助于延緩疾病進展,還能夠顯著延長患者的生存,改善整體預后。隨著新一代 ARSI 的陸續問世,前列腺癌的治療格局已發生深刻變革。其中,恩扎盧胺作為首個口服新型 ARSI ,也是目前唯一獲批可用于mHSPC和去勢抵抗性前列腺癌(CRPC)全人群的 ARSI ,已在多個高質量臨床研究中展示出顯著療效,為患者帶來生存與生活質量的雙重改善,也為推動前列腺癌全病程管理提供了有力支持。
在mHSPC階段,恩扎盧胺的治療價值已被ENZAMET、ARCHES和China ARCHES等多項Ⅲ期研究充分驗證。其中,ARCHES研究 [4] 作為其獲得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批準的關鍵性研究,研究顯示,恩扎盧胺聯合ADT可將影像學疾病進展風險降低37%、死亡風險降低33%,顯著延緩疾病進展并延長生存時間。并且在今年美國臨床腫瘤學會 ( ASCO)年會上進一步公布了其5年隨訪結果 [5] :恩扎盧胺聯合ADT組較對照組顯著降低患者死亡風險30%(HR 0.70;p= 0.0003),五年生存率達到66%,明顯優于對照組(53%)。值得強調的是,無論患者屬于高瘤負荷還是低瘤負荷,均能從該方案中獲益,展現出恩扎盧胺在mHSPC患者中穩定且廣泛的治療優勢。
在非轉移性去勢抵抗性前列腺癌(nmCRPC)和轉移性去勢抵抗性前列腺癌(mCRPC)階段,恩扎盧胺也展現出卓越的療效和廣泛的適用性。PROSPER研究顯示 [6] ,恩扎盧胺可將轉移風險更高的nmCRPC患者的無轉移生存期(MFS)延長至36.6個月,顯著優于對照組的14.7個月,同時延長總生存期(OS)。在mCRPC領域,全球性PREVAIL研究 [7] 和亞洲人群的Asian PREVAIL [8] 研究均證實 恩扎盧胺 作為一線治療方案,可為患者帶來生存獲益。值得關注的是,恩扎盧胺亦在多個聯合治療方案中展現出良好前景,如TALAPRO-2研究 [9] 中聯合PARP抑制劑用于HRR突變型mCRPC患者的治療,OS達45.1個月;ENZA-p研究 [10] 中聯合177Lu-PSMA同樣顯現優異的PSA進展控制能力。
綜上,恩扎盧胺在前列腺癌治療全程管理中占據重要地位,不僅已覆蓋mHSPC、nmCRPC和mCRPC三大關鍵階段,其治療方案也被納入醫保目錄,切實提升了我國晚期前列腺癌患者的治療可及性與獲益水平。
新藥賦能,MDT護航:助力前列腺癌
全病程管理進入整合提速期
朱遵偉教授 表示,隨著恩扎盧胺等新型系統治療藥物在臨床中的廣泛應用,前列腺癌的治療理念正在經歷重要轉變—從以往的階段性干預,逐步邁向以全病程管理為核心的綜合治療模式。這一轉變不僅意味著治療策略需要兼顧局部干預、系統治療和隨訪管理的有機整合,也促使MDT模式在實踐中展現出更為重要的價值。作為一種集多學科智慧于一體的協作機制,MDT有助于提升決策的科學性與個體化水平,強化局部與系統治療之間的協同效應,并進一步關注患者的依從性和生活質量,從而構建更加全面、以患者為中心的治療路徑。
具體來看,MDT在前列腺癌管理中的作用體現在多個層面。首先,由于前列腺癌的病程長,且涉及疾病的分期、復發風險和治療耐受性等多個變量,因此在泌尿外科、腫瘤科、放療科、影像科、核醫學科及病理科等多學科協作下,能夠制定出真正符合患者個體特征的治療方案,有效避免傳統“一刀切”式的管理方式。其次,在診斷評估、治療路徑規劃、療效監測等環節的深度協同,MDT顯著提高了治療的精準性和可持續性。同時,在mHSPC和mCRPC等疾病進展階段,系統治療手段與局部干預的合理整合,對于延長生存和改善預后具有不可替代的意義,MDT的介入在其中發揮了關鍵的統籌協調作用。
然而,要實現真正意義上的“全程管理”,仍需在多個關鍵環節取得突破。首先,標準化的MDT流程和評價體系尚未完全建立。當前國內MDT在執行過程中存在流程不規范、人員配置不均衡、決策記錄缺失等問題,亟需建立統一的實施指南和質量評價體系,推動其標準化、制度化發展。其次,構建貫穿前列腺癌病程全周期的數字化管理平臺是未來的關鍵方向。通過引入人工智能與大數據技術,可實現從篩查、診斷到治療、隨訪全過程的信息化管理,提升多學科協同的效率與可視性。最后,隨著精準醫學不斷推進 ,還需加強基礎研究、轉化醫學與真實世界證據(RWS)的聯動,深化對腫瘤異質性的理解,推動治療策略向生物標志物指導、動態干預與風險再評估方向升級,從而提升全病程管理的科學內涵和臨床效果。
綜上所述,前列腺癌治療模式的革新不僅依賴于藥物治療的持續進步,更需要依托MDT的有機整合和機制創新。唯有在實踐中不斷完善多學科協作體系、推進數字化與精準化進程,才能為患者帶來更優的全病程治療體驗和更佳的預后成果。
專家簡介
![]()
朱遵偉 教授
江西省人民醫院泌尿外科 主任醫師、教授、醫學博士
南昌大學江西醫學院碩士生導師
江西中醫藥大學碩士生導師
江西省醫學會泌尿外科學分會委員
江西省醫師協會泌尿外科分會委員
江西省抗癌協會第二屆泌尿系生殖系腫瘤專委會委員
江西省保健學會泌尿外科分會常委
江西省中西醫結合學會泌尿外科分會常委
江西省醫學會第一、二屆男科學分會委員
2021年中組部“西部之光”訪問學者
德國北威州Lippe醫院泌尿外科訪問學者
江西省醫學會第五屆醫學鑒定專家庫成員
江西省科技獎勵評審專家
達芬奇機器人主診醫師
專業擅長:尿路結石的微創綜合治療、腹腔鏡尿路修復與重建技術以及機器人輔助泌尿生殖腫瘤的微創治療技術
參考文獻:
[1] WHO GLOBOCAN China 2022.
[2] https://seer.cancer.gov/statfacts/html/prost.html
[3] Zeng H, et al. J Natl Cancer Cent. 2024 Jun 22;4(3):203-213.
[4] Armstrong AJ, et al. Improved Survival With Enzalutamide in Patients With Metastatic Hormone-Sensitive Prostate Cancer. J Clin Oncol. 2022;40(15):1616-1622.
[5] Andrew J. Armstrong,ARCHES: 5-year follow-up overall survival (OS) analysis of enzalutamide (ENZA) plus androgen-deprivation therapy (ADT) in patients (pts) with metastatic hormone-sensitive prostate cancer (mHSPC). 2025ASCO. Abstract# 5005.
[6] Cora N. Sternberg, et al. P057 PROSPER: A phase 3 study of enzalutamide in non-metastatic (M0) castration-resistant prostate cancer (CRPC) patients[J]. European Urology Supplements, 2014.
[7] Armstrong AJ, et al.Five-year Survival Prediction and Safety Outcomes with Enzalutamide in Men with Chemotherapy-na?ve Metastatic Castration-resistant Prostate Cancer from the PREVAIL Trial.Eur Urol.2020;78(3):347-357.
[8] Pu YS, et al.Enzalutamide in Chemotherapy-Na?ve Metastatic Castration-Resistant Prostate Cancer:An Asian Multiregional,Randomized Study.Adv Ther.2022;39(6):2641-2656
[9] Karim Fizazi, et al. Final overall survival (OS) with talazoparib (TALA) + enzalutamide (ENZA) as first-line (1L) treatment in patients (pts) with homologous recombination repair (HRR)-deficient metastatic castration-resistant prostate cancer (mCRPC) in the phase 3 TALAPRO-2 trial.2025 ASCO GU.LBA141.
[10] Emmett L,et al.Enzalutamide and 177Lu-PSMA-617 in poor-risk,metastatic,castration-resistant prostate cancer(mCRPC):A randomised,phase II trial:ENZA-p(ANZUP 1901).ESMO 2023;abstract LBA84.
責任編輯:葉子
*"醫學界"力求所發表內容專業、可靠,但不對內容的準確性做出承諾;請相關各方在采用或以此作為決策依據時另行核查。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