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大誣告女楊某媛是女權主義。
她在濫用女權(消費主義營造出來的特權),濫用社會的信任。
她知道,己方拿不出“針對性騷擾”的實證,就幻想用個人感受替代法律要件,用網絡聲量壓過證據鏈條。
既要回避“誰主張誰舉證”的責任,又要在含沙射影中站在道德高地,擊潰對手。
她利用公信力煽動輿論,再用“受害者”標簽屏蔽質疑,本質上是把法律工具化,然后私用。
何等聰慧,對應何等的作惡能力。
這個案例足以載入中國文明進步的史冊,作為反面教材。
因為肖某出身家庭軟弱,一直處于被動挨打,局面一邊倒。
她得意忘形,忘了社會這雙無形大手,輕易不亮相,卻能扇某些思路不清楚的人幾個巴掌。
公眾當然有理由擔憂,乃至恐懼——這樣一位外表清秀,總是以受害者自居,又精通游戲規則漏洞的姑娘,還情緒不太穩定。
她進入司法系統,會不會揮舞著性別旗幟,習慣以情緒矛盾替代司法公平?
還特別精明,特別縝密,在她擅長的游戲規則下,打得你還不了手,罵得你回不了嘴。
已然超越了性別差異,這是撼動人與人公平的敏感神經的問題了。女的楊姑娘這么做不行,男的楊先生這么做也不能放任。
必須嚴肅對待。
楊姑娘輸在,得了便宜還賣乖,招人恨。終于露出了狐貍尾巴,被公眾識破,落得個人人喊打。
武大是中國社會利己主義進程加速的縮影。不怪武大,怪每個沒有辨別能力、反抗能力的自己。
我們都愛高校,但不是每個畢業生都能成為雷軍,都愿意向著更高道德標準看齊的。
學歷越來越不代表品德,正如越來越不代表能力。
潛藏在高學歷證明浮冰下的“楊某媛”還有多少?
相信只是性別不同,立場不同,精致利己程度不同罷了。
殺一個蘇妲己,也救不了商湯。
奔馳亮證姐是另外一個方面。
她沒有腦子,也沒有特權,但善于營造特權的氛圍,拿著點特權的碎片、影子當成特權本身。
她也是很適應四五線城市的環境的。手持一本消防員證吆五喝六,裝腔作勢,問題不大不小。
換成《警官證》,問題性質就徹底變了。偽裝警察要判刑律的,哪怕那本證是真的,確實是你丈夫的。
她應該也不是第一次這么做了,也不是第一次因此受到一些小的好處了。
上海人在改開初期很喜歡和公安攀點關系,私家車前臺是個比試特權關系的小窗口。
有人喜歡借警服,掛在私家車后座;
有人喜歡把肩花掰下來,放在顯眼的位置;
還有人玩得很隱晦。
我小時候見過有人專門搜羅公安的內刊,例如《人民公安》,不偏不倚放在前面位置,好像處理違章時候交警看到會有某種忌諱。
這些人真的是公安嗎?99%都不是。
是家屬?很大程度也不是。
但他們心中都信奉,利用特權可以壓倒他人,獲得自己本不能獲得的便利和優勢。
哪怕一點虛幻的優越感也好。
神秘感是特權的香水,但于公眾監督的陽光下,任何塑造曖昧的氣味都無所遁形。
俗話說,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
今年衡水中學有人喊出了,吃得苦中苦,今后再無人上人。這份勇氣,著實給我上了一課。
新一代知識越多越有勇氣,見識越多越民主。
本不該存在的東西,就該把它打回原形。
中國的生產力水平已經突破了五千年之最,思想文明卻依然陷落在明朝。
沉迷于特權,是不文明,更是不自信。
唯有徹底打破特權階層,以及背后籠罩的特權身份、特權光環等一系列“不可說”的迷思,斷絕某些小人物的“迷之自信”,讓權力在陽光下運行,才是中國未來的正道。
否則,在洶涌的輿論大潮助推下,不斷有人爆出各種敏感事件,撥動公眾神經,不斷有人被逼無奈,只得突破限制,嘗試“向上管理”。
小概率的得手,刺激大規模復刻。
有樣學樣,這條路走得人多了,并一次次“加大藥量”。互信和公平就會變得更加困難,以及稀缺。
悔之晚矣。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