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消息,本田汽車停止開發一款大型電動SUV的消息并且縮減在新能源領域的投資計劃,雖然沒有引起國內媒體的重視,但是對于本田在華的合資企業來說,已經可以預計到未來在高端純電市場上的產品缺失。
7月8日,本田中國發布最新銷售數據顯示,2025年6月在華終端銷量為58468輛,同比下滑15.22%。1-6月累計銷量315152輛,相較去年同期的415906輛下滑24.2%。
![]()
其中,東風本田6月銷量為58468輛,同比下滑15.22%,上半年終端銷量148,990輛,同比下滑37.4%。
值得一提的是CR-V累計銷售88,665輛,同比增長8.39%,成為東風本田上半年的主力支撐。
![]()
曾經以CR-V熱銷,推動了城市SUV概念的東風本田,在經歷二十余年發展之后,又回到了以CR-V作為銷量支柱的階段,不同的是,當年東風本田的產品線上只有CR-V和思域(參數丨圖片),如今則是選擇放棄陣地、退守CR-V和思域。
分析人士指出,在占據混動先發優勢的情況下,東風本田過于依賴以往的成功經驗,在多個車型上都受到多方壓制,現任執行副總潘建新想要破局,或許需要一些雷霆手段。
本田砍純電新車型 縮減電動車投資
據《日經亞洲》報道,受美國市場電動汽車需求持續走低以及美國政策變動影響,本田毅然決定終止一款原計劃在 2027 年左右推出的大型電動 SUV 研發項目。
![]()
這款車本是本田自2026年起計劃推出的新電動汽車系列中的重要成員,目標客戶直指家庭用戶。
然而,面對美國市場大型SUV研發采購成本居高不下,且政策取消電動汽車稅收抵免導致市場前景一片黯淡的局面,本田汽車果斷按下了該車型研發的 “暫停鍵”。
不僅如此,本田還大幅削減了到2030年在電動汽車方面的投入計劃,投資總額從10萬億日元銳減至7萬億日元。
![]()
5月20日,本田汽車董事、總裁兼首席執行官三部敏宏在日本東京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透露,預計2030年純電動車的銷量占比將會低于此前設定的30%的預期目標。為此,本田將調整Honda純電動車戰略路線圖,其中包括產品陣容和投放時間、以及在加拿大構建全方位價值鏈等的投資時機。
這一系列舉措,體現了本田在全球電動化戰略上的調整意圖。
依點資訊認為,本田縮減投入并非完全退出電動汽車市場,日系汽車企業在電氣化方面的積極性還是有目共睹的,只是應對市場變化的反應多少有些遲緩。
![]()
對于東風本田而言,本田此番戰略收縮,帶來的沖擊不容小覷。
本田作為東風本田的重要技術與產品支撐方,其在電動化領域的退坡,使得東風本田未來在新車型導入、技術共享等方面充滿變數。
當下的東風本田,本就深陷銷量泥沼,數據慘不忍睹。本田中國發布的數據顯示,2025年6月,本田在中國的終端汽車銷量為58,468輛,同比下滑17.9%。
![]()
其中,東風本田1至6月累計銷量僅為148,990輛,同比下滑幅度高達37.4% 。
從東風汽車集團發布的產銷快報來看,6月份東風本田的銷量僅為27,045輛,同比下滑23.62%,自2025年以來已連續第6個月銷量下滑 。
![]()
對比乘聯會數據,今年6月全國狹義乘用車市場零售量為208.4萬輛,同比增長18.1%,環比增長7.6%。其中新能源乘用車零售111.1萬輛,同比增長29.7%,市場滲透率為53.3%。
東風本田的銷量表現不僅落后于自身歷史水平,更與市場整體增長趨勢背道而馳。
燃油車產品無視市場變化 銷量大幅下滑
作為東風汽車集團的核心合資板塊,東風本田一直是東風汽車集團最重要的利潤來源,持續而穩定的給東風汽車集團輸血。
因此,歷任東風本田的中方一把手,都有一個重要的任務,就是穩定銷量、保證利潤,銷量沖高往往不是東風本田的第一任務。
![]()
公開資料顯示,潘建新是一名70后,畢業于上海交通大學,2018年出任東風本田副總經理,主要負責銷售領域工作,見證了東風本田的銷量巔峰與輝煌。
2023年10月潘建新接替退休的鄭純楷,擔任東風本田汽車有限公司執行副總經理。
![]()
彼時,東風本田率先引入e:HEV強電智混最新技術成果——第四代i-MMD雙電機混合動力系統,全新一代CR-V更是率先搭載Honda SENSING360安全超感系統這兩項本田全球最先端的技術成果,加速產品迭代升級。
![]()
不僅如此,還推出了純電車型e:NS1,并布局打造一座行業領先的數字化智能工廠,為電動化戰略提供有力支撐。
然而,市場的變化遠超預期,隨著價格戰的開打,東風本田的努力程度遠不及市場變化。
![]()
在燃油車領域,東風本田曾經的 “王牌車型” CR-V已經開始“風光不再”,盡管2025年上半年終端銷量近9萬輛,占到東風本田上半年銷量的接近60%,但是統治力早已動搖,在上半年SUV銷量排行中,名列第10位。
像XR-V,思域等銷量主力車型,早已大幅度的跳水,后續導入車型如LIFE(來福醬),HR-V等則一直銷量低迷。
![]()
客觀而言,CR-V還能保持銷量的核心原因,除了十幾年的口碑建立之外,最重要的是CR-V在動力和尺寸等方面還能保持對合資競品如豐田RAV4的優勢。
分析人士指出,原本日系合資企業錯位競爭的思路,在如今全面價格戰的態勢下早已變得被動,特別是豐田推出的一系列針對性的產品如威蘭達、卡羅拉銳放,直接將本田錯位競爭如XR-V、HR-V的優勢進行反轉。
![]()
這一局面早在2022年就已經顯現,2022年1月,豐田卡羅拉銳放正式發布,銷量持續攀升,今年最高月銷量18417輛;2022年6月,東風本田XR-V銷量從15219輛,一路下滑到今年月銷量僅為三位數。
![]()
2023年,東風本田針對性的推出軸距尺寸更大的HR-V,由于定價過高,最高月銷量僅為6000出頭,今年6月份銷量只有500余輛。
在價格戰的背景下,CR-V的實際售價已經接近HR-V,導致HR-V價格區間只能進一步壓迫XR-V和來福醬,加上競品針對性的策略,讓東風本田的燃油車產品線銷量幾乎全面崩塌。
分析人士指出,受到價格戰影響和競品的針對策略,東風本田原本的產品定位和定價策略早已不符合市場需求,導致其多個級別產品定價都高出競品,而配置則低于同級競品。
更重要是潘建新似乎無視這個情況,未采取什么實質性的措施如調整定價或增加配置來改變被動的局面。
![]()
LIFE來福醬目前停留在2023款,享域停留在2022款,XR-V、HR-V、UR-V和艾力紳還是2024款,根據本田的車型提前1年發布更新款慣例,即來福醬還是22年的配置,享域是2021年的配置,XR-V、HR-V、UR-V和艾力紳是2023年的配置,只有思域、英仕派和CR-V保證了正常的年度改款更新。
業內人士認為,結合2024年發生的裁員事件以及關閉第二工廠來看,潘建新主導東風本田的思路應該是“收縮戰線、保主棄次”,基本放棄了入門級市場和高端市場,試圖集中力量發力新能源領域。
新能源領域依舊摸不著頭腦
只是,在新能源領域,東風本田的布局與市場期望仍有較大差距。
![]()
2022年推出的e:NS1,到目前為止依然還是2022款,今年6月銷量92輛,上半年累計銷量875輛,2024年推出的e:NS12,今年6月銷量144輛,上半年累計銷量500輛。
![]()
重點打造的靈悉L自 2024年9月26日上市后,銷量持續低迷,從汽車流通協會等機構數據可知,今年6月銷量194輛,上半年累計銷量532輛。
今年上半年推出的東風本田S7,作為其在新能源領域的重要發力點,盡管給出大幅度的優惠,依然未能達到預期銷量,6月銷量為54輛,前4個月累計銷量541輛。
![]()
到目前為止,東風本田在純電領域的表現,可以用“失敗”來形容,月銷兩、三位數的銷量無法支撐高額的研發費用支出。
業內人士指出,與國內眾多新能源車企相比,東風本田在新能源汽車的技術研發、產品布局、市場推廣等方面都落后于競品。
![]()
在技術上,其新能源車型在續航里程、充電速度、智能駕駛輔助系統等核心指標上,與競品存在明顯差距,而定價上,東風本田新能源產品又往往溢價過高,即便在終端補貼優惠之后,依然不具備價格優勢。
分析人士認為,合資品牌作為大型國企重要的利潤來源,追求利潤的心理值得理解,但是無視客觀事實,在已然落后的局面下,依然采取高溢價策略,令人匪夷所思。
在這種情況下,本田全球電動化戰略收縮,使得東風本田在電動化轉型的道路上,不僅失去了重要的技術與產品支持,更讓其未來發展規劃陷入迷茫。
![]()
隔壁東風日產已經開啟了反向輸血的模式,新車N7采用了大量自主零配件供應和設計,研發成本大幅減少,在保證品質的前提下,做到了能夠與自主品牌同步競爭,并且銷量表現搶眼。
潘建新雖有諸多想法與策略,但在缺乏足夠 “彈藥”,即新車型、新技術的情況下,宛如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同時,新能源的潛在消費群體對“CEO直營”模式接受度更高,傳統營銷高管在這個領域表現力相對弱勢。
盡管東風本田在混合動力領域有著本田深厚的技術積累,但是享受不到中國市場的政策紅利,加上不低的制造成本,和決策層的猶豫不決,讓東風本田實際錯失了大好機會。
![]()
好消息是,從長期技術儲備來看,本田計劃 2030 年量產固態電池的技術路線,若東風本田能夠成功引入并應用這一技術,將在新能源汽車市場獲得差異化競爭優勢。
只是,眼下距離計劃落地還有5年時間,東風本田要如何熬過去呢?
依點評:一味收縮不能解決根本問題
從目前來看,日系合資企業當中,本田汽車仍然動作遲緩,豐田和日產都及時吸取了教訓,快速推出了符合當下市場需求的純電產品。以“技術”為標簽的本田,其新能源產品看不出什么獨到之處,產品缺乏亮點,智能化表現甚至有代差,這是東風本田需要面對的核心問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