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經中的成語典故
![]()
離卦是火,是日,是光明,聚合眾人時必須在光天化日之下開誠布公,不可有任何偏私。
《易經》到了第十三卦同人卦,才首次在卦的組合中出現離卦(火)。同人卦是“天火同人”。
離卦是火,也是外實中虛的羅網,羅網把天下志同道合的人都網羅在一起,所以稱為“同人”(聚合眾人)。
卦辭說“同人于野”,聚合眾人于郊野,沒有隱瞞之處,即是此意。《彖傳》提及“唯君子為能通天下之志”,要與天下人的心意相通,就須展現這種無私的作為。
天下光明之時,君子洞燭一切,懂得合異為同,也知道別同為異,這即是《大象傳》所說的“君子以類族辨物”。
再看卦象,這是五陽一陰的格局,六二為主爻。在同人卦主爻應該照顧其他各爻,但因六二與九五正應而心存偏私,所以在爻辭中有個“吝”字,顯得有些鄙陋。這在六二既中且正,又正應九五的情況下,是從未有過的占語。
各爻爻辭如下:
![]()
初九。在門外聚合眾人,沒有責難。
六二。在宗族里聚合眾人,鄙陋。
九三。在草莽中埋伏士兵,或者登上高陵瞻望,三年不能發動攻擊。
九四。登上城墻,卻不能進攻,吉祥。
九五。聚合眾人,先是痛哭后是歡笑,大部隊能夠會合。
上九。聚合眾人于郊外,沒有懊惱。
在此卦中,初九與上九處在邊緣,合乎卦辭“同人于野”的原則,所以無咎無悔。
九三與九四有爭斗之象,都是為了想與六二靠攏而同九五發生爭奪。九三用盡心機,先在草莽中埋伏士兵,又登上高陵瞻望,最后的下場是三年不能發動攻擊,因為九五在地位與能力上皆勝過九三。
九五的處境也復雜,它與六二正應,但中間隔著兩個陽爻,所以先是痛哭,最后因為自己既中且正而如愿以償,可以歡笑。
《易經》談到“先后”的,都表示在時間過程中的變化。有些爻辭一步到位,像初九與上九,簡單明了,表示事情早就定案。
這時回頭看六二的“吝”,就知道緣故了,因為它只與正應九五相洽,而忘了同人卦的目標是要使全卦聚合在一起。
有人問工作,占得同人卦九三。我說:“這時不妨稍安勿躁,再爭也不會有好結果。”
至于“三歲不興”是否要等三年,倒不一定,同一個問題每隔三個月即可再占。古人以一季三月代表轉變契機,連季節都變了,各項條件也隨之改變。
新書推薦|《傅佩榮講易經》中文簡體首發
傅佩榮講易經:詳解易經六十四卦
研究出版社出版
傅佩榮著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