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每一次法槌敲響,都是法治信仰的鏗鏘落地。當“法律條文”化作“人間煙火”,新入額法官們在莊嚴的審判席上,完成從理論研習者到正義守護者的蛻變。本系列推文將帶您走進青年法官們的“第一槌”故事,看他們如何以稚嫩卻堅定的姿態,在復雜案件中抽絲剝繭;如何在當事人期待的目光里,扛起司法為民的責任。這些帶著溫度與思考的司法初體驗,不僅記錄著成長的印記,更映照出法治中國的未來之光。
![]()
從候場到獨幕:我找到人生劇本的方向
——新手法官成長記
擔任法官助理的五年,是“司法學徒”的修煉時光。整理案卷、記錄庭審、草擬文書,構成了日常的底色。除了偶爾在調解中“客串”幾句,多數時候我站在聚光燈外,聽著法槌一聲聲落下,既有著“旁觀者”的疏離,也享受著“安全區”的輕松。
誓言鏗鏘 使命啟航
國歌聲起,右手舉過頭頂,憲法宣誓的每一個字都重重敲在心上。我忍不住叩問自己:將成為怎樣的法官?接過法袍的瞬間,聚光燈驟然亮起,無數目光化作沉甸甸的壓力,落在肩頭。
當辦案系統推送第一條以我為承辦人的案件時,我像高考學子面對考卷,莊嚴而慎重地翻開。對“是非曲直終身擔責”的敬畏,推著我庭前逐頁翻卷、細擬庭審提綱,庭后梳理爭議焦點、錨定證據鏈條。曾經引以為傲的法學理論在實務中頻頻碰壁,如何在理性“證據裁判”與感性良知間找到平衡?這成了獨角戲里無人代答的必答題。身后再無法官可依托,我,已是那道最后的防線。
![]()
初心如磐 踐諾于行
年均300余起案件,“審判庭-辦公室-家”三點一線,是員額法官的日常。即便只是家長里短、市井煙火,仍讓我不敢有絲毫輕慢。我漸漸明白,法袍賦予的從不是權力,而是改寫一個家庭存續、一個人命運的“劇本執筆權”。
一起機動車交通事故責任糾紛中,侵權人李某某肇事逃逸,保險公司主張僅在交強險限額內賠償,大部分責任需他獨立承擔。可他是家里的頂梁柱,要撫養三個孩子,面對賠償款,他紅著眼哀求“法官幫幫我”——一次性支付,無疑會把這個家推向絕境。
可轉頭望見原告,那張曾如花似玉的臉上,至今留著事故的明顯疤痕。我實在說不出讓她少要賠償的話。保險公司也態度堅決:因逃逸,絕不調解。
庭后,卷宗里的字仿佛都在盯著我。思忖再三,我撥通了保險公司代理律師的電話,得知調解必須取得公司同意后,又直接聯系其工作人員,一遍遍分析案情、說明李某某的家境,希望他們松口——被拒了。不死心,打第二次、第三次,最后直通法務負責人。反復溝通后,他終于點了頭。
放下電話,我又找到原告。從她臉上的傷痕聊到未獲賠償的憤怒,再到李某某的家庭困境,一個小時的交談后,她不僅同意分期履行,還主動提出減少賠償金額。調解書發出時,我心里仍懸著石頭:萬一李某某不兌現怎么辦?
![]()
6月30日,約定的第一筆付款日。晚上8點多,微信彈出消息,是李某某要原告的聯系方式。很快,他把錢如數轉了過去。我回復他“依約履行,祝順利”,久懸的心,終于落了地。
信仰為舵 赴法治之約
![]()
解鎖“法官”新身份,從“候場”到“獨幕”的切換里,我漸漸讀懂這份職業的生存哲學:我們是修復社會關系、撫慰心靈創傷、彌合情感裂痕的“社會診療師”。既要打磨庭審駕馭、法律理論的“硬實力”,也要練就與當事人高效溝通、共情同理的“軟功底”,在調解優先中學會疏導,在司法為民中錨定追求——用規范嚴謹的程序,護佑當事人的實質權益。
辦案系統提示,“我的案件”新立數已達第100件。恍惚間,入額那日的誓言又在耳邊回響:“我宣誓:忠于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維護憲法權威,履行法定職責……為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努力奮斗!”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