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聲明:本文內容均來自于權威資料,結合個人觀點撰寫的原創內容,文章標注了文獻來源和截圖,請悉知。
![]()
圖源網絡
現如今早已是十分常見的蘋果,只會讓人以為它只是個解渴的水果?但如果你真的這樣的想的話,那可就大錯特錯了。
因為蘋果的存在,遠不止你想象的那么簡單,從古代的“酸澀小果”到今天的“水果之王”,它不僅完成了身份轉變,甚至連名字都已經換了好幾個。
而它的一個舊名字,哪怕直到現在也還存在于鄰國的語言里,那以前的蘋果究竟叫做什么呢?古時候的它又是什么樣子?
![]()
蘋果
一路演變而來的“蘋果”
雖然現在的蘋果別稱名為西洋蘋果,但如果要是把時間撥回兩千年前的漢代的話,其實就已經能夠在那時的中原大地上看到蘋果的“祖先”了。
只不過那時的它還不叫蘋果,而是被人稱叫做“柰”(nài)!
司馬相如的《上林賦》里,皇家園林中奇花異草、珍禽猛獸應有盡有,果木自然也琳瑯滿目,“柰”就有幸位列其中并與小棗、枇杷、柿子為鄰。
![]()
相關資料
可它的地位多少有點尷尬,因為那時的“柰”個頭不大味道還偏酸,再加上果核還特別占地方這一大缺點,便令它在大多時候只是作為一種景觀植物。
說白了它其實就是個“花瓶”,主要負責在帝王將相的后花園里撐場面,雖然稀奇但很少有人會惦記著摘下來解饞,它只能安靜地待在歷史的角落樸素得像個路人。
但好在到了唐朝時期,“柰”的情況就出現了驚人的轉變。
![]()
蘋果
經過農人世世代代的選育栽培,這種不起眼的野果品質終于有了質的飛躍,它開始變得更大、更甜,正式從觀賞植物的行列跨入了食用佳果的門檻。
身份變了名字自然也要跟上,于是古人便給它取了個極富畫面感的新名字——“林檎”。
這名字是怎么來的呢?想象一下這樣一幅場景,山林間的果樹掛滿紅彤彤的果實香氣四溢,使得它總是能引來成群的鳥雀(禽)在林間嬉戲啄食。
![]()
圖源網絡
那這“林中之果,引來百禽”的景象,不就是“林檎”最好的映照嗎?
從“柰”到“林檎”,表面看起來像是只有名字發生了變化,但實際上的蘋果卻發生了天壤之別得到變化。
“柰”是物,是植物名錄上的一個標簽,而“林檎”是景,是一幅生機盎然、鳥語果香的畫。
這個名字的誕生標志著它完成了從“園林布景”到“人間煙火”的華麗轉身,真正走進了唐朝人的生活里,可以佐酒、可以入藥,甚至可以成為街頭巷尾的時令風物。
![]()
蘋果
但就算到了這里,林檎的故事也還沒有講完,因為它之后又開啟了一段奇妙的旅程:東渡日本。
盛唐之時長安一度是世界的中心,而日本派來的遣唐使們像一塊塊貪婪的海綿,瘋狂吸收著唐朝的一切,從典章制度到佛法茶道再到先進的農耕技術。
其中包括“林檎”的種苗和栽培方法,也這樣被他們帶回了日本,更重要的是他們連這個詩意的名字也原封不動地帶了回去。
![]()
蘋果
“林檎”到“蘋果”的變化
一千多年過去了,在我國這里“林檎”這個稱呼早已被塵封在故紙堆里,漸漸被“蘋果”取代。
可是在日本它卻被完好地保存了下來,直到今天日本人依然管蘋果叫“林檎”二字的古音。
這真是一種奇妙的文化回響,被我國遺忘的舊稱卻在鄰居家被擦拭得锃亮,成了一枚記錄著千年交流史的“聲音郵票”。
![]()
蘋果
不過我國為什么不繼續用“林檎”而是轉用了“蘋果”呢,這就不得不說一下“蘋果”這個名字是怎么來的。
元明時期再度繁榮的絲綢之路,使得一支來自西域的蘋果品種,沿著聲聲駝鈴被帶到了中原。
當時蘋果被認為是一種記載于古印度佛經中的一種水果,在被稱為“頻婆”的情況下逐漸在我國普及了起來。
![]()
蘋果
而在這漫長的語言演變、文化交流以及農業傳播中,“頻婆”也就根據自身的特征和我國的語言習慣,徹底形成了“蘋果”這一名稱。
至于“蘋果”這個名字第一次被正式記載,則要到明朝的萬歷年間了,農書《群芳譜·果譜》中就清晰的記載著“蘋果”詞條。
同時“蘋果”相當于原本的“林檎”,新品種的到來簡直是降維打擊,這位“新客”又大又甜以極快的速度贏得了人們的青睞。
不過我國并沒有喜新厭舊,只不過是玩起了“聯姻”,通過嫁接等技術讓本土的林檎和外來的蘋果相互融合、取長補短。
![]()
蘋果
更有意思的是,“蘋”與“平安”的“平”諧音,一個吉祥的寓意往往比任何推廣都更有力量,于是吃蘋果就等于吃下了“平平安安”的祝福。
從此這顆果子不僅好吃,更多了一層溫暖的文化屬性。
講到這里最后的謎團也該揭曉了,人們今天吃的蘋果到底算不算是“外來戶”呢?
![]()
蘋果
很長一段時間里人們都以為,我國土生土長的只有酸小的林檎,現在這些優良品種都是西方來的。
但通過基因測序發現,大多栽培蘋果它們的祖先都能追溯到同一個源頭——中國新疆的野蘋果。
這個發現可謂是石破天驚,或許蘋果無論在哪個國家被培育、改良、命名,它們最古老的基因都來自中華大地。
![]()
蘋果
結語
這顆被人們習以為常的果子,原來是一枚深藏不露的“國粹”,它身上刻著漢唐的風雅、印著絲路的塵沙,同時也流淌著源自華夏遠古山林的基因。
如果下次你再拿起一顆蘋果的時候,不妨多端詳片刻,畢竟即將入口的清甜,品嘗到的不只是果肉而是一整部活著的文明史。
值得一提的是,現如今我國極少部分地區,還存在著“林檎”的身影,至于它真的好不好吃,那就不得而知了。
![]()
圖源網絡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