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京照相館》的現象級表現和暑期檔眾多大片的不及預期,再次反映了電影市場的邏輯變化之大。
讀娛 | yiqiduyu
文 | 零壹
7月27日,燈塔專業版對《南京照相館》的AI票房預測還只有15億+,而7月28日這一數字直接翻倍變成了34.59億。如果成真,《南京照相館》將以燎原之勢點燃沉寂近半年的電影市場,今年暑期檔、也是春節檔之后真正意義上第一部國產電影大爆款終于出現了。
![]()
《南京照相館》的票房走勢將和前年暑期的《消失的她》十分接近。在映前一周時間的點映中,《南京照相館》的上座率從未跌到10%以下,正式上映前三天票房分別為6014.5萬、1.09億、1.46億,連續兩天票房較前日增長高達4000萬左右。而更令市場振奮的是,周一《南京照相館》也收獲到了1.04億票房,遠超上周五,票房占比高達58.2%。
這一方面意味著《南京照相館》大概率還未迎來自己的單日票房高點,票房在下一個雙休日大概率會繼續攀升;另一方面該片帶動周一單日票房達到1.79億,而暑期檔以來的周一票房基本徘徊在4000萬-6000萬之間,意味著工作日的大盤熱度被抬升了不止一個級別。
《南京照相館》帶動單日票房突破3億,是春節檔之后最佳表現。2025年暑期檔的轉折點來得有點晚,但至少還是來了。
1
申奧導演,又一次同時填補市場和題材的空白
《南京照相館》于6月19日才“臨時上新”宣布定檔8月2日,后又提檔至7月25日并提前在7月19日開啟點映,因此在業內的暑期檔冠軍預測中幾乎都沒有出現它的名字。即便在定檔之后,業內對于《南京照相館》的預測也停留在5億級別,事先并非是被看好的那個,直到上映之后豆瓣評分達到8.6,票房也一路走高。
![]()
情感共振與市場渴求,《南京照相館》達成了內容表達與大眾情感的對接。尤其是在涉及“南京大屠殺”這一中華民族群體創傷的題材時,難度不可謂不大,也勢必是在網絡輿論中“走鋼絲”,但導演申奧真的接住了這個題材。
回望過去同類型題材的表達,陸川導演的《南京!南京!》從國軍軍官、民眾、西方人、翻譯、舞女、日軍等多個群體的不同個體視角出發,試圖呈現出人間煉獄中的多元群像視角和大視野,但也因此收獲了一些如“四不像”等批評,角川的日本人形象一方面是創新,另一方面也很難經得起推敲,而更像是一種站在受害者視角對日軍心理的想象。
張藝謀導演的《金陵十三釵》則聚焦的是一個美國人、一群學生和青樓女子的非典型視角,主題有創新、攝影視覺更具力度,但其情感表達更側重于普世價值的人性光芒。
《南京照相館》的風格與這兩部大眾評價較高的同類型影片都不一樣。
第一個不一樣,在于敘事視角上的純粹。影片將鏡頭對準南京中華門照相館內7個掙扎求生的普通人,他們是郵差、被視為漢奸的翻譯、龍套演員等形形色色的普通中國人,視角始終聚焦于他們所見所聞所想,沒有西方人、沒有日本人的敘事視角,也沒有刻意側重于邊緣化的人群,影片的立場極為明確,著力于揭穿日軍的殘暴獸性和表里不一的虛偽。
![]()
主角們就是一群平平無奇的中國人,身上都是市井小民的氣息,言行中的恐懼和退縮心理也是實打實的。“英雄們”最初就是會害怕的普通人,而他們從恐懼到最終舍命抗爭的過程,也是銀幕前觀眾最能夠理解和共情的心理變化。
![]()
第二個不一樣,則是視覺和情感表達上的高度克制。同類型題材中,往往忍不住通過暴力的直觀呈現來表達敵人的殘暴,通過受害者的慘狀激發初觀眾強烈的情緒,而《南京照相館》卻基本是反其道行之,影片對暴力畫面的呈現極盡克制,多數以中遠景鏡頭冷靜記錄,而是更多通過主角們的反應、表情和肢體表演的細節呈現來傳達劇情的窒息氛圍。
![]()
克制并非保守,而更像是一種對歷史、觀眾與藝術的三重敬畏。
這種表達上的克制和作者表達在表面上的“隱退”,本質上是放棄了主流戰爭類型片的常規煽情路徑,對苦難和殘酷呈現的克制,反而構成了影片超越過往類型片的情感真摯度,消解了過去同類型影片難以避免的口號感、說教感、硬煽感;而從觀眾的視角來說,《南京照相館》的表達方式既是深刻,也感同身受傳遞出了身為同胞面對暴行的不忍,也進一步拓寬了同類型歷史題材的年齡壁壘。
而放眼全球同類型題材,《南京照相館》其實也在某種程度上填補了國產片在這一領域的空白。比起全球電影對納粹德國的反復呈現,對于日軍在東亞大陸上的種種惡行,電影的表達是遠遠不夠多的,其中也極少出現兼具藝術和市場表現的佳作;而另一邊的《鋼琴家》《穿條紋睡衣的男孩》《辛德勒的名單》《美麗人生》《竊聽風暴》都是豆瓣9分以上的影史佳作,遑論其中涉及的歷史爭議如何,優秀電影已經在全世界人民心目中做出了自己的詮釋,構成既定事實,這恰是媒體影響力的體現。
2
暑期檔后程,國產片的這一棒接力到位
《南京照相館》的現象級表現和暑期檔眾多大片的不及預期,再次反映了電影市場的邏輯變化之大。
路邊一個配角都是明星陣容的《醬園弄》在市場兩三天就被打回原形;陳思誠也不能通過《惡意》復刻《消失的她》的黑馬路徑;姜文《你行,你上!》的作者個性化表達對大眾號召力不大;《聊齋:蘭若寺》也沒能踏上3D動畫+傳統文化的東風。
反倒是進入到7月底之后,罕見地出現了三部8分電影同時在映,其中兩部達到8.6分以上的“神作”級別高分的情形。《羅小黑戰記2》以豆瓣8.6分突破前作和場外爭議,走出長尾票房趨勢,大鵬《長安的荔枝》與打工人共鳴票房穩健走高,即便在《南京照相館》的沖擊下仍然在周末收獲1億+票房,一起推高了大盤熱度;陳佩斯歸來之作《戲臺》題材似乎毫無話題熱度,卻仍然憑借口碑突圍,周一逆襲到單日第二。
![]()
在輿論傳播和口碑裂變極為快速的當下,影片不再有過去那樣的容錯率,而標簽式的“賣點”也幾乎不再有效。
按過去的內容質量標準來說,近兩年國產電影的整體質量是提升巨大的,市場對于空有明星陣容和題材、IP優勢的平庸影片容忍度極低,這也是為什么像《侏羅紀世界》這樣的IP也只有過去的一半票房收入,《醬園弄》第一天9000萬第二個周末就跌到1000萬+。
而《南京照相館》《羅小黑2》《戲臺》都絕不是傳統宣發意義上“賣點明確”的類型片,尤其是《戲臺》的表現令人驚訝,在《南京照相館》已經在網上掀起極高話題討論熱度的情況下,《戲臺》居然能夠逆襲質量同樣在線、話題熱度更高的《長安的荔枝》,甚至將不少高齡受眾拉進了影院——燈塔專業版顯示,《戲臺》的受眾群體中40歲以上占據了51.2%。可見內容調性合適的情況下,當下的電影內容仍然具備“多代際并存”的容納性。
![]()
讀娛君一直認為,將電影市場的低迷歸咎于內容創作水平的下降是毫不公道的。過去的任何一年都有比2025年爛的多的電影收獲破億票房,但仍有大量營銷號推波助瀾,集體唱衰電影內容質量,完全忽略了市場的廣度和當下娛樂內容競爭的復雜性。
外部環境的變化是已成定局的——當海量的娛樂內容可以在手機APP上免費看到,觀眾對于電影消費的預期就一定會提升,但這并不意味著觀眾不需要電影了。在思考如何拉攏更多受眾群體的同時,如何服務好現有的觀影人群也同樣重要。
《南京照相館》抬升大盤熱度之后,8月的新片也收獲了更多關注。其中最具潛力的國產片或許是《東極島》和《浪浪山小妖怪》。
管虎導演的《東極島》原本就是暑期檔種子選手之一。該片選材和去年的紀錄片黑馬《里斯本丸號沉沒》一樣,講述中國漁民冒死營救英軍戰俘的真實歷史。在《南京照相館》大爆后,《東極島》的票房前景比暑期檔開始時更加明朗了,這主要有兩個原因:
其一,《東極島》同樣不是傳統戰爭片的大戰場敘事,轉而刻畫漁民群體在極端情況下的勇氣和正義,善良的中國漁民解救英國戰俘的真實故事,拯救者角色比起過往司空見慣的受害者形象不一樣,也正是當下多數觀眾更中意的題材;其二,而從影片最新放出的《不忍了》預告來看,影片有相當高水平的動作戲視覺呈現,以及大量反殺日軍鏡頭的憤怒宣泄,這對于剛剛從《南京照相館》的憋屈情緒中沉浸的觀眾來說正好是一個情緒宣泄的出口,也在類型片的層面上達成了互補。
![]()
而作為《中國奇譚》首部衍生電影,《浪浪山小妖怪》在點映之前的市場預期并不高。這主要是因為影片2023年才啟動,去年才備案立項,這對于2D動畫來說是比較高效的,容易讓市場誤解為一部蹭IP熱度的快餐作。但從點映的反饋來說,《浪浪山小妖怪》極有可能又是一高分國產動畫電影,影片以“底層小妖組團取經”的荒誕設定既制造笑點又隱射職場現實,不少評論認為該片讓觀眾感受到了上海美術廠巔峰時期的功力。
![]()
因為還沒有正式上映《浪浪山小妖怪》豆瓣還未開分,但從點映口碑來說已經能看到一部高分佳作的身影。目前淘票票購票好評1500個,差評3個,千分之二的差評率比《羅小黑2》還高。
![]()
讀娛曾反復提及,暑期檔不同于春節檔,成功的暑期檔基本都是長周期發力、優秀電影票房接力,暑期檔前半段的市場主要由《新馴龍高手》《F1》《侏羅紀世界重生》等進口片撐起,如今多部高分佳作同時在映抬高大盤,對與8月的市場表現可以不必那么悲觀了。
更重要的是,觀眾也會從一部接一部的高分佳作中擺脫對國產電影質感的負面印象,從過往經驗來看,輿論場中大肆吹捧和無腦打壓吐槽的,往往都是同一批墻頭草。
THE END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