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德國北部,冬無嚴寒,夏無酷暑。來自北海的風、波羅的海的云,格外眷顧這片樂土。
大約700年前,在呂貝克、不來梅、漢堡這三座城市的主導下,富可敵國的漢莎同盟(Hanseatic League)應運而生。現在提起“漢莎”,人們總會想到歐洲最大的航空公司,沒錯,德國漢莎的靈感正是源自于她。
七八月份,大多數歐洲城市在高溫中蒸騰煎熬,而北德海濱卻享有沁人的清涼。除了體感相當舒爽之外,夏日里的漢莎城市白晝“超長待機”,差不多所有景點都會延長營運時間——對怕熱又貪玩的旅行者來說,哪還有比這更完美的目的地?
![]()
德國處于歐洲的中心位置,東、西、南三側都是陸地邊界,唯北部有大約2400公里海岸線。更悲催的是,日德蘭半島還將德國北部海岸生生斷成了兩截——東臨波羅的海(Baltic Sea),西部面對的則是北海(North Sea)。與法國、西班牙、意大利等三面環海的國家相比,德國貌似輸在起跑線上,幾乎不具備成為海上貿易強國的先天條件。
為了扭轉如此不利的“天崩開局”,從13世紀后期開始,德意志北部的商人和貴族化零為整,將一個個貿易據點串聯起來,組成互利共享的商業聯盟——這就是著名的漢莎同盟。14世紀是莎同盟的高光時刻,加盟城市一度多達160個左右——西起英國倫敦,東至俄國諾夫哥羅德,沿海地帶處處可見漢莎的商站,基本上壟斷了東歐、北歐同西歐的中介貿易。
![]()
▌在漢莎城市,處處可見紅色磚砌建筑。
如此龐大的商業同盟,總部就設在呂貝克。只有搞清楚相關歷史背景知識,我才能將眼前這座美麗恬靜的小城與曾經叱咤商海的“漢莎女王”呂貝克聯想到一起,而建立聯結的地點就在荷爾斯滕門(Holstentor)。
這是一座暗紅色主體的中世紀城門,兩個敦實的圓柱形門樓上加蓋了黑灰色的圓錐形屋頂,看上去就像兩位頂著尖帽子的魔法師。走近城門,可以看見入口上方清晰地寫著“對內一致,對外和平”——漢莎同盟當年的宣言至今讀起來氣場強大,女王范兒十足。
![]()
▌ 穿過中世紀風格的荷爾斯滕門,就進入了呂貝克的老城區。
城門內部現在被打造為歷史博物館,可以近距離觀賞中世紀城市沙盤和商船模型,還能進一步了解女王陛下的前世今生。原來成為盟主之前,呂貝克也曾溫柔婉約,她的名字來自斯拉夫語“Liubice”,意思是“可愛之地”。不過,實力不允許她低調。在她的帶領下,這座城市曾“真實地體現了漢莎同盟的力量和歷史作用”。
![]()
▌ 呂貝克老城區,行人車輛匆匆而過。
我并不著急趕往下一處景點。出行前,一個德國朋友曾經叮囑我,品嘗一款叫Marzipan的呂貝克經典甜食。這種點心用磨碎的杏仁、大量的糖以及多種香料制成,配方和做法源于阿拉伯地區,是中世紀海外貿易的結果,最終成了呂貝克的名物。其實我更感興趣的不是甜點本身,而是從文化社會學角度來看,某個地區居民口味嗜甜或者以糖果作為特產,說明這里的生活一定非常富裕甜蜜。
然而隨著荷蘭、英國等西歐新興海上強權的崛起,吃香喝辣的漢莎同盟逐漸邊緣化。1669年,同盟宣告解體。但當漢莎女王卸下冠冕、走下神壇,羽翼豐滿的城市富商階層已悄然登場。
![]()
▌呂貝克的名字來自斯拉夫語,是古典又摩登的“可愛之地”。
從高處俯瞰呂貝克,老城四面環水,形似一顆大心臟。南面由成片的河濱綠地包裹,北部則保持著中世紀風貌。雖然面積不大,街巷布局卻錯綜復雜,像一副摘不清的魚骨。兜兜轉轉好一陣子,我才找到布登勃洛克之家(Buddenbrookhaus)。
如果舉辦一場“讓女王最驕傲的市民”評比,我猜托馬斯·曼一定會在榜單中名列前茅。1875年,托馬斯出生在布來特街38號一個富商家庭,這個家族世代經營有方,到他這輩,已積累了巨額財富。不過托馬斯似乎對做生意興趣寥寥。年僅26歲,他就創作出被譽為“德國資產階級靈魂史”的長篇小說《布登勃洛克一家》。因此,托馬斯故居在改建成博物館后,就以作品中虛構的家族命名。
![]()
▌呂貝克擁有多位諾貝爾獎獲得者。
布登勃洛克之家是一棟漂亮的巴洛克風格建筑,展現了城市新貴的生活品位與審慎魅力。
博物館一樓主要介紹托馬斯的家庭狀況和曼家族的興衰過往,以點帶面引出呂貝克近現代的城市發展與精神風貌。二層以前是家族成員的生活區,起居室和餐廳布置得清新雅致,一些桌椅被遮蓋上大片白布,彷佛主人并未搬離,只是出了趟遠門。房間內展示托馬斯生前的證件、手札、信箋、作品首版、媒體評論等,還有1929年瑞典文學院為其頒發的諾貝爾文學獎證書。
![]()
▌布登勃洛克之家內部裝潢典雅,展現呂貝克近現代的城市發展與市民生活。
黃昏時分,展廳里已經沒什么人。館員上樓輕聲提醒了一句,還有15分鐘閉館,便又消失得無影無蹤。我沉浸在作家營造的文學世界中意猶未盡。窗邊的音響設備循環播放著馬蹄輕叩石板的嗒嗒聲,我忍不住將目光投向玻璃窗外,并沒有看到剛從馬車上下來的紳士淑女,而是幾個蹬變速車的少年一閃而過——呂貝克像是個神奇的莫比烏斯環,再次把歷史與現實聯結在一起。
![]()
前往不來梅的列車上,我和瑪麗昂相談甚歡,她的男友曾在中國做過交換生,以此為切入點,我們開展了諸多話題,全然沒有發覺火車不知何時已經停了。一陣急促的德語廣播響起,瑪麗昂面露難色地幫我翻譯:前方路段某處突發火災,列車不得不在中途一個不知名的小站停車。所有乘客立即下車,接續行程自行解決。
我和瑪麗昂迅速與同車廂的一對情侶,以及兩個背包客裝扮的美國妹子結成同盟,商定包一臺面包車,先開到附近的大城市,然后再各做打算。事情進展得比較順利。告別時刻,大家紛紛下車給彼此大大的擁抱,居然還有些不舍。
![]()
▌魅力名城不來梅是德國童話之路的北方起點,街頭巷尾的藝術設計充滿童趣。
第二天,一覺睡到自然醒。午餐后,我前往集市廣場(Marktplatz)。廣場四周集結了不來梅幾乎所有精華景點,其中最大的“顯眼包”非市政廳(Rathaus)莫屬。
大樓的外立面設計采用北德特有的威悉文藝復興風格,里面的禮堂(Rathaushalle)內有漢莎同盟鼎盛時期的船舶模型,凸顯海洋貿易對這座魅力名城的重要意義。市政廳地下,還藏著一座號稱德國最古老的酒窖。威廉·豪夫、海涅等大詩人都曾聞香而來,想必激發出不少創作的靈感。
不過在把自己灌醉之前,我得先去拜訪四位從小認識的“老朋友”,他們既是出色的表演藝術大師,也是不來梅最有名氣的市民——從火車站的宣傳看板,到禮品店的展示櫥窗,這哥幾個的形象無處不在。
![]()
▌不來梅老城的集市廣場四周集結了幾乎所有精華景點,是旅行者喜愛的人氣打卡地。
即使對德國的浪漫派美學并不感冒,那你也一定聽過《小紅帽》、《灰姑娘》和《青蛙王子》的故事。《格林童話》在世界各個角落陪伴著孩子們成長,而浪漫的德國童話之路(Deutsche M?rchenstra?e)北方起點就是不來梅。
記得孩童時跟爺爺奶奶一起生活,小姑姑每晚都會給我讀睡前童話,其中就有一篇《不來梅的音樂家》:驢大哥因為老了而被主人嫌棄,大嗓門的他想去不來梅當音樂家。途中遇到了同病相憐的狗、貓和公雞,四個好朋友決定組建樂隊結伴而行。后來,他們用智謀嚇跑森林里的強盜,過上自由自在的幸福生活。
從市政廳往西走幾步,就能看到排隊的人群,大家都期盼與“不來梅的音樂家”雕像(Stadtmusikanten)合影,我也趕緊加入打卡的長隊。這座幾個好朋友疊羅漢造型的銅像是不來梅的城市象征,據說只要雙手握一握驢大哥的前腿,就會在這里收獲好運和友誼。
![]()
▌城市音樂家雕像是不來梅的城市象征,用雙手握一握驢大哥的兩條前腿,就會收獲友誼和好運。
除了這幾位大名鼎鼎的音樂家,不來梅的大咖還有圣騎士羅蘭。羅蘭是“歐洲之父”查理大帝身邊最得力的干將,差不多相當于現在的“首席大秘”,撲克牌里方塊J就是取自他的形象。
814年,查理大帝去世。他的三個孫子將帝國一分為三,就此奠定了德意志、法蘭西和意大利的雛形。因此,羅蘭騎士算是一個跨國界的傳奇人物和文化符號——法國文學的開卷之作《羅蘭之歌》,以英雄史詩歌頌他生前的最后一戰;搞笑的意大利羅曼史作家補齊了他的前半生,《熱戀的羅蘭》和《瘋狂的羅蘭》講述其與東方公主安杰莉卡的愛情悲喜劇。
![]()
▌羅蘭石像高約5.5米,是德國境內最大的露天雕塑,象征著漢莎同盟所推崇的自由精神。
相較之下,德國人更加直給,他們在各個德意志城市樹起大大小小的羅蘭塑像。集市廣場上的羅蘭石像(Roland Statue)高約5.5米,是德國境內最大的露天雕塑,2004年與市政廳一道入選《世界遺產名錄》。我走到石像腳下抬頭仰望,中世紀英雄梳著前些年風靡時尚圈的梨花頭,右手緊握杜蘭德爾圣劍,左肩覆蓋一枚金色盾牌,盾上刻有雙頭鷹紋樣,象征漢莎同盟推崇的自由精神。
不知不覺就逛到了晚上八點多,太陽卻還掛在天邊“自愿加班”,看不出半點要落下的意思。我買來一杯不來梅特色的脫因咖啡,溜達到威悉河畔看往來游船和行人。河面的風吹在身上,十分涼爽愜意。
![]()
▌乘坐游船是親近不來梅的好方法,傍晚的威悉河水泛著金光,美麗極了。
“David!是你嗎?”我納悶自己是不是出現了幻聽,但確實有人在船上沖我雀躍揮手。啊?天哪,昨天一起包車的那兩個美國女孩!
“什么風把你們也刮到這里啦?”我驚喜地回應。“在碼頭等我,一起去吃烤豬肘!”眼看船要開走,我大聲補充道。“好啊,沒問題!”
這場隔空約飯引發船上和岸邊一陣哄笑和掌聲。哈,童話誠不欺我——跟城市音樂家們一樣,我也在不來梅收獲了友誼。
![]()
“開往漢堡的列車馬上就要出發,請站臺附近的旅客抓緊上車。”身穿馬甲的志愿者用英語焦急地提醒外國游客們,我卻堅持在快餐店里等一份新鮮出爐的魚肉漢堡包。距離火車啟動只剩半分鐘時,我才氣喘吁吁地沖上車,攥著打包袋的手心里全是汗水。
漢堡是德國第二大城市,也是二戰中損毀最嚴重的德國城市之一。戰后的歐洲滿目蒼夷,很多德國人選擇移民美洲,在彼岸開啟新的生活。從漢堡登船的大批德國移民逐步融入美國社會,但也在日常生活中保留下自己的飲食習慣——他們喜歡把碎肉、洋蔥末和各種調味料混合后做成肉餅,再搭配面包一起吃,于是就出現了漢堡包(hamburger)這道快餐。后來經過美國人的改良和傳播,最終成為廣受歡迎的世界性美食。
所以說,并不是我嘴饞(其實也挺饞),而是在去漢堡的路上啃漢堡包,有一種向經典致敬的儀式感。
![]()
▌漢堡是是一座開放、包容、美麗的愛樂之城。
在漢堡,我只認識漢斯夫婦。奇妙的是,我們相識的地點既不是德國,也不是中國,而是在日本京都的一家懷石料理餐廳——看來,漢堡人迄今仍保持著探索世界的熱情。
我采納了漢斯先生的建議,首先探訪世界文化遺產倉庫城(Speicherstadt)和船運大樓(Kontorhausviertel),去找尋漢堡“通往世界之門”的城市精神。
紅色磚砌哥特式建筑是中世紀漢莎城市的標配,水道、橋梁縱橫交錯的倉儲街區承襲了這一風格。倉庫城整體延伸超過26公頃,存儲空間30萬平方米以上,既是重要的國際物流基地,也是各國游客必到的景點。
![]()
▌倉庫城和船運大樓詮釋了漢堡“通往世界之門”的城市精神,已經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
可惜天公不作美,突然間下起雨來。我只好就近轉入室內的微縮景觀世界(Miniatur Wunderland),這里面有全球最大規模的數控鐵路模型,號稱“短短一天內帶參觀者環游世界”。
德國人的“科技與狠活”體現在動態景觀的設計制作上——不同主題展區內不光有按比例縮小的河流山地、城市鄉村,就連馬路上的一起事故、聞訊而來的警車、圍觀的吃瓜群眾等都刻畫得惟妙惟肖。
我像是《格列佛游記》中誤闖小人國的主人公,用上帝視角欣賞了阿爾卑斯山的雪景,再開啟威尼斯的貢多拉之旅,又從拉斯維加斯的燈紅酒綠,穿越到巴塔哥尼亞的世界盡頭……
![]()
▌走進微縮景觀世界的游客彷佛置身小人國,以上帝視角觀賞按比例縮小的河流山地、城市鄉村。
雨過天晴,地標建筑易北愛樂廳(Elbe Philharmonic Hall)的玻璃幕墻,在陽光照耀下熠熠生輝。音樂是漢堡都市文化的又一張王牌。
“漂浮”在易北河口的愛樂廳,將復古的碼頭倉庫和時尚的船形外觀融為一體,8.6億歐元耗資使它成為全球最奢華的音樂廳之一。從2017年投入使用至今,已經邀請來自世界各國的音樂大師,舉辦過多場天花板級別的演出。
然而高規格的音樂會不是每天都有,如果想近距離感受這座城市的音樂脈動,你得前往活色生香的圣保利娛樂區(St. Pauli),那里能隨時體驗到超級帶感的音樂氛圍。
![]()
▌“漂浮”在易北河口的愛樂廳(左),將復古的碼頭倉庫和時尚的船形外觀融為一體,是全世界最奢華的音樂廳之一。
1960年,幾個英國利物浦的年輕人在圣保利一家俱樂部登臺演唱。略顯青澀的他們在當地很受歡迎,并且迅速獲得了業界人士關注。三年后,這支名叫披頭士的搖滾樂隊一飛沖天,成為歐美流行樂壇的“斷層頂流”。時至今日,很多人依舊奉其為跨時代的超級巨星和音樂偶像。
我懷揣著朝圣般的心情,來到繩索大街(Reeperbande)附近的披頭士廣場(Beatles-Platz),只見幾個金屬剪影塑像正“凹”著樂隊成員們的經典造型。他們的音樂傳奇從漢堡起步,走向了世界。多年以后,愛樂之城漢堡依舊記得他們,因為搖滾不死,信仰不滅。
![]()
▌披頭士樂隊的音樂傳奇從漢堡起步走向世界,時隔多年,愛樂之城漢堡依舊記得他們。
北德的最后一個夜晚,我特意換上鉚釘夾克,在華燈初上的圣保利街頭,找了一家合眼緣的俱樂部。“Love, love me do. You know I love you…”舞臺上的黑人歌手把披頭士的老歌,唱出了幾分布魯斯的哀怨,動情之處一連串華美的R&B轉音,讓人驚嘆他或許就是下一個國際巨星。
溫馨曖昧的氣氛中,歌者唱得陶醉,觀眾聽得出神。一大扎精釀啤酒下肚,我的思緒也隨著音樂節拍飄向半空……
![]()
▌結束一天的游覽,游客們三五成群品嘗鮮榨德國冰啤。
漢莎(Hanse)一詞在低地德語中,是“公所”“會館”的意思。如今,作為實體的漢莎同盟早已隱入歷史的塵煙,但自信、互助、包容的漢莎精神生生不息——在后來的歐共體、現在的歐盟架構里,人們總能看見漢莎的影子。更珍貴的是,這種精神已然化作基因深深地烙刻進漢莎城市的肌理之中。
多年以后,我可能會淡忘在呂貝克、不來梅和漢堡走訪過的景點,但我一定會記得在這里遇見的每一張笑臉,以及這個德國北部體感25℃的清涼夏天。
編輯/Lili、cici
文/王位
圖/王位、視覺中國
設計/April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