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是社會的細胞,家事審判在“法結”與“心結”交織中,不僅關系到個人及家庭幸福,也關乎社會和諧和文明進步。近年來,江門市蓬江區人民法院高度重視婚姻家庭領域的矛盾糾紛預防化解,在區委政法委的統籌下,以維護婚姻家庭穩定,保護婦女、兒童和老年人等群體合法權益為核心,積極探索家事審判方式與工作機制改革創新,設立家事審判庭,通過“法院+社區”“法院+婦聯”“法院+協會”的“1+3”的工作模式,強化“家事特邀調解員+家事協理員+家事糾紛心理輔導員”機制效能,打造“啟明星”特色審判品牌,讓司法既有力度更有溫度,成為守護家庭幸福的重要力量。
完善多元共治,構建社會共治格局
蓬江區法院秉承“和”為主題的家事審判理念,專業化審理家事案件,與區婦聯成立家事糾紛聯調工作室,設在東區審判庭內,并通過構建“法院+社區+婦聯+心理協會”的審判機制,妥善化解家庭矛盾。
王某與蔣某曾是一對戀人,分手后不久,王某懷孕并生下了歡歡,隨著孩子逐漸長大,歡歡的相貌與蔣某愈發相似,王某一番思索后將孩子的存在告知蔣某,并出于信任,答應將孩子交給蔣某照顧一段時間。
![]()
可誰知孩子這一去便沒了音信。王某多方嘗試無果后向蓬江區法院申請人格權侵害禁令。東區審判庭的張華理法官,確認事實后依法向蔣某發出人格權侵害禁令,并聯合蓬江區婦聯依托家事糾紛聯調工作室組織雙方進行調解。
調解之初,雙方情緒激動,互相指責,一度陷入僵局。張華理與調解團隊成員決定采取“背對背”的調解方法,耐心釋法說理,引導雙方以最大限度保護未成年子女成長為原則,來確定撫養權歸屬。家事糾紛聯調工作室從關愛兒童的角度,對雙方進行家庭教育指導。最終,在多方共同努力下,雙方達成一致意見,孩子歸王某撫養,雙方就撫養費、撫養權等問題達成一致。
2024年以來,蓬江區法院共審結婚姻家事案件439件,調解家事糾紛149件,調解成功率達62%;發出家庭教育令、關愛未成年子女溫馨提示卡近80余份。
注重實質解紛,“瞻前顧后”全面解紛
在婚姻家事領域,部分深層次矛盾不會因案件的審結而自然消解,因此,在此類案件中要認真做好“后半篇文章”,為未成年人撐起一把全方位的保護傘。家事回訪機制便是重要舉措之一,可以有效防止新問題發生。
周女士與錢先生于 2014 年結婚后育有一兒一女,婚后雙方常因瑣事爭吵,隨著矛盾不斷升級,夫妻感情徹底破裂,周女士向法院提起離婚訴訟。庭審中,雙方均表示子女目前均已滿8周歲,處于自主意識覺醒階段,抗拒父母離婚,不愿到庭接受詢問。
承辦法官陳華是家事糾紛聯調工作室的成員,考慮到未成年人的心理特點,專門來到周女士和錢先生家中開展 “家庭式” 詢問,并對雙方離婚后如何關心、愛護孩子成長進行了家庭教育指導。雙方均表示離婚后也會加強溝通、相互配合,共同履行家庭教育責任,不缺席孩子每一個成長瞬間。
![]()
近年來,為進一步延伸家事糾紛聯調工作室的功能,蓬江區法院積極探索 “柔性司法” 模式,對離婚糾紛中未成年人權益保護難題,通過 “心理干預 + 家庭回訪 + 聯動保護” 機制,形成“審判-修復-回訪”閉環服務,逐步構建起“專業審判+心理輔導”未成年人審判新模式。
除判后回訪外,與江門市心理協會共同建全市首個“家事審判心理學專業實踐基地”、與五邑大學共建“未成年人心理援助教育實踐基地”,通過“案情+家情+性情”評估輔導,開辟集心理疏導、沙盤分析、兒童觀察為一體的多功能工作室,一對一引導,為未成年人提供和諧的成長環境。
守護銀齡幸福,柔性修復社會關系
尊老敬老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愛老助老是全社會的共同責任。在依法保障老年人權益的道路上,蓬江區法院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注重讓更多老年人老有所養、老有所依、老有所樂、老有所安,充分發揮審判職能作用,加強老年人權益保障,增進對老年人的精神關愛,不斷提升訴訟服務水平,加強訴訟服務機制建設,把司法服務送到老年人的家門口,盡顯司法的溫暖與關懷。
秀婆婆年事已高、長期臥病在床,此前五子女共同管理母親的財產,并簽訂了管理協議。一段時間后,財產管理卻出了問題。
“五弟私自從母親賬戶里轉走了6萬元。”氣不過的老二為母親打起了官司,要求其余子女返還私自挪用的母親財產。
![]()
一紙訴狀讓這個家庭的關系跌到了冰點,表面是錢財糾紛,實際上是家庭矛盾得不到化解。
執行干警區文煒到醫院了解秀婆婆病情以及后續治療費用情況后便約上兄弟姐妹五人到母親病房開展調解,做好“家門口”解紛服務。
區文煒先是肯定眾人孝心,再講秀婆婆治病是首要,用 “手心手背都是肉” 勸大家換位思考,別讓爭執寒了老人心,慢慢讓氣氛緩和。
在各方的情緒得到緩解后,考慮到目前老人長期治療需要,結合后續治療費用情況,區文煒建議將老人的存款匯入在醫院開設的個人賬戶上,讓存款變成治病錢,最大限度的保障老人權益。
五兄妹你一言我一語達成共識,此后,“相親相愛一家人”微信群又熱鬧了起來??
蓬江區法院通過不斷優化適老型訴訟服務,樹立人性化審判理念,注重將對老年當事人的保護從身份利益、財產利益全面延伸到人格利益、安全利益和情感利益。通過上門立案、上門開庭,開通老年人維權熱線、對生活困難的老年人予以司法救助等舉措,2025年以來為老人提供便民服務46次,辦理涉老年人權益案件26件,助力老年人真正實現放心養老、安心養老。
創新多元普法,實現權益全鏈保護
為全面落實未成年人司法保護職責,蓬江區法院創新打造“啟明星”未成年人司法保護品牌,創新構建“3211”普法體系——即建立關愛、聯動、綜合治理三項機制,打造審判、普法兩支專業化隊伍,并建設一個普法劇場、一個普法講堂,實現了少年審判司法功能與社會功能的深度融合。該品牌獲評2024年廣東省國家機關“誰執法誰普法”優秀普法工作項目。
![]()
堅持案件辦理與促推治理并重,在各方協力上做文章,深入參與構建涉未成年社會綜合治理體系建設。通過一案一研判、一校一服務等方式構建“法院+N”模式,探索了一條典型案例發布為先,司法建議、從業禁止令、家庭教育令等緊隨其后的治理路徑。
近年來向教育部門、學校、社會機構等發出司法建議書20余份,開展法治進校園、法院開放日等普法活動70余次,覆蓋師生5萬余人次,不斷健全完善未成年人犯罪防治體系,完善多方協同工作格局,共同構建新時代未成年人保護工作大格局。
未來,蓬江區法院將以更加專業的審判、更人性化的關懷、更高效的糾紛預防化解機制,護萬千家庭無懼風雨,盡享安寧。
來源:蓬江區法院
供稿:邱媛媛
排版:譚年安
編輯:古慧琳
審校:何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