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呀~上次我們聊了關于順產VS剖宮產的住院時間跟費用問題的對比:
這篇文章咱們來聊聊關于剖宮產vs順產的疼痛程度及風險的對比。
在疼痛程度上,順產的疼痛無論是強度,還是持續時間,都是遠遠超過剖宮產的。
但這不代表剖宮產就完全不疼,如果說順產是在孩子出來之前疼的話,那么剖宮產的疼主要是在手術之后,等麻藥退去,因為身上從里到外每一層都有大口子,都是剛剛縫合的,疼痛是客觀存在的。
與此同時,為了避免宮腔有積血,引起后續的感染、粘連,這個時候護士還會來壓子宮增加排出,整個過程也是非常痛苦的。
事實上,因為每個人對于疼痛的感知完全不同,所以呢,有統計調查顯示,兩種分娩方式都經歷過的女性,有相當比例的人認為順產更疼,也有部分人表示剖腹產術后那幾天更疼,但不排除個人因素或者激素影響的因素。
當然,目前臨床在這兩種方式上都在努力降低或減少痛苦,順產方面主要是推動無痛分娩,可以大大降低疼痛程度,但無法完全消失,且還會有宮縮的感覺。
咱們國家呢,也在大力普及,25年年底全國三級以上的醫院都要普及,27年年底二級以上的醫院也要全部普及,但是從網友的反饋來講,相對悲觀,因為麻醉醫生的缺口仍然很大,能普及跟能打上似乎并不完全劃等號。
剖宮產方面呢,也有產后鎮痛泵啊,這個也是用來緩解產后疼痛的方式,讓我們可以在術后那段時間不至于那么疼。
需要指出的是,無論是剖宮產麻醉用的藥,還是無痛分娩用的藥,亦或者是鎮痛泵,用的藥都是一樣的,打的位置也是一樣的,只是打的濃度啊或時機是不同的,而且從大數據來看,反復也證明了其安全性和有效性。
好,講完了疼痛程度,我們講講操作風險的問題,希望大家可以堅持看完。
先說順產,這里存在明顯的人群差異,因為能順產的孕婦,通常在臨床上認為是健康的孕婦,所以面臨的風險主要是兩個:
第1個呢,就是本來好好的,一切順利,但是過程當中出現胎兒宮內窘迫,也就是醫生說的胎心不好了,或者說臍帶脫垂,產程停滯,或者是各種難產的情況,那就要考慮順轉剖了,這對于很多產婦來講,就是很大的打擊,也是很痛苦的經歷。
第2個就是裂傷的情況,里面的宮頸有可能裂傷,萬一有可能裂傷,尤其是在胎兒比較大,產生比較急的情況下,超過了咱們組織彈性的極限,就容易破裂,這幾乎是百分之百會發生,只是每個人程度不一樣,但只要破了,就需要考慮修復和感染的問題了。
一般情況下,常見的是一級或二級的裂傷,可以縫合進行修復。如果助產士預感可能有三級裂傷了,那就要考慮側切了,相當于用一個可控的傷害,來避免另一個不可控的傷害,這個不可控的傷害有可能是從陰道直接裂傷到直腸的損傷。
這也是側切存在的意義,但如果出現了四級損傷,說實話,在現在醫療資源跟條件下,那基本上就算醫療事故了。
但近些年有研究指出,側切可能未必是最佳選擇,而且也存在濫用的情況,所以需要進一步尋找證據來限制側切的使用,只在特定情況下,比如說胎兒窘迫,或艱難產的情況下才能使用。
哦,對了,在順產過程當中還有一個問題,就是有可能面臨胎盤免除困難,除了用藥以外,可能還需要用到收取胎盤或者清宮。
在一些非常緊急的情況下,比如說胎盤大面積植入,大量出血止不住,有可能需要切除子宮。
剖宮產面臨的問題就更多了,最基本的三樣是:出血、麻醉、感染的風險,無論是產后出血的概率,還是整個出血量,都比順產成倍增長。
有時候,剖腹產手術之前需要提前備血,甚至有時候遇到危急情況,也有可能需要把子宮切掉。
感染風險呢,也是大幅度增長,畢竟切了大口子,還把肚子打開了,子宮也打開了,切口有可能感染,腹腔有可能感染,子宮里邊兒也有可能感染。
麻醉風險主要跟麻醉用藥啊,手術時間長短啊,以及孕婦自身對藥物的反應相關,這些算是任何腹腔手術都有可能面臨的問題。
還有一些是剖宮產風險更高的問題了,比如說血栓風險會更高,對比順產可能高出好幾倍。
另外就是羊水栓塞,雖然順產跟剖宮產都有可能發生,但是剖宮產的發生概率相對更高一些。
還有產后大出血的情況,也是兩者都有可能發生,但是剖宮產的風險會更高。
對于個人來說,有的做了剖宮產沒有遇到這些情況,感覺可能比順產要好受一些,但是從大數據來看的話,有創手術確實把各種風險的發生概率直接拔高了一個臺階。
好,關于疼痛程度及操作風險的對比咱們就聊到這兒,下次咱們聊聊產后恢復、產后哺乳及子代差異的對比。
我是六層樓,我愛這個世界。
獨家推送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