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吳大爺二三事,一起共同成長
知識分享 丨生活感悟
學習思考,尋找自我。
大家好,我是滿肚子雞湯的吳大爺,一個天天在鍵盤上敲打心靈,喜歡給人講知識講故事的男人。
1988年以后,褚時健的身份,開始發生微妙的轉變。
從一個把企業做強做大的“工廠廠長”,變成了一個打造品牌、統籌資源、布局產業的“商業操盤手”。
這段時期的褚時健,不再只是“把一件事做得極致”的高手,而是走向了“同時駕馭多件事、協同各方勢力”的復雜人物。
這一切的起點,就是紅塔山品牌的崛起。
![]()
一、紅塔山,褚時健的“國家級作品”
上世紀80年代末,中國卷煙市場開始邁入品牌競爭時代。
人們買煙不再只看價格,而是看“哪個是牌子貨”。
這個時候的褚時健,決定:我們要造自己的王炸。
他開始親自操盤紅塔山這個品牌,從產品設計、產能分配,到市場定位、營銷策略,幾乎事無巨細。
在那段時間的品牌考核中,紅塔山幾乎“場場登頂”:
心目中理想品牌排名;
實際購買品牌排名;
當年首選品牌排名。
全部第一。
而這并不是靠燒錢砸廣告,而是靠真實的質量和渠道控制。
消費者真的覺得這煙好抽、值得買。
所以說,紅塔山不只是一個商標,而是褚時健寫給時代的一封品牌情書。
![]()
二、“別人不動時我們大動”——逆勢操作的真高手
這句話幾乎可以作為褚時健整個人生的“信條”:
“別人不動時我們大動,我們處于優勢時再努力一大把,和對手的差距就拉大了。”
在當時,串換制度沒有完全放開,設備采購、技術升級、資金出海都受限重重。
很多廠子都在觀望、猶豫、請示,而褚時健卻已經動了:
他親自申請外匯、出訪歐洲,僅用了20天時間,就在四個國家采購了近20億元設備。
這一舉動轟動行業,也讓玉溪卷煙廠成為亞洲煙草設備最先進的企業。
他不是沖動,而是判斷得極其準確:“這一步,別人三年都走不了。”
而這也正是他高屋建瓴的地方。
三、善于“合法變通”,他是政策與市場之間的翻譯機
一個企業家能成功,通常不是因為他有資源,而是他懂怎么在規則中找縫隙,合法合規地變通。
例如那份“20年前的文件”。
明確規定企業擴產不得超過原有資產的30%。
這在別人眼里,是鐵規。
但在褚時健眼中,是需要解構的障礙。
于是他采用“分批購置、分別核算”的方式,規避紅線,既沒違紀,又達成目標。
還有“串換”政策未完全開放時,他就嘗試繞過常規渠道,提前布局資源轉化。
這些行為,站在今天可能看起來“灰度”,但在當時,是他對政策與市場的精準理解。
什么叫合規?
是我比你更懂規則。
![]()
四、用利稅“說話”:他是國家最會掙錢的朋友
褚時健一生最大的底氣,不是職位,不是關系,是三個字:
“利 稅 額。”
每次申請政策,他都不拐彎抹角。
不是“發展情懷”,不是“民生需要”,而是簡單粗暴地說:
“你給我這個政策,我能多給國家交多少錢的稅。”
他幾乎每一次都能打動政策制定者。
因為他清楚:在那個年代,誰能帶來財政收入,誰就是“最好合作伙伴”。
這也是他成為“煙草大王”的另一個原因:
他讓上級信任,讓政府有稅收,讓自己有利潤,讓員工有獎金。
每一環都有人得利,所以沒有人想攔他。
五、一張批條=百萬財富,權力的邊界與代價
很多人不知道,在那個年代,一張“煙批條”值多少錢。
答案是:動輒上百萬。
紅塔山供不應求,誰能拿到進貨權、誰就能躺賺。
而這張“進貨權”背后的批條,往往由褚時健親自審批。
于是,各路人馬紛紛登門:
l官員;
l企業家;
l投資者;
l商人;
l老同學;
l親戚鄰居;
每天都有數十人上門拜訪,手里捧著請帖、茶葉、文玩,還有厚厚的檔案袋。
褚時健的生活也因此被擠壓得“毫無縫隙”:
中午也不能午休;
節假日也不斷電;
每一次的簽字,都是一筆財富的調配。
這是“權傾一時”的代價:人人都服你,但你也不再屬于自己。
![]()
六、不是壟斷,而是共贏:他帶動了整個行業升級
和其他靠政策圈資源、搞壟斷的國企領導不同,褚時健反其道而行:
他主動去幫其他煙廠發展,
涪陵卷煙廠;
延安卷煙廠;
甚至外省的生產基地。
他派技術、送設備、培訓人才,幾乎是把紅塔的管理標準,輸出給同行。
他的邏輯不是“我要獨大”,而是:
“你們都強了,市場才能更規范,我紅塔山也才更值錢。”
這是企業家和掠奪者的區別,
前者思考生態系統,后者只看自己能吃多少。
七、“總裁管今天,董事長管明天”——褚時健的資本布局
褚時健最強的能力,不只是經營煙草,更是提前認清:煙草是入口,但不是終點。
在紅塔集團步入巔峰后,他開始系統地布局資本與金融:
l成為光大銀行、交通銀行、富滇銀行股東;
l投資證券市場;
l入股太平洋保險、華泰保險;
l控股云南白藥、昆明制藥;
l跨足電力、交通、基建;
l在海外建廠、建立全球供應鏈。
他打造的是一個“有煙草現金流支撐的產業資本帝國”。
一旦哪天煙草政策變化,紅塔集團仍舊能靠金融、醫藥、基建、能源穩住大盤。
在中國企業家史上,能做到這一步的,并不多。
![]()
八、如果沒有那場意外,他可能就是王者級人物
很多人說,如果褚時健沒有后來的那場“案件”,他或許能成為:
中國最懂制度紅利的企業家;
第一代產業資本領袖;
紅塔山模式的輸出者;
一個能統籌實體與資本、國內與海外的超級操盤手。
但歷史沒有如果。
這也提醒了所有企業家:
在高處不勝寒時,真正決定你能否站穩的,是“邊界感”。
褚時健聰明、勤奮、有膽識、有手腕,但在那個模糊的時代里,太過鋒芒畢露、過度集中資源,也終究埋下了隱患。
結語:問題不是難,是你敢不敢動手解決
如果你非要用四個字來概括褚時健這一生,那就是:
解決問題。
政策難?走通它。
資金難?換資源。
設備難?飛歐洲買回來。
同行落后?帶他們一起進步。
產業風險大?提早布局金融板塊。
這不是空談。
這是真正的“執行力+洞察力+創造力”的結合。
我們今天說什么商業思維、戰略打法、資源整合,其實他幾十年前就已經“無師自通”。
而我們能做的,就是從他的故事里,學到那最核心的五個字:
動手,解決問題。
歡迎點贊、轉發、評論。
我是吳大爺,夜風同學
愿一路陪你共同成長!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