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公元前332年,亞歷山大的馬其頓軍隊高歌猛進,不斷奪取波斯人的殘山剩水。他們接連攻取小亞細亞半島和敘利亞,并沿地中海岸殺向富庶的埃及。順便猛攻那些心系前朝的重要城市,直至對方屈服或徹底滅亡為止。無論哲學發源地米利都,歷史之父的故鄉哈利卡納蘇斯,還是號稱從未陷落的推羅,都在這個過程中慘遭重創。
然而,真正的考驗來自加沙,一座完全建立在沙丘上的尋常城市。當地守軍在毫無外援的情況下,堅持抵抗達5個月之久,甚至兩次差點將亞歷山大本人打死。
![]()
伊蘇斯之戰讓波斯帝國損失掉敘利亞和埃及的大部分駐軍
早在前331年,馬其頓人在伊蘇斯之戰中大獲全勝,逼迫大流士三世丟下自己的軍隊跑路。但在敘利亞到埃及之間的廣袤海岸,尚有大量區域游離于雙方掌控,可能威脅到亞歷山大的后勤供應。例如數千為波斯帝國服役的希臘傭兵,就走海路抵達克里特與歐洲本土,從事破交、策反等敵后行動。另有一支偏師南下埃及,險些利用總督死后的空窗期占山為王。
![]()
為確保后方安全馬其頓軍隊優先向南挺進
正因如此,亞歷山大沒有選擇追擊波斯主力,而是調頭沿海岸南下。先是派騎兵控制大馬士革局勢,接著將包括西頓在內的大部分腓尼基城市收歸麾下,并且意外收到塞浦路斯人送來的投名狀。只有孤懸小島的推羅拒絕臣服,不惜同幾倍于自己的遠征軍激戰。盡管給馬其頓人造成巨大麻煩,卻也招來家園被毀、人口皆被變賣為奴的凄慘結局。
![]()
腓尼基島嶼城邦推羅曾被圍攻達半年之久
與此同時,一個名叫巴提斯的波斯宦官,正在南方的加沙密切關注局勢發展。此人的早年經歷已不可考,但在選擇擺面前的關鍵時刻,依然堅持舊帝國利益。可能是對本地市民缺乏信心,他們特意從臨近的沙漠中招募阿拉伯雇傭兵,作為抵御進攻的核心班底。同時,手里另有一些精通機械的工兵,能夠制造弩炮等武器。奈何身處干旱沙漠,缺乏木材等必要零件,無法大批量生產配置。
![]()
古代加沙雖距海不遠本質上確是一座沙漠山城
好在加沙建造于荒漠邊緣的高崗上,四周是16米高城墻,非常適于有準備的軍隊長期死守。除西側的臨海沙灘,余下的北東南三面亦是松軟沙土地形。這讓圍攻者很難順利挖掘地道,也無法通過艦船直接觸及城頭。城內居民多為來自古代歐洲的腓利士人后裔,普遍保有較多尚武好斗風氣,勇于站出來守衛鄉土。故而在亞歷山大之前,他們曾逼退過巴比倫大王尼布甲尼撒,以及波斯帝國的第二代統治者岡比斯。
![]()
滅亡前夕的波斯帝國軍隊
不過,新來者無疑是更為致命的對手。在菲利普二世改革后,每支成規模野戰軍都配備有專業工兵,可隨時組裝弩炮參與攻堅。作為其附庸的希臘科林斯同盟,又能提供更大規模的技術隊伍,用各類土木工程淹沒目標城市。加之腓尼基人與塞浦路斯人倒戈,這下連快速運輸糧秣、武器備件的船只都相當充足。
![]()
馬其頓軍隊已經有攜帶專業工兵與機械武器的習慣
當年10月,馬其頓先頭部隊剛抵達加沙,就選擇到城市南側扎營。因為那里的結構最薄弱,看著很容易被破壞。工兵當即搬來弩炮,卻發現要擊中城樓等目標有點困難。因為城市所在山崗太高,石彈大仰角射擊的威力有限,所以認為盲目強攻的收效不大。
![]()
亞歷山大的工兵與輕步兵
這番專業意見卻讓亞歷山大感到惱怒,覺得自己有必要拿下這種交通要道。否則無法安心進入埃及,極有可能被忠于波斯的地方勢力偷襲。于是下令修建一道土坡,高度要與加沙城位置相當,方便弩炮對守軍單位平射石彈。
![]()
加沙之圍前期馬其頓人重點從南側進攻
幾周后,這條南側的土坡基本完工,用于攻城的弩炮也部署完畢。亞歷山大相當興奮,頭戴桂冠舉行祭祀,為料想中的破城舉辦神秘儀式。結果,機械武器的凌厲射擊,反而激起守城阿拉伯士兵的怒火。他們索性開門殺出,向著弩炮方向大舉出擊,準備縱火將之全部焚毀。其余人繼續在城頭掩護,居高臨下的放箭、投石,很快便將數量有限的圍攻者壓制。
![]()
馬其頓人利用土堆可以有效攻擊加沙城墻
亞歷山大目睹此景,毫不猶豫的親率近衛軍步兵趕去增援,卻依舊被密集落下的遠程武器籠罩。雙方僵持不下之際,自己被一顆突然射來的石彈擊中。由于距離較近,直接將盾牌、胸甲打穿,乃至嵌入肩膀位置。馬其頓人被迫暫停圍攻,以相對體面的方式有秩序退下土坡。隨后繼續監視、包圍加沙,坐等更多工兵與弩炮從推羅前些運過來。
![]()
由于距離太近亞歷山大本人也被守軍火力擊傷
很快,大批腓尼基船只抵達巴勒斯坦海岸,上面運載的武器、補給和專業人員,足夠亞歷山大掀起更大規模圍攻。隨即下令圍繞全城,建造約有76米高的土坡。如此一來,弩炮可以輕松射擊城頭目標,周圍也有足夠空間布置守衛力量。
![]()
亞歷山大的馬其頓近衛步兵
至此,加沙的防御體系搖搖欲墜,在石彈的不間斷轟擊下彈痕累累。同時,一些土質較硬的區域被發現,成為工兵挖掘地道的最佳路線。他們努力使城墻出現下沉,直到部分段落發生坍塌。
![]()
加沙之圍后期馬其頓人從四面八方同時進攻
即便如此,加沙城內的阿拉伯傭兵依然士氣堅定。當南側城墻被弩炮打塌,立即抱團頂住那些蜂擁而至的馬其頓輕步兵。哪怕承受著慘重傷亡慘,還是前后三次化解強敵的大規模沖鋒。
![]()
方陣部隊登場后守軍再無正面反抗機會
第四次沖鋒開始后,亞歷山大開始把馬其頓方陣派上土坡,從兩個方向展開重點進攻。其一是被工兵挖空地基的那段城墻,其二是被弩炮打出缺口的位置。隨后還需要借助梯子翻越一定高度,但攻擊難度已經大大下降。而且方陣部隊的正面壓迫感十足,只要展開隊列就足以逼退使用短武器的阿拉伯人。
![]()
登上城頭的亞歷山大和近衛軍步兵
最終,一位名叫紐普托利馬斯的貴族拔得頭籌,成為首個率部占領城頭的指揮官。其他各營不甘人后,順著他們走過的路線爬上城墻,四處尋找城門并予以破壞。本地的非利士后裔在阿拉伯傭兵基本陣亡之際,繼續在城中與圍攻者爆發激烈巷戰。因而傷亡比極高,根本沒什么成年男性淪為俘虜。唯有缺乏軍事能力的婦女兒童,被殺紅眼的馬其頓人故意留下,作為奴隸出售到歐亞各地。
![]()
雖然獲勝但馬其頓人的傷亡略多于守軍
作為指揮官,巴提斯同樣沒出逃可能,稍后就出現在馬其頓國王面前。由于不肯下跪屈服,甚至故意表現出鄙夷神態,被亞歷山大下令處死。勝利者模仿《荷馬史詩》橋段,拿一根繩子穿過他的腳踝,再用綁定戰車將之活活拖行到死。
![]()
巴提斯享受到《荷馬史詩》中的赫克托待遇
事實上,這并非加沙第一次遭受滅頂之災,更不是最后一次毀于亂世烽火。最初定居于此的迦南土著,早在亞歷山大出生以前,就被埃及人和非利士人替換。馬其頓軍隊的戰績,不過是最具歷史意義的轉折。他們從附近沙漠中招募阿拉伯人,作為城市修復后的定居者,開啟長達2000多年的新紀元......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