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出意外地,北京今年的高考語文試題,再次考到了《紅樓夢》知識,依然是10分的簡答題,材料選自原著第七十回。
《紅樓夢》第七十回:寶玉一壁走,一壁看那紙上寫著《桃花行》一篇,曰:桃花桃花簾外東風(fēng)軟,桃花簾內(nèi)晨妝懶。……一聲杜宇春歸盡,寂寞簾櫳空月痕。寶玉看了,并不稱贊,卻滾下淚來,便知出自黛玉,因此落下淚來。又怕眾人看見,又忙自己拭了。因問:“你們怎么得來?”寶琴笑道:“你猜是誰作的?”寶玉笑道:“自然是瀟湘子的稿子了。”寶琴笑道:“現(xiàn)在是我作的呢。”寶玉笑道:“我不信。這聲調(diào)口氣,迥乎像蘅蕪之體,所以不信。”寶釵笑道:“所以你不通。難道杜工部首首都作‘叢菊兩開他日淚’不成?一般的也有‘紅綻雨肥梅’、‘水荇牽風(fēng)翠帶長’等語。”寶玉笑道:“固然如此,但我知道姐姐斷不許妹妹有此傷悼之句。妹妹雖有此才,是斷不肯作的。比不得林妹妹曾經(jīng)離喪,作此哀音。”眾人聽說,都笑了。
(1)請結(jié)合材料,簡要分析寶釵的表現(xiàn)體現(xiàn)了她的哪些特點。(4分)
(2)寶玉所說的“曾經(jīng)離喪”指的是黛玉怎樣的身世?請結(jié)合原著中的其他相關(guān)內(nèi)容,簡要分析黛玉性格中的哪些特點與此身世有關(guān)。(6分)
題目類型屬于比較常見的閱讀理解,但相對來說要簡單一些,閱讀材料只選取了一段,題目也只設(shè)置了兩個,只要簡答即可,不用長篇大論。
但是,這道題難就難在它考的是紅樓夢知識,而且考生作答時,不能只從給出的材料中找答案,還得從整部紅樓夢里去總結(jié)。
![]()
也就是說,雖然材料只給了一段,但是要求上,考生平時還是要熟讀整本紅樓夢,并對其中的主要人物、主要情節(jié)有一個全面的了解和掌握,否則在考試中就很難拿高分。
這段材料主要圍繞《桃花行》的作者是誰,在寶玉、寶琴和寶釵三人的對話中展開,寶玉一看詩的基調(diào),就知是黛玉所作,并因此落淚。
但寶琴編謊說自己作的,寶玉就不信,因為這首詩里所透露的傷悼之句,離散之音,不符合寶琴一貫的風(fēng)格,這時候?qū)氣O就開始“強詞奪理”了。
她的理由是,每個人的風(fēng)格都不會一成不變,而是多變的,甚至是豐富多樣的,為此還舉了杜甫的例子,寶釵為什么這么說?有一個原因很明顯,她在維護自己的堂妹。
寶釵那話,頗有些“既然我妹妹辯論不過你,那我就好好跟你掰扯掰扯。”的意味,但是三人對話的情境是放松的愉悅的,并非針鋒相對,寶釵是笑著說的,這反映了她處事的圓融。
這詩當(dāng)然是黛玉所作,寶釵的辯論,既是出于維護寶琴,也反映了她聰敏博學(xué),處事圓融的一面,這也是她在曹公筆下的“人設(shè)”。
寶玉也沒服輸,寶釵辯解之后,他再一次解釋,他知道寶釵的為人,所以以他對寶釵行事風(fēng)格的了解,她不會讓自己的妹妹寫這些透著哀怨頹喪之音的詩,即便寶琴有這樣的詩才。
![]()
寶釵是什么性格?原文說的是品格端方,行為豁達,隨分從時,寶釵相對于大觀園中的其他姊妹,她的言行舉止都是符合封建禮教對閨閣女子的約束的,她從沒有過什么出格的言論和行為。
我們常將薛寶釵形容為封建社會下最完美的閨閣女子的代表,因為她謹言慎行,恪守禮教,端莊穩(wěn)重,這也是她能得到賈府上自賈母王夫人下至奴仆階層中至身邊姊妹一致好評的主要原因。
這么一分析,第一道題的答案差不多就出來了,只要有“聰敏博學(xué)”“處事圓融”“恪守禮教”這幾個關(guān)鍵詞,就很容易得分。我們來看官方給出的參考答案。
寶釵的特點:1、聰慧敏銳:以杜甫為例反駁寶玉,指出“各人亦有媚語”,說明寫作風(fēng)格的多樣性;2、處事圓融:既維護寶琴,又不直接否定寶玉,用“你不通”委婉表達觀點,避免沖突;3、恪守禮教:認為黛玉“離喪”才作哀音,暗含對黛玉多愁善感的含蓄提醒,符合其穩(wěn)重內(nèi)斂的性格。
第二題就有點“超綱”了,因為它的答案不局限于所給材料,而是要從原文其他相關(guān)情節(jié)中去總結(jié)提煉。當(dāng)然,第一小問不難,黛玉“曾經(jīng)離喪”說的是她“父母雙亡,寄人籬下”的現(xiàn)實。
第二小問緊承第一小問,讓我們據(jù)此分析黛玉性格中與其“曾經(jīng)離喪”的身世相關(guān)的特點有哪些?熟讀紅樓我們都知道,寄人籬下的黛玉,她的主要性格特點幾乎都跟自己離喪的身世有關(guān)。
![]()
比如敏感多疑,為什么敏感為什么多疑?就是因為她父母離世寄人籬下的現(xiàn)實,畢竟她不是這里的正經(jīng)主子,一步路也不敢多走,一句話也不敢多說,對身邊的人和事自然都是異常敏感而多疑的,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周瑞家的送宮花一回。
再就是多愁善感,這一點在黛玉的詩作中多有體現(xiàn),比如《葬花吟》《題帕三絕》《五美吟》《柳絮詞》以及材料中的《桃花行》,現(xiàn)實中孤苦無依的她,只能寄情于詩詞,借景抒情,原文中也多次寫到黛玉總是觸景傷懷,暗自灑淚。
以及孤高自許,目無下塵,黛玉為什么會這樣?對她來說,也許把自己層層包裹起來,遠離那些世俗糾纏和掙扎,也許就不會受到更多傷害,所以她給賈府之人的感覺,是不容易親近的,其實越是如此,我們越是能看出黛玉內(nèi)心的脆弱和親情缺失。
黛玉的這些性格特點,都是其“父母雙亡,寄人籬下”的身世和現(xiàn)實在其性格中的真實映射,也是她留給賈府之人和世人的最深刻的印象。
因此,答案中只要提到“敏感多疑”“多愁善感”“孤高自許”這些關(guān)鍵詞,就能得分,這道題跟第一道題一樣,分別考查的是紅樓夢的兩大女主寶釵和黛玉的性格特點,這也是考生需要掌握的紅樓夢知識點。
![]()
我們來看參考答案:第一小問黛玉身世:父母雙亡,寄人籬下。第二小問黛玉性格特點:1、敏感多疑:如葬花時感嘆“花謝花飛”,因身世孤苦而對環(huán)境變化格外敏感;2、孤高自許:拒絕迎合世俗,如拒戴北靜王所贈寶玉的鹡鸰香念珠,體現(xiàn)寄人籬下的自尊與疏離。3、多愁善感:《葬花吟》《桃花行》等詩作,借自然景物抒發(fā)身世之悲,與無依無靠的經(jīng)歷直接相關(guān)。
有意思的是,小學(xué)五年級下冊的語文課本里,有一篇《紅樓春趣》的文章,也是選自《紅樓夢》第七十回,說的是眾人放風(fēng)箏的故事。
也就是說,如果我們小學(xué)時就認真學(xué)過這一課,在課余時間完整地讀過這一回,甚至中學(xué)時就通讀過紅樓夢,那么當(dāng)在高考語文試卷中看到這一題時,就不會覺得意外。
公允地來說,這道題出的還是很有水平的,通過寶玉寶釵辯論《桃花行》作者,引出對釵黛二人性格特點的提問,題目的核心還是考查考生對紅樓夢主要人物性格特點的知識點的掌握情況,相信平時的授課中,老師也沒少強調(diào)。
如果是你來作答,這道題能拿幾分呢?
作者:夕四少,本文為少讀紅樓原創(chuàng)作品。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