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到2025年,團子陸陸續續讀了很多關于過去鄉村生活的書籍。
其中,廣西人民出版社有個系列書籍很不錯,名字叫中國鄉存叢書。
各種舊時鄉村飲食、舊器物、農事、舊時風俗等內容均可以在書中了解到。
團子粗略統計了下,這一主題相關書籍目前總共出版了9本,今天在這里簡單介紹下每本書的內容。
有的看過,有的正在看,有的還沒看。
一,黃孝紀
這系列書籍,要屬這個作家出版最多,他一個人就寫了6本,還有兩本待出版,可以說相當高產。
1,《瓦檐下的舊器物》
書名直接點題,全書寫了幾十種舊器物,有些現在還能看到,有些已經幾乎快要消失。
舊器物承載的是一代人的生活印記,生活條件越來越好,一些傳統器物的消失不可避免。
好在如今互聯網足夠發達,有很多人用筆和相機留下舊器物的痕跡。
臉盆架、洗衣杵、連枷、撮篩、鋪磙……
不是看書的話,有些舊器物團子連聽都沒聽過,更不知其為何物。越讀書,越覺得自己無知。
2,《一個村莊的食單》
這本書的內容是關于飲食的,作者寫他的故鄉村莊日常吃什么。
“截取二十世紀七十年代初到九十年代初的二十余年時間。”
由于寫的是上個世紀七八十年代的飲食,外加是湖南村莊,所以比較有地域特色,有些食物團子吃過,有些沒聽過也沒吃過。
甑蒸飯、燜紅薯、雞公、米豆腐、高粱餃粑、楓樹葉茶……
3,《故園農事》
這本團子沒看,網上看了下簡介大概知道書的內容講什么。
其實只看書名就可以猜測出書籍主題是講過去的農事。
部分內容和《生產隊》那本書有所重合,可以理解,都是寫農村生活,有些內容肯定是大家都會寫的。
4,《節慶里的故鄉》
從杭州圖書館借了紙質書回來,6月8日看完了。
這本主題也非常鮮明,本質還是寫故鄉,不過換了一個角度來切入,通過對各種節慶及相關習俗的描寫來記錄作者曾經生活過的故鄉。
5,《老家什》
這本的話,在鄉村生活過的伙伴讀起來應該很有感觸。
鋤頭、蓑衣、斧頭、磨刀石、火鉗、腌菜甕、搪瓷杯、蒲扇……
一件件器物幾乎是舊時鄉村家家戶戶必備的物品。
說點題外話,今年5月的某一天,晚上在社區廣場看演出,團子一眼瞅見人群中特別亮眼的一把蒲扇。
自從有了電風扇和空調,蒲扇這種傳統扇子在我們家絕跡了。
小時候,每次放暑假回村里,奶奶家是沒有電風扇的,她總是拿起那把很舊的蒲扇扇風。
6,《莊稼人》
這本寫了許許多多舊時鄉村老職業,有些團子也只是聽說過,沒在現實生活中見過。
書里呈現的鄉村生活時期大致是上個世紀七八十年代,算算,距今也就幾十年。
但也正是這幾十年間,鄉村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郎中、媒婆、木匠、粽匠、放映員、赤腳醫生、收魂人……
二,何永洲
《生產隊》
說起來,這系列叢書的書名大都起得簡潔直白,是那種你一看名字就能猜到書的內容是關于什么的。
這本團子看完了,全書寫了許多上個世紀生產隊時期的人、事、物。
三,陳紙
《舍陂記》
這里的舍陂是地名,和黃孝紀筆下的八公分村一樣,是作者從小生活的村子。
全書寫了舍陂村的風土人情、一草一木、一食一味。
四,侯玨
《兒戲》
這本的主題團子很感興趣,全書寫了41種兒童游戲。
滾鐵環、樹皮喇叭、騎木馬……
70,80后童年玩過的游戲這本書里寫了不少。
滾鐵環90年代還是有人玩的,現在很少看到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