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一位穿越千年的奇人,他的存在本身就是一段傳奇。他身懷絕技,劍舞雙絕,更有一腔不羈的豪情,讓后人仰望不已。
奇事頻出的李白,曾經醉臥長安,高力士為之脫靴,楊貴妃為之研磨,其不羈的作風,令人咋舌。
![]()
他一生游歷四方,祖國的大好河山,很多地方都還流傳著他創下的千古佳話,他仿佛天生便是為了行走江湖、書寫傳奇的。
而談及奇詩,李白更是無人能及。他的詩篇如長江之水,浩渺無涯;如高山之巔,峻拔壯麗。
無論是“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的磅礴,還是“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消愁愁更愁”的奇妙,抑或是“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的柔情,都讓人沉醉其中,無法忘卻。
而李白的詩之所以能稱奇,是因為他的詩中增添了一股別人模仿不來的超凡脫俗,這使得他的詩歌讀起來神乎其神,“仙氣”飄飄。
而在他充滿“仙氣”的上千首詩中,有一首飲酒詩寫得出神入化,堪稱是其飲酒詩中最神乎其技的一首。
這首詩前兩句平淡無奇,后兩句驚世駭俗,令人嘆為觀止,這首詩就是《山中與幽人對酌》,其詩如下:
山中與幽人對酌
【唐】李白
兩人對酌山花開,一杯一杯復一杯。
我醉欲眠卿且去,明朝有意抱琴來。
![]()
眾所周知,李白是詩仙,也是酒仙。而作為酒仙,他“三百六十日,日日醉如泥”。所以即便是孤獨一人,李白也會“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
而與他在一起對酌的人,那也絕非是等閑之輩,我們所知道的就有岑夫子、元丹丘、賀知章、孟浩然杜甫等人。而在這首《山中與幽人對酌》中,其中的“幽人”便是此詩的主角。
這位隱逸的“幽人”我們雖不知他究竟是誰,但可以肯定的是,與這樣的人對酌,李白是倍感興奮,酒意甚濃。
在開篇的“兩人對酌山花開,一杯一杯復一杯”兩句中,李白與這位“幽人”在爛漫的山花中歡暢痛飲,一杯接一杯,杯杯復杯杯。
這兩句言語不多,卻勾勒出李白與“幽人”把酒言歡的暢快場景。此時的“二人對酌”比往日的“獨酌無相親”不知要歡暢了多少,不知要自由了多少。
“幽人”品行高潔,讓李白一下子感覺遇了知音,所以自然是“一杯一杯復一杯”,“酒逢知己千杯少”,每一杯都燃起了李白豪邁的心情,每一杯都讓李白與“幽人”感覺是相見恨晚。
![]()
在這兩句詩中,“一杯”兩個字接連重復了三次,這樣的用法在李白詩中并不多見。但這樣的用法不僅描繪了李白與“幽人”的酒量大如江海,更渲染出了李白與“幽人”對酌的歡暢氛圍。
使人仿佛親眼看到了那暢飲高歌的情景,使人仿佛又聽到了李白再一次唱起了《將進酒》中那經典的勸酒聲:“將進酒,杯莫停”,“五花馬,千金裘,呼兒將出換美酒,與爾同銷萬古愁。”
這兩句詩雖然巧妙,但與李白的其他詩相比,就顯得平淡無奇、直白如話了,缺少了必要的技巧與雕琢,純粹只是客觀地敘述當日之事。
然而,緊接著的“我醉欲眠卿且去,明朝有意抱琴來”兩句堪稱是驚世駭俗!這兩句翻譯成現代漢語就是:
我已爛醉如泥,昏昏欲睡,您且自行離去,如果你意猶未盡,明天不妨抱著琴來,我們繼續酣暢淋漓地喝個痛快。
在這兩句詩中,李白直言無諱地說出了自己的心里話,完全沒有顧忌“幽人“的感受。但李白最后的一句有些令人費解,為何飲酒還要抱著琴來呢?
![]()
其實這兩句是化用了《宋書·隱逸傳》中的一個故事:
“(陶)潛不解音聲,而畜素琴一張,無弦,每有酒適,輒撫弄以寄其意。貴賤造之者,有酒輒設。潛若先醉,便語客:‘我醉欲眠,卿可去’,其真率如此。”
意思即是:陶潛不懂音樂,但卻收藏了一張沒有弦的琴,每當與人飲酒,陶潛便拿出此琴撫弄一番,以表達其內心的情感。
而且無論誰來,只要是飲酒,陶潛都會拿出琴來盡情撥弄,倘若陶潛先醉,他便會對人家說:“我喝醉了,你且自行離去!就是這樣的爽朗率真。”
李白在此處借用陶潛的話,就是為了表現出其率真坦蕩的性格。而第四句的“抱琴來”也是像陶潛一樣,并非真的是要去彈琴,而是想借琴來表達內心的情感、以盡其興。
這最后的兩句,一句化用了陶潛的詩句,一句模仿了陶潛的行事風格與處世哲學,既然如此,那為什么要說李白的這兩句詩驚世駭俗呢?
![]()
其實,之所以說這兩句驚世駭俗,主要是因為兩點:一是因為李白在此處進行了詩文格律上的創新,二是因為這兩句彰顯了他個人的魅力。
那么,李白在詩文格律上進行了什么樣的創新呢?我們都知道,唐朝的詩歌不管是律詩還是絕句,都步入了律化的軌道,遵循著嚴格的規章要求,多呈現出含蓄婉轉的音韻之美。
然而,李白的這兩句詩卻摒棄了聲律的束縛,展現出一往無前的氣勢,氣場飛揚。最為重要的是,李白并未全然拋棄了七絕的傳統,而是在七絕的法則范圍內進行了創新。
例如,“卿且去”一下子宛如跌落至深谷之中,而邀約明日抱琴再來,則又蕩氣回腸,起伏跌宕,擒縱自如,極具波瀾曲折之妙。
然而,這種創新之舉,卻違背了盛唐詩壇所公認的章法,說得好聽些是突破,說得不好聽便是破壞,因此被視為驚世駭俗。
其次,從個人魅力上來說,李白寫詩做人不拘禮法,其狂放不羈的性格更是世人皆知。與李白交好的人,更是知道他的這種性格。
![]()
縱觀唐詩宋詞,又有幾人像李白這般“狂放不羈”呢?特別是在其飲酒之作中。所以,只唯有浪漫氣質充盈的詩仙,方能如此行事:
想飲酒時,便召人共飲,自己酒足飯飽后,便揮手送別,臨別之際,還不忘囑咐一句:“今日我已盡興,你明日再來吧。”
這就是李白的率真,這就是李白的爽朗。也正是詩中的“幽人”知道李白的這種爽朗與率真,所以即便他被李白召之即來,揮之即去,但他卻樂在其中,因為他深知這就是李白最可愛的地方。
因此,如此率性而為的李白,真的稱得上是驚世駭俗。對此,您又是怎么看的呢?歡迎在評論區留下您正能量的精彩發言!
*圖片來源于網絡,不妥之處請告知刪除!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