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開放資源只是起點,公眾要更加主動地參與終身學習。
日前,2025年全民終身學習活動周啟動。其間,由北京大學、北京師范大學、華東師范大學、浙江大學、南昌大學、國家開放大學等6所高校牽頭,400所高校參與的“智啟未來·學潤人生:高校教育資源共享服務全民終身學習行動”開啟,共推出近700個終身學習項目。
![]()
全民終身學習項目化,通過設計系統性、可操作的公共學習項目,推動全社會成員在不同的人生階段持續參與學習活動,并將其轉化為個人成長與社會發展的動力。項目化,往往意味著更穩定、更持久、更有帶動性。盤點本次推出的終身學習項目,“菜單”不可謂不豐富,涵蓋鄉村振興、數字技術開發、人工智能應用、能源電力等多個前沿和民生領域,覆蓋農民工、鄉村教師、退役軍人等多個群體;學習方式也特別靈活,包括夜校、云課堂、送教上門等。項目有特色、輻射人群廣,帶給公眾的則是多樣化選擇,“總有一款適合你”。
高校肩負著推動學習型社會建設的重要使命,也在積極踐行終身學習理念,共享優質資源、引領學習方式變革,成為全民學習的賦能者、終身學習的促進者、美好生活的助力者。北大依托其深厚的人文社科底蘊,開展“知行助夢·賦能農民工成長”行動,助力農民工提升自身素質,更好地融入城市生活;北師大聚焦中西部脫貧縣教師能力提升,開展“筑夢鄉村·賦能教師”計劃,助力鄉村教育發展;華師大的“陽光成長·教育護航”行動,關注留守兒童家庭教育,通過組建學習共同體、教師與家長共學、開展親子活動等方式,為留守兒童的家庭教育提供指導……越來越多的高校“捧出一顆心”,只為讓公眾實現“學習快樂、快樂學習”。
如果把一個個項目“掰開揉碎”,更能讀懂其背后“特別的愛”。以“‘夢圓365’社區融合型夜校”為例,其致力于為社區居民提供全年無休、全齡友好、全程免費的公益技能培訓,以“技能提升+文化賦能+就業促進”為核心,項目覆蓋14個社區,通過“需求調研—課程定制—就業對接”的閉環服務模式,讓居民在“家門口”就能輕松學藝,開啟了幸福“夜生活”新模式。
建設學習型社會、學習型大國,促進人人皆學、處處能學、時時可學,相關工作也在不斷優化升級。國家正著力打造面向個人、面向城鄉、面向全民的全天候、全場域、全覆蓋終身學習服務體系,針對終身學習的走心項目在不斷上新。高校開放資源只是起點,這樣的活動搭建起覆蓋城鄉、貫穿老中青的全維度終身學習網絡,系統性破解終身教育的難題,以更好地滿足社會多元化學習需求,公眾更要看過來、學起來,真正走近項目、了解項目、擁抱項目,更加主動地參與終身學習。(圖片來源于網絡)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