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南中醫肝病醫院腫瘤科韓偉主任對肝癌、胃癌、肺癌、結直腸癌、食管癌、乳腺癌、卵巢癌、宮頸癌、前列腺癌等惡性腫瘤的診療有非常豐富的臨床經驗。曾多次受邀參加國內醫學學術會議,不斷學習新的診療技術,將其運用到臨床實踐當中。
![]()
作為腫瘤科醫生,常被患者追問:“怎么知道治療起作用了?” 癌癥好轉并非悄無聲息,身體會通過一系列跡象傳遞積極信號。這些信號就像精準的 “健康儀表盤”,能直觀反映病情變化。掌握這 4 大關鍵跡象,有助于更科學地評估治療效果。
一、全身狀態顯著改善
癌細胞瘋狂增殖時,會持續消耗身體能量,釋放炎性因子,導致患者出現全身性乏力、虛弱。當病情好轉,這種深入骨髓的疲憊感會明顯減輕。原本動輒氣喘吁吁、無法久站的患者,逐漸能完成日常活動,甚至能進行適度運動。同時,精神狀態也會顯著提升,注意力更加集中,睡眠質量改善,不再被失眠、多夢困擾,這正是身體恢復能量供給、免疫系統逐步修復的體現。
二、局部癥狀明顯緩解
不同類型的癌癥會引發特定的局部癥狀,而這些癥狀的減輕正是病情好轉的重要標志。例如,肺癌患者咳嗽、咯血、呼吸困難的頻率和程度降低;消化道癌癥患者惡心嘔吐、腹痛腹脹、便血等癥狀逐漸消失;乳腺癌患者乳房腫塊縮小、疼痛減輕。這些變化意味著腫瘤對周圍組織的壓迫和侵犯在減少,身體的生理功能正逐步恢復正常。
三、食欲與體重穩定回升
癌細胞的存在會擾亂身體正常的代謝平衡,導致患者食欲減退,體重驟降。當病情得到控制,胃腸道功能逐漸恢復,患者會發現食欲明顯改善,對食物產生興趣,進食量增加。與此同時,體重不再持續下降,開始穩步回升。這種變化說明身體吸收營養的能力增強,機體合成代謝大于分解代謝,整體營養狀況得到改善。
四、檢查指標趨于正常
醫學檢查是判斷癌癥病情的金標準。血液檢查中,血常規里的白細胞、紅細胞、血小板數值恢復正常,意味著骨髓造血功能不再受癌細胞抑制;腫瘤標志物如癌胚抗原(CEA)、糖類抗原(CA 系列)等指標顯著下降,甚至回歸正常范圍,表明體內癌細胞活性降低;影像學檢查(如 CT、MRI)顯示腫瘤體積縮小、密度降低,或者腫瘤代謝活性減弱,這些客觀數據的變化,是病情好轉最有力的證據。
需要明確的是,單一跡象不能作為判斷癌癥好轉的絕對依據,需結合多項指標綜合評估。即便出現上述跡象,也不能擅自停藥或中斷治療,必須嚴格遵循醫囑,定期復查。若你或身邊的人正在抗癌,關注這些跡象,能讓我們在與癌癥的這場較量中,更清晰地把握勝利的方向。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