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觀點 丨 課程 丨熱點丨 干貨 丨 學員
在這片土地上,我們民族生活了幾千年。
在幾千年的時間里,
流傳下來了很多民俗,
透過這些民俗,
我們可以窺見先民的生活狀態,
可以了解民族文化。
圖畫和詩詞都是民俗的記錄者,
下面100幅民俗圖,配上詩詞,
美極了!
![]()
01、燃爆竹(宋)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
——王安石《元日》
![]()
02、教坊自樂(宋)
內宴初開錦繡攢,教坊齊奏萬年歡。
——和凝《宮詞百首》
![]()
03、拜年送名片(明)
不求見面惟通謁,名紙朝來滿敝廬。
我亦隨人投數紙,世情嫌簡不嫌虛。
——文征明《拜年》
![]()
04、飾梅花妝(唐)
若綴壽陽公主額,六宮爭肯學梅妝。
——唐·牛嶠《紅薔薇》
![]()
05、走月亮(清)
中秋共把斗香燒,姐妹鄰家舉手邀。
聯袂同游明月巷,踏歌還度彩云橋。
——清周宗泰《姑蘇竹枝詞》
![]()
06、賜銀幡(宋)
朝回兩袖天香滿,頭上銀幡笑阿咸。
——蘇軾《和子由除夜元日省宿致齋三首》
![]()
07、鞭春牛(明)
鞭牛縣門外,爭土蓋春蠶。
——唐·元稹《生春》
![]()
08、放燈(唐)
月色燈光滿帝都,香車寶輦隘通衢。
——李商隱在《正月十五夜聞京有燈恨不得觀》
![]()
09、蠶卜(宋)
今年上元家里住,村落無燈惟有雨。
隔溪叢祠稍簫鼓,不知還有游人否?
兒女炊玉作蠶絲,中置吉語默有祈,
小兒祝身取官早,小女只求蠶事好。
——楊萬里《上元夜里俗粉米為蠶絲,書吉語置其中以占一歲之禍福,謂之蠶卜,因戲作長句》
![]()
10、走百病上城頭(明)
為游百病走周遭,約束簪裙總取牢。
偏有鳳鞋端瘦極,不扶也上女墻高。
——六對山人《錦城竹枝詞》
![]()
11、猜燈謎(清)
燕子銜箋,春燈說謎,夜短嫌天窄。
——鄭板橋《念奴嬌·宏光》
![]()
12、請紫姑神(清)
身閑不睹中興盛,羞逐鄉人賽紫姑。
——李商隱《正月十五夜聞京有燈恨不得觀》
![]()
13、結羊腸(元)
元宵初過猶自忙,家家女兒結羊腸。
含情暗思心中語:何時得似雙鴛鴦。
——元代詩詞
![]()
14、走百病摸門釘(清)
女伴金箍燕尾肥,手提長袖走橋遲。
前門釘子爭來摸,今年宜男定是誰 。
——清·李孚青《都門竹枝詞》
![]()
15、送窮(唐)
年年到此日,瀝酒拜街中。
萬戶千門看,無人不送窮。
——唐·姚合《晦日送窮三首》
![]()
16、春社(宋)
簫鼓追隨春社近,衣冠簡樸古風存。
——陸游《游山西村》
![]()
17、兒童斗草(宋)
弄塵或斗草,盡日樂嬉嬉。
——白居易《觀兒戲》
![]()
18、攜鼓游(宋)
風日晴和人意好,夕陽簫鼓幾船歸。
——徐元杰《湖上》
![]()
19、踏青(周、鄭國)
崔家姊妹雙燕子,踏青小靴紅鶴嘴。
——楊維楨《崔小燕嫁辭》
![]()
20、流觴賦詩(晉)
歸騎春衫花滿路,相期。來歲流觴曲水時。
——辛棄疾《南鄉子》
![]()
21、春游(北朝)
春日游,杏花吹滿頭。
——韋莊《思帝鄉》
![]()
22、內宴冷餐(唐)
漢家君臣歡宴終,高議云臺論戰功。
—— 唐 · 王維《少年行四首》
![]()
23、擔酒上墳(宋)
黃帽刺船忘歲月,白衣擔酒慰鰥孤。
——宋·蘇軾《和邵同年戲贈買收秀才三首其一》
![]()
24、女兒節斗百草(明)
斗草階前初見,穿針樓上曾逢。
——宋·晏幾道《臨江仙》
![]()
25、祭掃(唐)
南北山頭多墓田,清明祭掃各紛然。
—— 宋 · 高翥《清明日對酒》
![]()
26、走馬射箭(唐)
如撞幢子弩,箭箭中紅心。
—— 宋 · 釋祖珠《偈三首其一》
![]()
27、蕩秋千(五代)
薄暮何人吹觱篥,新晴幾處縛秋千。
——唐·白居易《病中多雨逢寒食》
![]()
28、賣柳條(清)
朝朝送別泣花鈿,折盡春風楊柳煙。
——唐·魚玄機《折楊柳》
![]()
29、浴佛節(唐)
佛性常清凈,何處有塵埃。
—— 唐 · 惠能《菩提偈》
![]()
30、掛五彩線(宋)
系出五絲命可續。
——《帝京五日歌》
![]()
31、染紅指甲(宋)
洞簫一曲是誰家,何漢西流月半斜。
俗染纖纖紅指甲,金盆夜搗鳳仙花。
——鄭奎妻《秋日》
![]()
32、射柳(遼)
競挽雕弓如月滿,盡摧楊柳向風斜。
——明·王英《端午日賜觀射柳》
![]()
33、飲菖蒲酒(明)
采得菖蒲屆端陽,釀成美酒送異香。
角黍蔗漿祝爾壽,何妨縱飲入醉鄉!
——《飲菖蒲酒》
![]()
34、掛鐘馗(清)
五日終南進士家,深懷巨盤嘴生涯。
笑他未嫁嬋娟妹,已解宜男是好花。
——清·鄭板橋《題黃慎鐘馗酌妹圖》
![]()
35、曬書翻經(金)
曬書秋日晚,洗藥石泉香。
——唐·杜牧《西山草堂》
![]()
36、蛛絲乞巧(唐)
七夕今宵看碧霄,牽牛織女渡河橋。
家家乞巧望秋月,穿盡紅絲幾萬條。
——唐·林杰《乞巧》
![]()
37、穿針比巧(宋)
閨中擣素思關塞,樓上穿針待女牛。
——明·何景明 《七夕》
![]()
38、供摩侯羅(宋)
牧瀆一塊泥,裝塑恣華侈。
雙罩紅紗廚,嬌立花瓶底。
少婦初嘗酸,一玩一心喜。
潛乞大士靈,生子愿如爾。
——宋·許棐《泥孩兒》
![]()
39、丟巧針(清)
穿線年年約北鄰,更將余巧試針神。
誰家獨見龍梭影,繡出鴛鴦不度人。
——清·吳曼云《江鄉節物詩》
![]()
40、拜魁星(清)
五彩亭前祝七娘,三家村里拜文昌。
橋填烏鵲星聯斗,天上人間各自忙。
——清·錢琦《竹枝詞·拜文昌》
![]()
41、盂蘭盆道場(元)
紅白薇英落,朱黃槿艷殘。
家人愁溽暑,計日望盂蘭。
——宋·晏殊《盂蘭盆》
![]()
42、放湖燈(明)
兩月三喪哭不干,雁行相對雪衣冠。
紅燈照渡同千盞,翠竹揚旙各一竿。
—— 明·王彥泓《盂蘭盆道場即事》
![]()
43、荷葉燈(清)
萬樹涼生霜氣清,中元月上九衢明。
小兒競把青荷葉,萬點銀花散火城。
——清·龐塏《長安雜興效竹枝體》
![]()
44、雞冠花供祖(清)
供祖瓶插雞冠花,一時風靡滿京華。
只緣物稀價騰貴,移種四郊入農家。
![]()
45、狩獵(遼)
驚沙獵獵風成陣,白雁一聲霜有信。
—— 金 · 元好問《玉樓春·驚沙獵獵風成陣》
![]()
46、拜新月(唐)
幼女才六歲,未知巧與拙。
向夜在堂前,學人拜新月。
——唐·施肩吾《幼女詞》
![]()
47、秋社(宋)
雨余殘日照庭槐,社鼓咚咚賽廟回。
又見神盤分肉至,不堪沙雁帶寒來。
書固忌作閑終日,酒為治聾醉一杯。
記取鏡湖無限景,蘋花零落蓼花開。
——陸游有《秋社》
![]()
48、錢塘弄潮(宋)
弄罷江潮晚入城,紅旗飐飐白旗輕。
不因會吃翻頭浪,爭得天街鼓樂迎!
——《看弄潮詩》
![]()
49、供兔兒爺(清)
蟾宮桂殿凈無塵,剪紙團如月滿輪。
別有無知小兒女,燒香羅拜兔兒神。
——清·張朝墉《燕京歲時雜詠》
![]()
50、飲菊花酒(晉)
宿露沾猶重,朝陽照更明。
長和菊花酒,高宴奉西清。
——五代·徐鉉《茱萸詩》
![]()
51、登高(唐)
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唐·王維《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
52、饋春盤(晉)
漸覺東風料峭寒,青蒿黃韭試春盤。
——宋·蘇軾《送范德孺》
![]()
53、冬舂米(宋)
臘中儲蓄百事利,第一先舂年米計。
群呼步碓滿門庭,連杵成臘雷動地。
篩勻箕健無粞糠,百斛只費三日忙。
齊頭圓潔箭子長,隔籬輝日雪生光。
——宋·范成大《冬舂米》
![]()
54、饋歲(宋)
饋歲,中國年俗。北宋時,年底人們互贈禮物,稱為『饋歲』,不計酒食與野鮮,每逢歲暮送年盤。饋贈雖少風淳厚,友鄰情誼溢山川。
鄉人慕古俗,酬酢等四坐。
東鄰遺西舍,迭出如蟻磨。
寧我不飲食,無爾相咎過。
相從慶新春,顏色買愉和。
——宋·蘇轍《次韻子瞻記歲莫鄉俗三首》
![]()
55、賣春聯(清)
學書兒童弄筆勤,春聯幅幅賣斯文。
人來問價增三倍,不使鵝群籠右軍。
——清·周宗泰《姑蘇竹枝詞·春聯》
![]()
56、喝豆粥(清)
喜到初八臘月天,門前舍豆俗相沿。
信士弟子熬粥夜,念佛聲聲結善緣。
——《喝豆粥》
![]()
57、祭灶(宋)
古傳臘月二十四,灶君朝天欲言事。
云車風馬小留連,家中杯盤豐典祀。
豬頭爛熟雙魚鮮,豆沙甘松粉餌團。
男兒酌獻女兒避,酹酒燒錢灶君喜。
——范成大《祭灶詞》
![]()
58、吃灶糖(清)
歲暮方思媚灶王,香瓜元寶皆麥糖。
粘口何需多如此,買顆先命小兒嘗。
——清·佚名《吃灶糖》
![]()
59、跳灶王(清)
又是殘冬急景催,街頭財馬店齊開。
灶神人媚將人媚,畢竟錢從囊底來。
——清·周宗泰《姑蘇竹枝詞·跳灶神》
![]()
60、燒火盆(宋)
春前五日初更后,排門然火如晴晝。
大家薪乾勝豆秸,小家帶葉燒生柴。
青煙滿城天半白,棲鳥驚啼飛磔格。
兒孫圍坐犬雞忙,鄰曲歡笑遙相望。
黃宮氣應才兩月,歲陰猶驕風栗烈。
將迎陽艷作好春,正要火盆坐暖熱。
——宋·范成大《燒火盆》
![]()
61、照田(宋)
鄉村臘月二十五,長竿然炬照南畝。
近似云開森列星,遠如風起飄流螢。
今春雨雹繭絲少,秋日雷鳴稻堆小;
儂家今夜火最明,的知新歲田蠶好。
——范成大《照田蠶行》
![]()
62、驅儺(唐)
驅儺是中國年終或立春時節驅鬼迎神賽會活動。驅儺在宋代有大儺儀、小儺儀之分。
驅儺擊鼓吹長笛,瘦鬼染面惟齒白。
——唐·孟郊《弦歌行》
![]()
63、鏡 聽(唐)
“鏡聽”又稱“聽鏡”、“聽響卜”、“耳卜”等,就是在除夕或歲首的夜里抱著鏡子偷聽路人的無意之言,以此來占卜吉兇禍福。
重重摩挲嫁時鏡,夫婿遠行憑鏡聽。
——唐·王建《鏡聽詞》
![]()
64、兒童賣癡呆(宋)
兒童賣癡呆是除夕夜,兒童結隊提燈來,沿街穿巷呼賤價,賺取翁媼買癡呆。
除夕更闌人不睡,厭禳鈍滯迎新歲。
小兒呼叫走長街,云有癡呆招人買。
——宋·范成大《賣癡呆詞》
![]()
65、打灰堆(宋)
打灰堆亦稱"打如愿"。古代中國民俗之一,中國民間于正月初一雞鳴時,輒往灰堆間捶打,謂能致富。
除夜將闌曉星爛,糞掃堆頭打如愿。
杖敲灰起飛撲籬,不嫌灰涴新節衣。
老媼當前再三祝,只要我家長富足。
輕舟作商重船歸,大牸引犢雞哺兒。
——宋·范成大《打灰堆詞》
![]()
66、貼門神(明)
抱關憔悴兩疲兵,眾欲麾之我漫亹。
簡爾功名惟故紙,傍誰門戶有長情。
戟悲雨跡銷殘畫,鍪賴蟲絲戀絕纓。
莫向新郎訴恩怨,明年今夜自分明。
——沈周《送門神》
![]()
67、壓歲錢(清)
乾坤空落落,歲月去堂堂。
末路驚風雨,窮邊飽雪霜。
命隨年欲盡,身與世俱忘。
無復屠蘇夢,挑燈夜未央。
——宋·文天祥《除夜》
![]()
68、索羅桿(清)
昔日烏鴉救汗王,索羅桿頂供斗糧。
如今丹階少人跡,坤寧宮前月昏黃。
![]()
69、新婦不跪(唐)
唐代結婚有男拜女不拜之風俗。據說此風俗與武則天有關。
堂堂不語望夫君,四畔無家石作鄰。
蟬鬢一梳千歲髻,蛾眉長掃萬年春。
——唐·白居易《新婦石》
![]()
70、展示嫁妝(清)
東家嫁女兒,珠翠盈千箱。
道路多側目,門閣生輝光。
——袁枚《嫁妝詞》
![]()
71、抓周(宋)
頭顱七十已看看,喜抱孫來傍晬盤。
敢望吾家有英物,箕裘且欲戀儒冠。
——袁說友《瑞孫周歲》
![]()
72、折柳(唐)
湖邊楊柳色如金,幾日不來成綠陰。
折得柔條入城去,教人知道已春深。
——林洪《折柳》
![]()
73、步障(唐)
步障是用以遮蔽風塵或視線的一種屏幕。
當時豪右爭驕侈,錦為步障四十里。
——唐·韋應物《金谷園歌》
![]()
74、驛站送信(元)
鈺如昨,荷尋常留念,書信相傳。
——元·馬鈺《滿庭芳·邀姚公書》
![]()
75、茶販(宋)
矮紙斜行閑作草,晴窗細乳戲分茶。
——宋·陸游《臨安春雨初霽》
![]()
76、貨郎擔(金)
我待繡幾朵花兒,可沒針使,
急切里等不得貨郎擔兒來買。
——元·王曄 《桃花女》
![]()
77、磨鏡(明)
磨鏡是磨治銅鏡。古用銅鏡,須常磨光方能照影。
可中三日得相見,重繡錦囊磨鏡面。
——唐·王建《鏡聽詞》
![]()
78、拉車賣酒(清)
賣酒綠陰傍,無人不醉春光。
——萬俟詠《安平樂慢》
![]()
79、騎驢打球(唐)
殿前鋪設兩邊樓,寒食近人步打球。
一半走來爭跪拜,上棚先謝得頭籌。
——王建《宮詞》
![]()
80、相撲(唐)
拳來踢去疾如飛,畢竟輸贏是職誰。
鬧里有人能著眼,未曾交輥已先知。
——釋道沖《看相撲》
![]()
81、蹴鞠(宋)
蹴鞠當場二月天,仙風吹下兩嬋娟。
汗沾粉面花含露,塵撲蛾眉柳帶煙。
翠袖低垂籠玉筍,紅裙斜曳露金蓮。
幾回蹴罷嬌無力,恨殺長安美少年。
——明·錢福《蹴鞠》
![]()
82、捶丸(宋)
城間小兒喜捶丸,一棒橫擊落青氈。
縱令相隔云山路,曲折輕巧入窩圓。
![]()
83、婦女踢球(明)
楊柳抽青復隕黃,兒童鎮日聚如狂。
空鐘放罷寒冬近,又見圍喧踢毽場。
——清代·前因居士《日下新謳》
![]()
84、放紙鳶(明)
畫里休看郭恕先,巧糊片楮作蹁躚。
影馳空碧搖雙帶,聲遏行云鼓一弦。
避雨飛來芳草地,乘風游遍綠楊天。
黃昏人倚樓頭望,添個紅燈到上邊。
——元·謝宗可《紙鳶》
![]()
85、打陀羅(清)
清明佳節柳條拖,放學兒郎手折多。
早送爺娘上墳去,好尋閑處打陀羅。
——清李孚青《都門竹枝詞·打陀羅》
![]()
86、六 博(漢)
六博,又作陸博,是中國古代民間一種擲采行棋的博戲類游戲,因使用六根博箸所以稱為六博,以吃子為勝。
連呼五白行六博,分曹賭酒酣馳輝。
——唐·李白《梁園吟》
![]()
87、雙陸(唐)
雙陸,古代博戲用具,同時也是一種棋盤游戲。
一笑承恩便賜緋,論他當局卻全非。
平生學得檀公術,打馬沿邊走似飛。
——郭登《雙陸》
![]()
88、弄劍與踏杯舞(漢)
跳丸劍之揮霍,走索上而相逢。
——張衡《西京賦》
![]()
89、西域歌舞(唐)
胡旋女,胡旋女,心應弦,手應鼓。
弦鼓—聲雙袖舉,回雪飄搖轉蓬舞。
左旋右轉不知疲,千匝萬周無已時。
人間物類無可比,奔車輪緩旋風遲。
曲終再拜謝天子,天子為之微啟齒。
——唐·白居易《胡旋舞》
![]()
90、瓦子內說書(宋)
傷心秦漢,生民涂炭,
讀書人一聲長嘆。
——元·張可久《賣花聲·懷古》
![]()
91、傀儡戲(宋)
刻出形骸假像真,一絲牽動便精神。
堪嗤鼓笛收聲后,依舊當時木偶人。
——宋·易士達《觀傀儡》
![]()
92、酒樓唱曲(金)
齊唱憲王春樂府,金梁橋外月如霜。
—— 明·李夢陽《汴京元夕》
![]()
93、高蹺(清)
如何好,看秋千戲劇,蹴鞠恢諧。
—— 宋·葛長庚《沁園春·吹面無寒》
![]()
94、子弟書(清)
繞金堤、曼衍魚龍戲,
簇嬌春羅綺,喧天絲管。
—— 宋·柳永《破陣樂·露花倒影》
![]()
95、太平鼓(清)
老大逢場慵作戲,任陌頭、年少爭旗鼓。
—— 宋·劉克莊《賀新郎·端午》
![]()
96、盲人走街賣藝(清)
樓前百戲競爭新,唯有長竿妙入神。
—— 唐·劉晏《詠王大娘戴竿》
![]()
97、刺青(唐)
老童發清歌,昌容戲紫鹓。
—— 明·劉基《游仙(九首)》
98、斗雞(晉)
斗雞初賜錦,舞馬既登床。
——唐·杜甫《斗雞》
![]()
99、猴戲(明)
兒童躑躅牛羊戲,陌上行人謂此誰。
—— 宋·趙文《哭亦周》
![]()
100、斗蟋蟀(清)?
金屏翠幔與秋宜,得此年年醉不知。
只向貧家促機杼,幾家能有一絇絲。
——宋·王安石《促織》
全知識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